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林业信息

中国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
《林业十三五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一、概述
 
       中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位于北纬4°-53°30′,东经73°40′-135°05′,地处亚洲东部的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中国陆地区域与周边14国接壤,东部及东北部与朝鲜、俄罗斯接壤,北部及西北部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相邻,西部及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毗连,南部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相接;海域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越南8个经济体相连。
       中国首都设在北京,行政区划下辖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2019年总人口140,005万人,由56各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91.51%,其余少数民族占8.49%。总人口中城镇人口84,843万人,乡村人口55,162万人。
1、社会经济
       中国作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国,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人民币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国民总收入988,45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009元/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1.0%。
       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产量66,384万吨。其中棉花种植面积334万公顷,产量589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293万公顷,产量3,495万吨;糖料种植面积162万公顷,产量12,204万吨;茶叶产量280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禽蛋产量3,309万吨,牛奶产量3,201万吨,生猪出栏54,419万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木材产量9,028万立方米。
2、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的山峰,其中珠穆拉玛峰高达8,848米,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中国地貌垂直分布特点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可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西部从新疆吐鲁番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湖面(海拔-154米)到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高差可达9,000米;东部从海滨平原到秦岭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或台湾省的雪山(海拔3,884米),高差不到4,000米。
       中国幅员辽阔,地势高低不同,气候复杂多样,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气候带。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在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
3、自然资源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分布约170余种,地区分布不均匀。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的四省、市、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森林资源

1、基本情况
       依据中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年)结果表明,中国森林面积2.20446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2.96%,活立木蓄积190.0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75.6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积1.4亿公顷,天然林蓄积141.08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约0.8亿公顷,蓄积34.52亿立方米(表1)。实现了近30年来森林面积、蓄积量的连续“双增长”,林分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生态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经济体,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表1 中国2019年森林资源情况统计单位万公顷万立方米)
地区 森林覆盖率(%) 林地面积 活立木总蓄积 森林面积 森林蓄积 人工林 天然林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全国 22.96 32,591.12 1,900,713.20 22,044.62 1,756,022.99 8,003.10 345,209.06 14,041.52 1,410,813.93
 
注: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面积中含特别规定的灌木林新增面积
2、森林类型
       中国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几乎囊括了全球森林的主要类型,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森林类型按森林外貌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三大类,其中针叶林面积约为49.8%,阔叶林面积47.2%,其余的3%为针阔叶混交林。从地域分布而言,植被类型有东部季风区分布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干草原和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表2)。
表2 中国主要森林类型及分布
森林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及代表树种
针叶林 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亚高山带植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如落叶松、云杉、冷杉樟子松、偃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圆柏等。
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辽东半岛,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赤松、侧柏和白皮松。
亚热带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马尾松、云南松、卡西亚松、华山松、高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干香柏、油杉、铁坚杉、银杉等。
热带针叶林 树种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海南五针松和喜马拉雅长叶松。
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广泛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广阔范围,如华北、西北地区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栎林、赤杨林、钻天柳林、尖果沙枣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栗树林、拟赤杨林、枫香林;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的次生林类型的山杨林和桦木林以及发育在亚热带山地的山毛榉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化香林、青檀、榔榆林和黄连木林等。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湿润亚热带森林地区的地带性类型,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不明显,所含物种丰富,经常由多种共建种组成。高等植物约占全国种类的二分之一以上,以青冈林、拷类林、石栎林、润楠林、厚壳桂林、木荷林、阿丁枫林、木莲林为典型代表。
硬叶常绿阔叶林 主要见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阳坡,一般山地常见的类型以滇高山栎林、黄背栎、长穗高山栎林、帽斗栎林、川西栎林、藏高山栎林,而河谷地区常见有铁橡栎林、锥连栎林、光叶高山栎林和灰背栎林的分布。
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这类森林种类组成相当复杂,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分布在北亚热带地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东部亚热带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左右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及分布于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
季雨林 中国季风热带的地带性代表植被类型,大多数分布在较干旱的丘陵台地、盆地以及河谷地区。它们多数属于长  期衍生群落性质。如麻楝林、毛麻栎林、中平树林、山黄麻林、劲直刺桐林、木棉林、楹树林、海南榄仁树林、厚皮树林、枫香、红木荷林等最为常见。
雨林、季节性雨林 多见于我国热带地区海拔500~700m以上山地,海南岛一带山地以陆均松、柯类等为主,云南南部则多为鸡毛松、毛荔枝等,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主要见于广西南部,组成种繁多。
针阔叶混交林 红松阔叶混交林 中国温带地区的地带性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山地,主要建群种是红松和一些阔叶树,如:核桃楸、水曲柳、紫椴、色木、春榆等。
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山地,是常绿阔叶林向亚高山针叶林过渡的一种垂直带森林类型,主要有长苞铁杉和铁杉与壳斗科植物混交的森林。
3、森林权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定义,森林资源由树木、竹类、林业土地和栖息在森林中的其他野生动、植物组成,森林资源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部分以外均属于政府所有,森林权属总体上划分为国有林和集体林两大类,具体涉及土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1)国有林
       国有林约占林地总面积的41%,主要是商品林、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防护带等)。林地和森林所有权和使用权为国有,由林业部门负责管理;少部分为承包方式划给集体与个人承包经营的国有林,集体和个人在承包期限内拥有经营权、使用权和受益权。国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政府行使,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履行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职责;所有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可以依法确定给林业经营者使用,林业经营者依法取得的国有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使用权,经批准可以转让、出租、作价出资等。
(2)集体林
       集体林约占林地总面积的59%,主要是集体林权分配到户的集体林和少部分由集体林管理的林地(包括宗教圣山、风水林等),集体林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分配到户的集体林享有七十年的林地使用权(如期满可再续签),个人对地上部分林木资源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转让权和继承权。截止2019年,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1.80亿公顷,占纳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积的98.97%,发放林权证1.01亿本,发证面积1.76亿公顷,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97.65%,1亿多农户受益。
       政府和集体所有林地由农户集体使用,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方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承包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权,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承包方可以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以及林地上的林木,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依法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
(3)其他形式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管护并按照政府规定支配林木收益;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镇居民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或者个人承包政府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营造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营造的林木,依法由营造者所有并享有林木收益;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4、森林资源变化
       中国1973-2018年连续开展了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翔实的反映出中国森林资源发展变化的轨迹(表3)。中国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森林结构有所改善,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天然林持续恢复,人工林稳步发展;生态状况趋向好转,生态服务能力增强。中国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经济体,初步形成了国有林以公益林为主、集体林以商品林为主、木材供给以人工林为主的格局,森林资源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表3 历次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单位:亿公顷,亿立方米)
年代(次) 林地面积 森林资源面积 人工林面积 天然林面积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 活立木蓄积
1973-1976(1) 2.576 1.22     12.7 86.56 95.32
1977-1981(2) 2.671 1.15     12 90.28 102.61
1984-1988(3) 2.674 1.25     12.98 91.41 105.72
1989-1993(4) 2.629 1.34     13.92 101.37 117.85
1994-1998(5) 2.633 1.589 0.4709   16.55 112.67 124.88
1999-2003(6) 2.849 1.749 0.5365 1.1576 18.21 124.56 136.18
2004-2008(7) 3.059 1.955 0.6169 1.1969 20.36 137.21 149.13
2009-2013(8) 3.126 2.077 0.6933 1.2184 21.63 151.37 164.33
2014-2018(9) 3.259 2.204 0.8003 1.4041 22.96 175.60 190.07
 
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
5、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工作,实现了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中国依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经济体,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国森林22.96%的覆盖率仍低于全球30.7%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森林面积0.55公顷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12.35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森林蓄积75.65立方米的六分之一;森林每公顷蓄积94.83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0.7立方米)的72%。为此,中国政府制定出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发展的目标。
(1)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达到165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达到95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70%。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林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状况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2)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达到210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05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5%。初步实现林业现代化,生态状况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3)21世纪中叶:森林覆盖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蓄积达到265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20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3%,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100%。全面实现林业现代化,迈入林业发达经济体行列,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生物多样性

1、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经济体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类型的经济体,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其中森林类型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淡水生态系统复杂,自然湿地有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滨湿地和湖泊湿地等4大类。近海海域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底古森林、海蚀与海积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还有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2、物种多样性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已知物种92,301种;其中,动物界38,631种、植物界44,041种、细菌界469种、色素界2,239种、真菌界4,273种、原生动物界1,843种、病毒805种。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420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动物为中国所特有。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
(1)植物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种类丰富,分布错综复杂。根据现有记录统计,中国已记录的高等植物34,984种,居世界第三位。有种子植物300个科、3,152个属、24,600种,其中被子植物3,110个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31%;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水杉、银杏等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已经绝灭,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种子植物兼有寒、温、热三带的物种,种类比全欧洲多得多。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栽培植物种质资源,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树种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经济体之一(表4)。
表4 中国高等植物多样性(单位:种)
类群 科数 属数
中国 世界 中国占比(%) 中国 世界 中国占比(%)
苔藓植物 150 215 70 591 1,254 47
蕨类植物 38 71 54 177 381 46
裸子植物 12 15 80 42 79 53
被子植物 262 400 66 3,110 10,000 31
总计 462     3920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2018
(2)动物
       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经济体之一。在西起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淮河与长江间一线以北地区,以温带、寒温带动物群为主,属古北界;线南地区以热带性动物为主,属东洋界。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西部横断山南北走向,两界动物相互渗透混杂的现象比较明显。
       依据生态环境部2018年发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公报》数据,中国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据2015年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记录,中国有2,914种陆生脊椎动物,包括408种两栖类,461种爬行类,1,372种鸟类,673种哺乳类。其中特有陆生脊椎动物641种,占中国全部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22%(见表5)。
表5 中国脊椎动物分类和特有种数(单位:个)
类群 目数 科数 属数 种数 特有种数 特有率(%)
哺乳类 12 55 245 673 150 22
鸟类 24 101 439 1,372 77 6
爬行类 3 28 137 461 142 31
两栖类 3 13 82 408 272 67
总计 60 248 1,190 2,914 641 22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15
       中国横跨古北和东洋两界,拥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昆虫物种多样性和众多的特有类群。据统计,世界上的昆虫种类在150万种以上,中国约有15万种,占世界的十分之一。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分支,昆虫纲分为35个目,中国分布有34个目,其种类及数量占已知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种类最多的目为鞘翅目,其次为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
3、遗传资源多样性
       在遗传资源多样性方面,中国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树的主要起源中心,有栽培作物528类1,339个栽培种。经济树种达1,000种以上,其野生近缘种达1,930个,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中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种类达7,000种。有家养动物品种576个,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最丰富的经济体之一。
4、珍稀濒危物种
       生态环境部2018年发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公报》对全国34,450种高等植物的评估结果显示,受威胁的高等植物有3767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0.9%。属于近危等级(NT)的有2,723种;属于数据缺乏等级(DD)的有3,612种;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的高等植物达10,102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9.3%。对全国4357种已知脊椎动物(除海洋鱼类)受威胁状况的评估结果显示,受威胁的脊椎动物有932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1.4%;属于近危等级(NT)的有598种;属于数据缺乏等级(DD)的有941种;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的脊椎动物达2,471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56.7%。
(1)植物
       1987年颁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是中国第一个保护植物名录,记载了中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89种。199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包含蕨类植物29种,裸子植物47种,被子植物262种,蓝藻2种,真菌4种。2013年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了《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对中国当年记录的34,450种高等植物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灭绝等级(EX)27种,野外灭绝等级(EW)10种,地区灭绝等级(RE)15种;极危等级(CR)583种,濒危等级(EN)1,297种,易危等级(VU)1,887种,近危等级(NT)2,723种,无危等级(LC)24,296种,数据缺乏等级(DD)3,612种。受威胁物种(CR、EN、VU)共计3,767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0.9%(表6)。
表6 中国高等植物濒危情况
濒危等级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总数 比例(%)
灭绝(EX) 1 5 0 21 27 0.08
野外灭绝(EW) 0 1 0 9 10 0.03
地区灭绝(RE) 0 5 0 10 15 0.04
极危(CR) 12 28 28 515 583 1.69
濒危(EN) 44 57 39 1,157 1,297 3.76
易危(VU) 61 66 60 1,700 1,887 5.48
近危(NT) 94 67 12 2,550 2,723 7.90
无危(LC) 1,761 1,053 93 21,389 24,296 70.53
数据缺乏(DD) 521 895 17 2,179 3,612 10.48
总计 2,494 2,177 249 29,530 34,450  
来源: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13
(2)动物
       1988年,中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是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中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1种。其中爬行类4种占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总数的3.96%,鸟类43种,占42.57%;哺乳类54种,占54.47%。名录中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2种。其中两栖类7种,占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总数的2.57%;爬行类10种,占3.68%;鸟类200种,占73.53%;哺乳类55种,占20.22%(表7)。
表7 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濒危情况
濒危等级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总数 比例(%)
灭绝级(EX) 1 1 0 3 5 0.19
功能性灭绝(FE) 2 23 4 1 30 1.14
濒危级(EN) 75 69 112 87 343 13.01
受胁级(T) 38 76 300 45 459 17.41
关注级(C) 43 82 211 103 439 16.65
无危级(LC) 104 106 646 176 1,032 39.14
数据缺乏(DD) 35 45 57 192 329 12.48
总计 298 402 1,330 607 2,637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2018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
       中国先后签约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等50多项涉及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并积极履行这些公约规定的义务(表8)。
表8中国履约国际保护公约
序号 国际公约标题 日期
1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1997年2月16日
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981年4月8日
3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92年7月31日
4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年6月11日
5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1998年8月29日
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6月11日
7 京都议定书 2002年8月31日
8 国际森林文书(2015年7月更名为联合国森林文书) 2007年第62届联合国大会
       过去2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全球环境基金(GEF)、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能力建设合作。大力推动与欧盟、意大利、日本、德国、加拿大、美国以及周边经济体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化建设,广泛开展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实施了大量多边和双边合作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精华、最基本的部分,在维护生态安全中居首要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立了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各类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自然遗产等组成的自然保护体系,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基础构成。2019年,新组建的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按照“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原则,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实现了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标志着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迈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成为中国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引领全球自然保护、履行国际义务、展示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表9)。
       截止2019年底,中国保护地总面积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管辖海域面积的4.1%。有效保护了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近30%的重要地质遗迹,涵盖了25%的原始天然林、50.3%的自然湿地和30%的典型荒漠地区,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9中国自然保护地档案
自然保护地 数量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10个
自然保护区 474处
风景名胜区 244处
世界自然遗产 14项
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4项
世界地质公园 39处
海洋特别保护区 71处
 
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网
1、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聚的区域。目前,中国已建成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福建、浙江、湖南、云南、海南等12个省。
       中国国家公园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整合组建了统一的管理机构,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提升,科研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江源、神农架、南山、普达措等国家公园设置了生态公益管护岗位,优先吸纳生态移民和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推进了社区共管模式,公众影响迅速提升。
2、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主体,守护着珍稀动植物和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国政府对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重视,林业和草原局是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起者和主导者,原林业部于1956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率先开展了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逐步形成,覆盖全国,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
       截至2018年,中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88%。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自然保护区474处,有32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曾一度极危的物种,如大熊猫、朱鹮、麋鹿、扬子鳄、海南坡鹿、普氏原羚、亚洲象、海南长臂猿等在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其种群数量显著增长;一些已经极度濒危的植物如百山祖冷杉、银杉、崖柏、天目铁木、丹霞梧桐、绒毛皂荚等物种得到有效庇护。
3、其他自然保护地
       中国自然保护地还涵盖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石漠)公园、自然遗产与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海洋自然保护地等多种类型,在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成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截止2018年底,中国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了庞大的自然保护地补充体系。
       中国森林公园数量3,548处,面积1,864.09万公顷;其中中央级森林公园897处,面积1,281.93万公顷,省级森林公园1,448处,面积440.28万公顷,市(县)级森林公园1,203处,面积141.88万公顷。湿地公园898个,沙漠(石漠)公园120个,面积43万公顷。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拥有55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央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共1,051处,其中中央级风景名胜区224处,面积10.66万平方千米。中国正式命名的地质公园有212处,矿山公园34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140个世界地质公园中,中国拥有37个世界地质公园,位居世界首位,以地质公园、矿山公园为建设主体的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各级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地271处,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沿海省份,面积约12.4万平方千米,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1%。其中海洋保护地106处,保护对象涵盖了珊瑚礁、红树林、滨海湿地、海湾、海岛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中华白海豚、斑海豹、海龟等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
林业产业

1、木材生产与消费
       2018年中国商品材总产量为8,810.86万立方米,比2017年增加412.6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91%;非商品材总产量为2,087.64万立方米,比2017年减少243.58万立方米,同比降低10.45%。全国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量为55,675.16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产量8,810.86万立方米;木质纤维板和刨花板折合木材(扣除与薪材供给的重复计算)14,285.03万立方米,农民自用材和烧柴产量为2,724.69万立方米,进口原木及其他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29,854.58万立方米。
       消费方面,中国2018年木材产品市场总需求为55,675.16万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2.07%。其中,工业与建筑用材消耗量为42,081.77万立方米,农民自用材(扣除农民建房用材)和烧柴消耗量为2,228.61万立方米,出口原木及其他木质林产品折合10,686.17万立方米,增加库存等形成的木材消耗678.61万立方米(表10)。
表10 中国历年木材、竹材及林产化工产品的加工和产量
时期(年) 木材(万立方米) 竹材(万根) 锯材(万立方米) 人造板(万立方米) 木竹地板(万平方米) 松香(吨)
总计 其中
胶合板 纤维板 刨花板
1981-1985 27,924.13 43,198 7,155.74 627.54 222.84 360.36 65.37   1,617,643
1986-1990 30,500.68 79,734 7,123.71 1,242.14 370.05 633.27 194.12   1,819,140
1991-1995 31,755.10 208,181 9,139.60 3,654.02 1,494.20 852.28 937.66   2,185,017
1996-2000 29,032.03 266,453 8462.78 7,412.78 3,415.47 1,605.95 1492.75 13,355.09 2,414,283
2001-2005 24,504.61 446,844 6,065.13 21,434.19 8,755.66 6,086.88 2,480.25 48,091.77 2,308,829
2006-2010 36,854.68 675,814 15,108.92 52,584.57 21,411.11 15,946.12 5,509.76 181,102.03 5,616,041
2011-2015 40,210.79 963,932 30,593.39 124,866.30 66,092.26 30,845.74 10,911.62 345,642.72 7,908,592
2016 7,775.87 250,630 7,716.14 30,042.22 17,755.62 6,651.22 2,650.10 83,798.66 1,838,691
2017 8,398.17 272,013 8,602.37 29,485.87 17,195.21 6,297.00 2,777.77 82,568.31 1,664,982
2018 8,810.86 315,517 8,361.83 29,909.29 17,898.33 6,168.05 2,731.53 78,897.76 1,421,382
注:自2006年起松香产量包括深加工产品。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
2、林业产业总产值
       自2009年以来,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林业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达到17.78%。2018年,全国商品材总产量为8,810.86万立方米,非商品材总产量为2,087.64万立方米。经济林产品产量达到1.81亿吨,比2017年减少3.72%,全年林业旅游和休闲的人数达到36.6亿人次,比2017年增加5.58亿人次。
       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63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7年增长7.01%;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结构比为32:46:22。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24,580.84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32.23%,同比增长5.20%;林业第二产业产值34,995.88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45.88%,同比增长3.07%;林业第三产业产值16,696.04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21.89%,同比增长19.69%。
从产业结构来看,超过万亿元的林业支柱产业分别是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产值为14,492.01亿元,占第一产业产值的58.96%;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占第二产业产值的36.62%,产值为12,815.87亿元;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占第三产业产值的78.12%,产值为13,043.71亿元,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增速达21.50%(表11)。
表11 中国201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统计(按现行价格计算)
指标 总产值(万元)
总计 762,727,590
一、第一产业 245,808,400
(一)涉林产业合计 233,237,826
其中:湿地产业 2,854,968
 1. 林木育种和育苗 24,017,953
(1) 林木育种 1,802,918
(2)林木育苗 22,215,035
2. 营造林 20,653,585
3.木材和竹材采运 12,416,766
(1)木材采运 8,904,702
(2)竹材采运 3,512,064
4.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 144,920,194
(1)水果种植 72,713,805
(2)坚果.含油果和香料作物种植 22,609,905
(3)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 14,898,935
(4)森林药材种植 10,665,654
(5)森林食品种植 12,471,843
(6)林产品采集 11,560,052
5.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 26,140,638
6.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 5,088,690
(二)林业系统非林产业 12,570,574
二、第二产业 349,958,761
(一)涉林产业合计 342,627,902
湿地产业 2,122,303
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 128,158,726
(1)木材加工 22,919,180
(2)人造板制造 66,863,043
(3)木制品制造 28,373,177
(4)竹.藤.棕.苇制品制造 10,003,326
2.木.竹.藤家具制造 63,560,469
3.木.竹.苇浆造纸和纸制品 66,455,191
(1)木.竹.苇浆制造 7,346,716
(2)造纸 34,970,678
(3)纸制品制造 24,147,797
4.林产化学产品制造 6,025,110
5.木质工艺品和木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 8,490,306
6.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 58,241,270
(1)木本油料.果蔬.茶饮料等加工制造 44,468,754
(2)野生动物食品与毛皮革等加工制造 2,898,374
(3)森林药材加工制造 10,874,142
7.其他 11,686,830
 (二)林业系统非林产业 7,330,859
三、第三产业 166,960,429
(一)涉林产业合计 155,691,645
湿地产业 4,032,956
1.林业生产服务 6,079,008
2.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 130,437,115
3.林业生态服务 10,323,153
4.林业专业技术服务 2,667,809
5.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6,184,560
(二)林业系统非林产业 11,268,784
  补充资料:竹产业产值 24,557,523
  油茶产业产值 10,240,911
  林下经济产值 81,550,897
 
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2018;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
3、林产品进出口
       近十年来,中国的林产品出口和进口增长较快。其中,木质林产品出口小幅扩大、进口大幅增长,在林产品出口中占比提高、进口中占比下降;非木质林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林产品贸易逆差扩大。
       2018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1,603.64亿美元。其中,林产品出口784.91亿美元,林产品进口818.73亿美元,贸易逆差为33.82亿美元,比2017年扩大18.04亿(表12)。中国的林产品贸易以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市场为主。出口市场中,亚洲集中了近45%的份额;进口市场中,亚洲的份额约占1/3。从主要贸易伙伴看,美国是林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最大贸易伙伴,占据出口市场约1/4的份额;进口市场相对分散,约50%的份额集中于美国、印度尼西亚、泰国、俄罗斯、巴西和加拿大等6国(表12)。
表12 2009~2018年主要林产品进出口金额(单位:千美元)
年份(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出口 36,316,317 46,316,686 55,033,714 58,690,787 64,454,614 71,412,007 74,262,543 72,676,670 73,405,906 78,491,352
进口 33,902,486 47,506,554 65,299,100 61,948,082 64,088,332 67,605,223 63,603,710 62,425,744 74,983,984 81,872,984
 
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原始数据由中国海关总署提供
       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木质林产品长期占有绝对比重,主要的进出口林产品为原木、锯材、单板、特形材、刨花板、纤维材、胶合板、木材制品、家具、木浆、纸制品、木炭等其他产品。中国2018年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25.71亿美元,占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0.20%。其中,出口562.00亿美元、进口563.71亿美元,贸易逆差1.71亿美元。从产品结构看,2018年木质林产品出口额中,木家具、纸及纸浆类产品的份额超过75%,进口额的90%以上为纸及纸浆类产品、原木和锯材类产品。非木质林产品出口222.91亿美元、进口255.02亿美元,贸易逆差32.11亿美元。从产品结构看,果类的出口份额占到36.48%,菌、竹笋、山野菜类的份额占到20.84%;果类和林化产品的进口份额约占85%(表13)。
表13 2009~2018年主要木质林产品进出口数量
产品 单位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原木 针叶原木 出口 立方米 851 174 41 2,042
进口 立方米 20,302,606 24,274,023 31,465,280 26,769,151 33,163,602 35,839,252 30,059,122 33,665,605 38,236,224 41,612,911
阔叶原木 出口 立方米 11,885 28,208 14,339 3,569 13,128 9,702 12,070 94,565 92,491 72,327
进口 立方米 7,756,655 10,073,466 10,860,568 11,123,565 11,995,831 15,355,616 14,509,893 15,059,132 17,162,103 18,072,555
合计 出口 立方米 12,736 28,382 14,380 3,569 13,128 11,744 12,070 9,4565 92,491 72,327
进口 立方米 28,059,261 34,347,489 42,325,848 37,892,716 45,159,433 51,194,868 44,569,015 48,724,737 55,398,327 59,685,466
锯材 出口 立方米 561,106 539,433 544,194 479,847 458,284 408,970 288,288 26,2053 285,640 255,670
进口 立方米 9,935,167 14,812,175 21,606,705 20,669,661 24,042,966 25,739,161 26,597,691 31,526,379 37,402,136 36,642,861
单板 出口 立方米 114,327 158,158 246,914 205,644 204,347 255,744 265,447 246,424 335,140 428,288
进口 立方米 72,327 109,517 200,231 342,983 599,518 986,173 998,698 880,574 738,810 958,718
特形材 出口 251,560 302,159 254,144 247,267 225,281 212,089 176,867 162,298 148,973 132,838
进口 7,953 10,513 13,442 14,108 11,818 16,072 21,624 27,295 18,896 28,971
刨花板 出口 立方米 124,944 165,527 86,786 216,685 271,316 372,733 254,430 288,177 305,917 353,440
进口 立方米 446,543 539,368 547,030 540,749 586,779 577,962 638,947 903,089 1,093,961 1,065,331
纤维板 出口 立方米 2,031,141 2,569,456 3,291,031 3,609,069 3,068,658 3,205,530 3,014,850 2,649,206 2,687,649 2,273,630
进口 立方米 452,979 400,071 306,210 211,524 226,156 238,661 220,524 241,021 229,508 307,631
胶合板 出口 立方米 5,634,800 7,546,940 9,572,461 10,032,149 10,263,412 11,633,086 10,766,786 11,172,980 10,835,369 11,203,381
进口 立方米 179,178 213,672 188,371 178,781 154,695 177,765 165,884 196,145 185,483 162,996
木制品 出口 1,563,994 1,858,712 1,876,915 1,865,571 1,935,606 2,175,183 2,269,553 2,302,459 2420,625 2,392,503
进口 39,734 43,652 55,484 198,006 445,186 670,641 760,350 796,138 753180 664,333
家具 出口 247,470,421 298,327,198 289,157,492 286,991,126 287,405,234 316,268,837 327,246,688 332,626,587 367209974 386,935,434
进口 3,298,999 4,361,353 5,497,244 6,368,316 7,384,560 9,845,973 10,191,956 11,101,311 11888758 12,246,952
木片 出口 7,247 5,342 5,094 69 69 42 85 5,531 230
进口 2,766,012 4,631,704 6,565,328 7,580,364 9,157,137 8,850,785 9,818,990 11,569,916 11401753 12,836,122
木浆 出口 35,045 14,433 31,520 19,504 22,759 18,393 25,441 27,790 24417 24,370
进口 13,578,483 11,299,952 14,354,611 16,380,763 16,781,790 17,893,771 19,791,810 21,019,085 23652174 24,419,135
废纸 出口 220 621 2,853 2,067 923 661 631 2,142 1394 537
进口 27,501,707 24,352,214 27,279,353 30,067,145 29,236,781 27,518,476 29,283,876 28,498,407 25717692 17,025,286
纸和纸制品 出口 4,802,753 5,157,993 5,997,827 6,444,274 7,622,315 8,520,484 8,358,720 9,422,457 9313991 8,563,363
进口 3,495,948 3,536,533 3,477,712 3,254,368 2,971,246 2,945,544 2,986,103 3,091,659 4874085 6,401,037
木炭 出口 54,922 63,398 67,463 64,192 75,550 80,373 74,075 68,170 76533 60,647
进口 156,678 175,518 188,697 167,655 209,273 219,758 172,780 159,338 170718 298,037
 
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原始数据由中国海关总署提供。
六、林业管理

1林业管理机构
       林业管理机构广义上指所有具有管理林业职责的政府机关,包括国务院及下属的林业管理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以及林业公安、检察、法院等。根据森林法规定,国务院及下属的林业管理机构主管全国林业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林业工作,乡级人民政府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林业工作。狭义上的林业管理机构仅指林业主管部门,即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中的林业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设有林业和草原局、省(自治区)、市(州)、县(区)级林业和草原局和乡镇林业工作站。
       目前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是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机构改革在原林业局基础上成立,并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实现林草资源与自然保护的统一管理。重点工作职能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监督管理的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保障生态安全。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在林业管理方面的职责是: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确认林权,核发证书,解决林权争议;制订林业长远规划;建立护林组织,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批准林地的占用和征用;批准划定地方自然保护区;负责审核本地区森林年度采伐限额;批准建立木材检查站等。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组织森林资源清査,指导有关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怡工作,负责林木种苗的检疫;负责汇总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和木材运输证;负责对违反森林法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等。林业公、检、法机关负责对违反森林法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追究处罚。
2、森林管理的林业政策与法规
       新中国成立初期,林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建设提供大量的木材。当时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木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林产品。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的森林资源保护法规《森林保护条例》,明确提出了保护稀有珍贵林木和狩猎区的森林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2月23日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森林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森林法(试行)》。在此实施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4年9月通过了《森林法》,198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6年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发布了《森林法实施细则》,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还通过了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森林法律法规体系,正在实施的有《物权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种子法》、《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以及国务院颁布的《森林法实施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退耕还林条例》和《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等20多项行政法规。林业局制定颁布了50多件部门规章,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各地方政府还根据当地实际,公布施行了300多件地方性林业法规和规章制度。林业法律法规基本覆盖了林业建设的主要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内部协调统一,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地促进了林业法治事业的发展。
林业科研
       国林草局的中国林业科学院以及各个省(自治区)、地区(市、州)的地方林科院(所)是构成中国的林业科研体系的主力军,国内各农、林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下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在林业科研也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院(简称中国林科院)是中国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林业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重大公益性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着重解决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目前全院设有19个独立法人研究所、中心,13个非独立法人机构,22个共建机构,60余个业务挂靠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区。研究重点领域为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森林生态与环境、荒漠化防治、森林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木材及木材加工利用、林产化学工业、林业机械、林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等领域。
2、地方林业科研院(
       中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基本都有省级直属的林科所(院),承担林业综合研究和技术推广的主要工作,肩负着服务全省基层林业生产技术需求,指导全省下属地区(市、州)开展林业科研、推广和成果转化应用工作,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职能。此外,除中央、省级科研部门外,中国的大部分州、市也设立有林业科研部门,主要承担地方的基层林业生产技术需求,开展林业科研、推广和成果转化应用工作。
3、其他科研机构
       中国的林业和农业类高校除承担林业教育工作外,同时承担林业相关的科研工作;部分综合性高校设立有林业方面的教学、科研院系和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下属的部分研究机构在动、植物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治理和森林生态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与林业相关的科学研究。
林业教育
       中国现有从事有林业教育的相关机构850多所,其中培养林业研究生人才的教育机构有90所,培养林业本科生的院所251所,高等职业(专科)教育院所240所,中等职业教育机构269所。
就林业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而言,中国现有5所独立的林业类高等院校和1所森林警察学院,即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和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此外,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以及大多数农业大学开设有林业及相关学科的高等教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也承担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表14)。
表14 中国2018-2019林业教育机构基本情况
名称 学校数(所)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学生数(人) 毕业班学生数(人) 教职工数
合计(人) 专任教师(人)
总计 - 177,918 179,266 588,474 173,207 30,500 15,604
一.研究生 90 12,872 9,248 35,685 12,882 - -
1.高等林业院校 6 8,633 6,438 23,920 8,837 19,637 7,943
2.其他高等院校(林科) 83 3,928 2,499 10,579 3,551 - -
3.林业科研单位 1 311 311 1,186 494 - -
二.本科生 251 69,241 75,377 273,585 72,183 - -
1.普通高等林业院校 7 36,772 41,626 143,973 37,782 19,637 7,943
2.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林科) 244 32,469 33,751 129,612 34,401 - -
三.高职(专科)生 240 59,172 56,485 169,568 59,189 - -
1.高等林业(园林)职业学校 17 39,505 40,189 122,837 40,064 8,116 5,922
2.其他高等职业学校(林科) 217 12,137 10,806 31,824 11,359 - -
3.普通林业学校专科 6 7,530 5,490 14,907 7,766 3,814 1,541
四.中职生 269 36,633 38,156 109,636 28,953 - -
1.中等林业(园林)职业学校 18 14,580 13,024 37,050 1,516 2,747 1,739
2.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林科) 251 22,053 25,132 72,586 27,437 - -
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
1、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地处首都北京,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15个学院、47个博士点、123个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6个林业局重点学科(一级)、3个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2、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研究生院、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2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种类33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3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
3、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地处江苏省南京市,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现有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一级学科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
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个特色重点学科,3个重点(培育)学科,9个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一级学科;75个本科专业,7个管理专业,5个特色专业和13个湖南省特色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2门全国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
5、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地处云南省昆明市,学校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8个。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院省校合作咨询共建学科2个,A类高峰学科1个,B类高峰学科2个,B类高峰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1个,A类高原学科2个。拥有省级培育建设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培育建设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培育建设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设有本科专业85个,其中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有全国精品课程1门,全国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
6、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由林业局主管、与公安部共建的一所承担着培养、输送高素质森林公安、森林消防专业人才,培训在职森林公安民警和森林防火指挥员。开展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科学研究重任的公安本科院校,在林业高等教育布局中地位特殊、使命重大。
 
参考资料:
[1]  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3]  林业和草原局(https://www.forestry.gov.cn/)
[4]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   和国森林法》.
[5]  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6]  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2018[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7]  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8]  环境保护部.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5[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10]  高吉喜, 薛达元, 马克平.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8.
[11]  蓝瞻瞻, 王立群.建国以来我国林业法规演变过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4):144-149.
[12]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5,COUNTRY REPORT,China
[13]  北京林业大学官网(https://www.bjfu.edu.cn/)
[14]  东北林业大学官网(https://www.nefu.edu.cn/)
[15]  南京林业大学官网(https://www.njfu.edu.cn/)
[1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官网(https://www.csuft.edu.cn/)
[17]  西南林业大学官网(http://www.swfu.edu.cn/)
[18]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官网(http://www.forestpoli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