亚太林业信息

中国香港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
《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1)》 《中国香港_林区及郊区条例》
《林务条例》 《中国香港_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中国香港_野生动物保护(狩猎器具的批准)公告》 《中国香港_1999年禁止饲养野生动物的公告》
《中国香港_郊野公园条例》 《中国香港_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条例》
《中国香港_郊野公园(指定)(综合)令》 《中国香港_郊野公园指定(综合)令》
《中国香港_特别地区(指定)(综合)令》  

一、概述
 
       香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P. R. China),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地处中国东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口岸,向南面对南海,向北毗邻广东省,位于北纬22゜08' -- 22゜35',东经113゜49' -- 114゜31'1。总面积为1,105.7平方千米,管辖面积为2,755.0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107.7平方千米,由香港岛(81平方千米)、九龙半岛(47平方千米)及新界(979平方千米)组成,新界包含了香港最大的岛屿大屿山(147平方千米,其中69.5平方千米填海而成)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香港居住人口748.25万人,陆地人口密度为6,890人/每平方千米。总人口中国人占94%,其余人口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欧洲等地。约53%人口居住在新界,30%在九龙,17%在香港岛。由于地势不平,700多万人口中有95%以上在不到20%的土地面积上生活,使香港成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城市之一。根据香港规划署2016年的土地面积分析,市区或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中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政府和社区设施、交通用地等,其余的土地分别为有林地24.9%,灌丛23.6%,草地17.3%及农地4.6%。

1、社会经济

       香港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也是世界上服务性最强的经济体,成为亚洲第二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经济体(FDI)和亚洲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经济体(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大陆)。此外,香港由于拥有高质量的法律框架,打击腐败的力度和透明度较高。
       2018年,按市价计算的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达28,453亿港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实际增长3%;按市价计算的人均本地居民总收入为40.09万港元,属于高收入经济体。基本通胀率为2.6%,物价处于温和增长态势;劳动人口397.8万,失业率为2.8%,维持全民就业状态。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0%以上,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等。香港有85.3%的人口从事服务行业,其中从事批发、零售、进口与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的占34.4%;运输、仓库及通讯业占10.5%;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占1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26%;从事制造业的只占5.3%。
       贸易和物流(占GDP的22.3%)、金融服务业(占17.6%)、专业服务业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占12.3%)和旅游业(占5%)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经济行业;另外,文化创意、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创新科技、测试与认证服务以及环保产业这六大产业已作为香港重点发展的其他产业,占GDP的8.9%。在农业方面,香港主要出产少量的蔬菜、花卉、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日常需要的农副产品近半数需要大陆供应。

2、自然地貌与气候

       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与山坡,平地较少,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的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是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是原来狭窄的平地向外扩张填海后的土地。
       香港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12-2月)凉快干燥,大多时候在10℃以上,最低气温记录为0℃;夏季(5-8月)炎热潮湿,温度通常超过31℃,夜间温度超过26℃,有记录的最高温度为36.3℃。年平均降雨量为2,398.5毫米,6月和8月通常是雨水最多的月份,约80%的年降雨量集中在5-9月之间,而1月和12月通常雨量最少。香港的气候受热带气旋(5-11月)、强烈冬季及夏季季候风、季风槽及雷暴天气(一般在4-9月)的影响,在北太平洋西部和中国海平均每年会形成30个热带气旋,其中约一半达到台风强度(最大风速118千米/小时以上),水龙卷和冰雹偶有出现,降雪和陆龙卷则属罕见。

3、自然资源

       香港面向南中国海,邻近大陆,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丰富,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种类超过150种,主要是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此外,已探明的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

二、森林资源


1、基本情况

       由于重复发生的山火,香港的自然植被主要是草地、灌丛和次生林,大概占全港面积的17.3%、23.6%及24.9%,而且多分布于较高海拔地区。现存的自然植被处于停止采伐或火烧后的恢复阶段,在没有山火的情况下,灌木和幼树一般可在10-15年间取代草地,再经15至30年之后,形成高10-16米的次生林。优势树种主要为鸟类易于传播果实且分布广泛的润楠(Machilus spp.)等十多种树种,其他常见树种包括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山红柿(Diospyros morrisiana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及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等。据香港《统计及年鉴》,香港植被覆盖面积为1.92万公顷,绿化覆盖率达70%。

2、人工造林

       香港在过去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把不少较低的坡地改为水田,较高的坡地则种植其它作物,部分农村地区曾经种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作为提供薪柴的来源,但面积不大。自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政府开始了以水土保护和生态保育为目的的人工造林,在退化严重的地区,种植了以红胶木(Lophostemon confertus)、相思树(Acacia confus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等外来树种为主的人工林,后期的人工造林以营造本地种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木荷(Schima superba)、润楠(Machilus spp.)为主的混交林。在2009-2016年间,又改造了50公顷郊野公园范围内的外来树种人工林,种植了50余种、60,000多株的本土树种幼苗,大大提高了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价值。据香港《统计及年鉴》,人工林的面积约占全港面积的5%左右。

3、风水林 (天然林)

       由于长期的农业发展,香港的天然林到了十九世纪已基本不存在,只剩乡村及城市附近小块的风水林,这仅有的风水林成为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在2002年开展了针对全港的风水林调查,共记录到116块风水林,一般在海拔100米以下,平均面积1公顷。主要分布于新界东北边境,如荔枝窝、上禾坑、木棉头、鹿颈等,以及西贡和马鞍山一带,这些地区由于较偏僻,风水林保存得相对完好;其他地区如沙田、大埔和林村等地的风水林,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受到一定破坏;大屿山和新界西北区的风水林遭受的破坏比较大,面积相对较小;而香港岛只有余南风道的一处风水林。

三、生物多样性

       香港植物是以热带及亚热带植物为主,有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有些是中药的材料。香港有记录的维管束植物约3,300种,其中2,159种属本地种,不少植物物种以香港命名,如香港远志(Polygala hongkongensis)、香港木兰(Manolia championii)、香港杜鹃(Rhododendron hongkongensis)、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等。动物物种方面记录有本土哺乳类动物62种,鸟类490种,两栖类23种,爬虫类88种。很多本地的动植物物种列入了保护条例(表1)。

表1 香港本地物种数量及受法例保护情况

类别及数量 本地种数 保护物种及数量 保护法例
维管束植物
(2159种)
裸子植物 9 桫椤科植物5种 CAP 96(林区及郊区条例)
被子植物 1,911 共计170种,如山茶、八角、紫薇、杜鹃,木兰科和兰科植物等
兰花 127 127
蕨类 239 2
苔藓   360 / /
地衣   260 / /
哺乳类动物(62种) 蝙蝠 22 22 CAP 96(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鲸鱼及海豚 16 16
鸟类   490 490
两栖类   23  3
爬虫类   88 全部龟鳖类12种;及缅甸蟒和巨蜥10种
蜻蜓   110 /
蝴蝶   240  1
  >2,000 /
来源: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内部数据

四、自然保护地

       香港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城市发展需求大,接近25%的陆地面积已开发,但有40%的面积被划为郊野公园或保护区,除了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外,还能满足广大市区民众的健康与自然教育需要。香港法例《郊野公园条例》下有24个郊野公园及22个特别地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420平方千米,其中包含70个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及1个国际重要湿地,所有保护地的土地权均属香港政府所有,由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负责管理这些保护地的一切有关事务。
       香港第一个郊野公园五年计划(1972-1977)于1972年获批,并于1976年制定了《郊野公园条例》。1977年,城门郊野公园成为香港首个郊野公园,而第一个划定的特别地区(自然保护区)则是大埔滘自然护理区。至1979年,已划定的郊野公园达21个,面积共41,296公顷,土地被纳入法定保护区制度。郊野公园实行分区管理,根据自然特色、可达度、康体用途的潜力,和对游客的耐受性,被划分为高使用度康乐区、低使用度康乐区和保育区三类。《郊野公园条例》及附属法例、规则和法律手段赋予当局明确而有效的权力控制发展,以维护保护区的完整性和生态价值。渔护署责管理郊野公园,主要工作有植树造林、收集垃圾、防止山火、管制郊野公园内的发展项目和提供郊野康乐及教育设施。在一般情况下,只允许那些绝对需要的建设,如关于电力、水、通讯供应等的小型建筑物。
       香港地理范围小,因长期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无法保留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但香港郊野公园遍布全港各处,包括风景怡人的山岭、丛林、水塘和海滨地带。因此,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主要属于IUCN自然保护区的第四类及第五类,即重要自然景观既拥有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又为公众提供康体和旅游功能。郊野公园“保育和康体”的两大功能虽然相互矛盾,但通过提供完善的康体设施及服务,如自然教育径、行山径、露营点和烧烤点等,成功把人流集中管理,达到“双赢”的目的。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是香港自然保育的代表性保护地,是西伯利亚候鸟飞往澳大利亚之间最后一个陆地,面积虽然只有380公顷,但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脊椎动物多达400多种,后海湾冬季候鸟5.8 万多只。香港政府 1976年就宣布米埔是一个“具有特别科学价值的地区”;1978年起开始限量控制香港居民进入该区域,并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开始有计划地迁移居民;1995年米埔自然保护区(米埔湿地)正式列入拉姆萨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名录。

五、林业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林木资源短缺,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在香港从未有大规模的商业生产,故此甚少使用“林业”这一词,取而代之的是“木材贸易”、“农业”和“自然保育”。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香港在2005年的木材与木制品进口量达408万美元,来自中国大陆的有54%,其他经济体如日本7.3%、美国6.8%和印尼4%。到2015年,总进口量增加至414万美元,虽增长幅度不算太多,但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比例增长至70%,其次占比较多的是日本(5%)、美国(4%)和南韩(2.5%)。根据国外机构公布的贸易数据,香港的林木产品进口主要是木制品,占木材贸易的62.8%,而木材进口仅占37.2%,进口的木制品当中家具就占75%。

六、林业管理体制


1、管理机构

       在香港意义上的“林业”是由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管辖。渔护署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辖下的部门,前原称为渔农处,成立于1912年,在2000年1月1日更名,为了更好地承担职责及其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即除了渔业、郊野公园及农业发展外,还包括自然物种的保护。渔护署的工作包括监察及指导渔业及农业,营运香港各新鲜副食品批发市场,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园特别地区(包括香港湿地公园)、海岸公园(包括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及海岸保护区,以及规管濒临绝种动物、植物的出入口;监管动物的福利与控制动植物的传染病,例如禽流感。辖5个功能分署:检验及检疫分署、渔业分署、农业分署、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分署和自然护理分署,另有多个独立的法定委员会分别就其负责的各种事务,履行其法定职能。
       渔护署的主要职责是:促进渔农产品的生产及提高渔农业生产力;保护管理动植物及自然生境和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园、特别地区、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管理监督本港进行的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通过执行有关法例来监管动物的福利和控制动植物的病害,保护和监管渔业并提供技术支援服务。从特区政府渔护署的职责可以反映出香港从来就没有商业性的木材生产,而其他生产则被归类为农业,渔护署的部门工作领域和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渔农事宜及新鲜副食品批发市场:向本地农民及渔民提供基础设施支援,技术协助及指导,信贷及职业训练;进行有关应用及技术方面的研究,引进现代科技及作业模式,提高渔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改善其质素; 筹划并推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及服务,促进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蔬菜统营处及鱼类统营处的运作提供行政及技术支援;以及管理政府新鲜副食品批发市场。
(2)自然护理及郊野公园:根据郊野公园条例及海岸公园条例,管理及保护郊野公园、特别地区、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从而达到自然护理、康体、旅游及教育等目的;促进生物多样性,并推广与环境配合的方式使用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 确认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地点,列入“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以进行保护;对发展建议、规划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有关自然护理方面的意见;监察及审核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条例批准的发展工程而须采取的生态缓解措施;提高市民对自然护理的认识,并执行有关自然护理的法例;透过发牌制度规管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遏制在本港非法买卖濒危物种;米埔及内后海湾拉姆萨尔公约湿地的自然护理及管理工作;以及规划及发展香港湿地公园。
(3)动植物及渔业监管及技术服务:防止及控制狂犬病及其他可传染人类的动物疾病;提供检疫服务;检查输入本地的动植物;化验食品动物的疾病及体内的化学物残留;巡查饲养食用动物的农场;巡查展览或售卖动物的店铺及场所;巡查海鱼养殖场;管制破坏性捕鱼方法;以及根据有关法例对违例者进行检控。
为帮助游人欣赏和认识郊区环境,渔护署不断提供及更新各类设施,在全港共设立了六个游客中心及自然教育中心,介绍香港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另外,渔护署在各自然教育及树木研习的路径沿途均设置介绍牌,帮助游人认识动植物和各类生态。为鼓励游人探索大自然,渔护署推出“郊野公园树木研习径”流动应用程式、网页及游戏应用程式“植树达人”,并编制了书藉,介绍16条香港郊野公园常见的96种树木及其他有趣的植物。此外,更分别在大埔滘、城门及大榄设立了野外研习园、蝴蝶园及生态园,园内吸引了不少雀鸟、蝴蝶及蜻蜓等野生生物,游人可透过亲身接触,发掘大自然的野趣。
       为鼓励市民多接触自然环境,渔护署每年均组织及推行一系列由本地学生、教师和爱护大自然的人士参与的自然护理教育活动,如“体验自然”郊野公园教育活动计划,活动包括郊野公园义工计划、远足植树日、香港郊野全接触、郊野小记者以及不同的导赏、野外研习、讲座、比赛及工作坊等,让大众加深对自然保护的认识,每年有超过二十万人次参与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及教育活动。此外,渔护署共制作了超过100本有关认识大自然的书籍供市民参考及选购,内容包括香港的郊野公园及各种生态知识等。为及时向市民提供最新的郊野公园信息,渔护署亦不断改善及更新互联网上的资讯。在推广野外安全方面,渔护署透过资讯发放和展览宣传,并推出“郊野乐行”流动应用程式,以提高市民对野外活动安全的意识。

2、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简称“植物园”)作为香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环保组织,是特区政府渔护署的重要合作伙伴,对香港的自然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园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嘉道理农业辅助会,后来根据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演变成今天集自然保育、自然教育和推广永续生活与永续农业的中心。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占地面积148公顷,对香港本土植物的保护尤其关注,开展植物研究、野生动物救助、动植物展示、教育和农业示范等活动,并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许可,从事收集、利用珍稀植物及其种子开展保护、繁育工作。植物园内建有为保护和展示蕨类、兰花植物的区域,具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对本地兰花品种的培育开展技术研究,园内的苗圃还为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本土植物的幼苗。此外,植物园除了担当政府环境事务顾问的角色外,还积极提供野生动物救助、康复和检疫等服务。目前,植物园所开展的科研活动、保护项目和农业项目已遍布香港乃至中国西南、华南等地区。

3、林业政策法律法规

       香港的庞大城市人口与自然近在咫尺,自然地区很容易会遭受破坏,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与行政手段来予以保护。香港的自然保育的法规条例相对比较简单,植物与森林受到法例第96章《林区及郊区条例》的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法例第170章《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受法例第208章《郊野公园条例》所保护,法例第586章《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来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有以上条例均由渔农自然护理署执行与管理。

(1)林区及郊区条例CAP 96)

       《林区及郊区条例》将林区定义为有树木自然生长的政府地,而郊区是未经城市发展的政府地。香港大部分未经城市发展的地区都可以归类为:1阔叶林为主的有林地,约占24.9%(包括人工林5%);2灌丛23.6%;3草地17.3%,前两类均属于本条例所指的“林区”。本条例旨在保护林区和郊区内植物,区内禁止生火、破坏草木及放牧。
      《林务规例》(CAP 96A)作为《林区及郊区条例》的附属法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售卖、邀约售卖、拥有或保管附表内的植物或其任何部分;并列出受保护的植物27类,包括观音坐莲、雀巢芒、桫椤科植物、香港四照花、香港凤仙、小花鸢尾、木兰科植物、猪笼草和各种兰花等。

(2)野生动物保护条例CAP170)

       为了保护香港的野生动物及它们的栖息地,政府颁布及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条例附表2中的动物均受到法例保护,包括所有蝙蝠、所有灵长类、穿山甲、箭猪、所有松鼠、所有鲸属动物、红狐、所有獴、三种狸、水獭、鼬獾、豹猫、儒艮、黄猄、所有鸟类、所有龟鳖类、缅甸蟒、巨蜥、香港蝾螈、香港脯蛙、卢氏树蛙以及黃扇蝶。

(3)郊野公园条例CAP)

       《郊野公园条例》就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的划定、管制与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法例还规定设立一个郊野公园与海岸公园委员会,向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提供有关管理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等事务的意见。香港现有的24个郊野公园,目的是要保护大自然和向市民提供郊野的康体和户外教育设施;林外的22个特别地区(自然保护区)则是重点保护自然生态。

(4)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CAP 586)

       香港法例以第586章《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规定,该条例规定凡进口、从公海引进、出口、再出口或管理有列明物种的标本,不论属活体、死体、其部分或衍生物,均须事先申领渔农自然护理署发出的许可证。而CITES附录I、II、III内的物种名录超过30,000种。
 

参考资料

[1]  Hong Kong, Macau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A Geographical Survey. Edited by Koon-kwai WONG,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 2009   
[2]  香港地政总署. www.landsd.gov.hk, 2017-09
[3]  香港规划署. www. pland.gov.hk, 2017-09
[4]  香港天文台. www.hko.gov.hk, 2017-08
[5]  香港政府一站通. www.gov.hk, 2017-08
[6]  华南早报. 
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health-nvironment/article/1995947/hong-kong- women-and-men-enjoy-worlds-longest-life
[7]  2017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http://www.heritage.org/index/country/hongkong
[8]  香港贸易发展局. http://hong-kong-economy-research.hktdc.com/business-news/article/Market-Environment/Economic-and-Trade-Information-on-Hong-Kong/etihk/en/1/1X000000/1X09OVUL.htm
[9]  The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Dudgeon and Corlett, Hong Kong: Lions Nature Education
[10]  香港植物标本室 -http://www.herbarium.gov.hk/SpecialTopicsSubDetails.aspx?Id =4&subId=12
[11]  A New Geography of Hong Kong, 2010, Edited by C. Y. JIM, Si Ming LI & Tung FUNG, Hong Kong: Friends of the Country Parks
[12]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exotic tree plantations in Hong Kong, China, 2005, Lee, Hau and Corlett,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v. 212 n. 1-3, p: 358-366.
[13]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 - www.afcd.gov.hk(查閲于2017年8月)
[14]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内部数据
[15]  Hong Kong e-Legislation - https://www.elegislation.gov.hk/hk/cap170!en/sch2
[16]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政府贸易数据 - https://www.state.sc.us/forest/fprodhk.pdf
[17]  世界银行世界综合贸易数据
http://wits.worldbank.org/CountryProfile/en/Country/HKG/Year/2015/TradeFlow/Import/Partner/by-country/Product/44-49_Wood
[18]  Hong Kong 2015, 2015, Hong Kong: Hong Kong Government Publication
[19]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 www.kfbg.org(查閲于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