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
菲律宾(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位于太平洋西端,在东西方向跨越1,850千米,在南北方向跨越1,770千米,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是世界第二大的群岛经济体,一共由7,100多个岛屿组成,国土面积298,170平方千米。菲律宾的诸多岛屿可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吕宋岛群、维萨亚岛群和棉兰老岛群,其中位居北部的吕宋岛群是菲律宾最大的岛屿群体,其次是位居南部的棉兰老岛群,而位居中部的维萨亚岛群在三者之中面积最小。菲律宾群岛为海洋所分割,这使得其成为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经济体之一。菲律宾群岛地形多以山地为主,且这些山地多为热带雨林所覆盖。菲律宾的海拔最高点是阿波火山,其最高峰2,954米,而海拔最低点为海平面。
菲律宾划分为三大岛组,设有18个大区,下设81个省,首都是马尼拉,位于马尼拉湾的东岸,是亚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全国人口数量超过1.04亿,是亚洲人口最多的8个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第12个人口过亿的经济体。由于菲律宾在东南亚的特殊位置,使其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交融地。在菲律宾,有着马来西亚、印度、阿拉伯、中国、西班牙、美国等血统的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融与种族融合,如多种族、多语言、多文化和多宗教的现象在菲律宾比比皆是,在菲律宾至少有186种语言,其中的182种语言至今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
1、社会经济
菲律宾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椰子、糖、蕉麻和烟草四大传统出口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和国际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椰子主要生产国和椰油供应国,年产量达几百万吨,提供世界市场椰油需求的50%左右,椰子在菲律宾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约有1/3的人以椰业的收入为生,菲律宾人把椰树称为“生命之树”。在菲律宾,甘蔗是仅次于椰子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也是世界十大产糖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甘蔗的出口额最高时曾占菲律宾出口总额的60%,现在,全国约有250万人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糖业为生。蕉麻也是菲律宾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其叶是制造船缆绳的优良原料,还可用来制造台布、渔网或纺织、造纸用,是全球市场蕉麻的主要供应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烟草也是菲律宾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其中吕宋岛北部的卡加延谷地是亚洲最大的烟叶产区,吕宋雪茄烟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此外,香蕉、菠萝均是菲律宾种植规模较大的水果,每年的水果出口为菲律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菲律宾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但绝大部分的矿产品都是用于出口,没有自己的冶炼工业。同样的,菲律宾虽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但一直没有进行过全面的勘探与开发。作为一个群岛之国,四面环海,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发展前景较好。
在2003-2017年期间,菲律宾的经济起起落落,但年均增长率达5%以上。其中2007年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一度达到7.1%。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GDP仅增长1.1%。2010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其出口增长以及选举支出的拉动,GDP增长反弹到7.3%,创35年来最高纪录。2012-2014年,菲律宾经济分别增长6.8%、7.2%和6.1%,2015年回落至5.8%,2016年回升至6.8%,是亚洲增长较快的经济体。2017年增长6.7%,在东亚地区位列第三,仅此于中国和越南。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菲律宾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37个经济体和地区中,排第56位。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190个经济体中,菲律宾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第133位。
2、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菲律宾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所构成,是以活火山特征著称于世的西太平洋弧系统的一部分,其中最著名的火山包括位于黎牙实比附近的马荣火山(号称“最完美的圆锥体火山”),位于马尼拉南部的塔尔火山,以及位于棉兰老岛的阿波火山。在菲律宾,除了少数岛屿(如吕宋岛中西部和东南部)有较宽广的内陆平原外,大多数岛屿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狭窄平原。菲律宾的海岸线曲折且多优良港湾,主要河流有棉兰老河、卡加延河等,贝湖是全国最大湖泊。菲律宾各岛之间为浅海,多珊瑚礁,群岛两侧为深海,萨马岛和棉兰老岛以东的菲律宾海沟最深达10,479米,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区之一。
热带海洋气候是菲律宾的典型气候特征。旱季从每年的十一月持续到次年的四月,此期间盛行东北季风。而雨季集中在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此期间盛行西南季风,具有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菲律宾年降水量很充沛,但在不同的地区差别较大,其中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吕宋岛的东海岸,萨马岛全岛,以及棉兰老岛北端,而吕宋岛的卡加延谷地则因山岭屏蔽,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500毫米,是全国比较干燥的地区。
3、自然资源
菲律宾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金、银、铬、镍等。金是菲律宾最著名的矿物,以原生金矿为主。菲律宾的铬矿储量约有2,000万吨,是世界上铬矿含量丰富的经济体之一。菲律宾的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也很丰富,以盛产优质的乌木、檀木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而水产品主要有松鱼、鲳、鲭和乌贼等,其中苏禄岛沿海是著名的珍珠和海龟产地。此外,菲律宾还有着丰富充沛的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
二、森林资源
1、基本情况
1934年菲律宾的森林覆盖率占国土总面积一半以上(57%),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菲律宾的森林面积已减少到570万公顷,其中龙脑香为38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66.6%,苔藓树林为11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9.3%,亚热带种树林为5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约8.8%,松树为2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约3.5%,红树属树林为1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约1.7%。但在东南亚中,只有菲律宾和越南的森林覆盖率在1990年至2010年实现了正增长。
随着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业用地和住房需求的不断加大,加之商业和非法采伐,以及火灾等自然灾害,2010年森林覆盖率只有23%,约680万公顷。于是政府开始加强植树造林,从2000年到2008年期间,有超过20万公顷的土地被重新植树造林,并被菲律宾纳入发展规划中,到了2015年,根据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下的森林管理局发布的信息(见表1),开放森林占森林覆盖总面积的66.76%(468.2万公顷),封闭森林占28.91%(202.8万公顷),其余为红树林4.33%(3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三个地区是卡加延河谷大区、西南他加禄大区和科迪勒拉大区,最大的人工林和红树林都在西南他加禄大区。
表1 2015年菲律宾森林面积
区域 | 总面积 | 封闭森林 | 开放森林 | 红树林 |
首都地区 | 2,106 | 0 | 2,000 | 106 |
科迪勒拉大区 | 807,220 | 250,545 | 556,675 | 0 |
伊罗戈斯大区 | 147,602 | 24,163 | 122,061 | 1,378 |
卡加延河谷大区 | 1,050,963 | 488,033 | 557,188 | 5,743 |
中央吕宋大区 | 536,565 | 234,839 | 299,826 | 1,900 |
甲拉巴松大区 | 271,512 | 107,044 | 145,165 | 19,303 |
西南他加禄大区 | 947,794 | 110,161 | 769,217 | 68,416 |
比科尔大区 | 199,379 | 41,149 | 133,826 | 24,404 |
西米沙鄢大区 | 203,789 | 62,025 | 127,365 | 14,400 |
中米沙鄢大区 | 79,487 | 4,226 | 56,224 | 19,037 |
东米啥鄢大区 | 511,962 | 42,667 | 435,243 | 34,052 |
三宝颜半岛大区 | 170,970 | 28,775 | 116,920 | 25,275 |
北棉兰老大区 | 382,357 | 179,007 | 198,132 | 5,217 |
达沃大区 | 400,613 | 151,822 | 245,290 | 3,501 |
南哥苏萨桑大区 | 277,891 | 93,153 | 182,889 | 1,849 |
卡拉加大区 | 724,772 | 125,937 | 571,786 | 27,050 |
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 | 299,168 | 84,468 | 162,958 | 51,742 |
菲律宾 | 7,014,152 | 2,028,015 | 4,682,764 | 303,373 |
菲律宾森林一共分为五个类型:红树林、沙滩森林、牡荆林、龙脑香森林、松树林和苔藓林。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这种类型的森林是潮汐型的,它可以在粘土海岸和河口的潮汐区找到,有着发达的根系,果实和种子可以漂浮在海水中,遇到海滩就生长。
海滩森林:可以沿着海滩找到,这种森林沿着海岸形成一条狭窄的带状地带。
牡荆林:牡荆是菲律宾的一种硬木,高达25到30米,这种树的木材非常宝贵。
龙脑香森林:由龙脑香科树种组成的森林,覆盖了菲律宾最大的林区,它位于沿海的平地上,在海拔大约800米左右的地方生长,是菲律宾最大的植物资源。
松树林:通常生长在高原地区。
苔藓林:长满苔藓的森林可以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上找到,多处于气候湿润的山区。
3、森林权属
在菲律宾,土地权属分为国有和私人所有两种形式,而林地权则为政府所有。同时,菲律宾政府采取了国有林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政策,在国有林地上大规模地开展社会林业项目。在1995年,菲律宾政府签署了第263号行政命令,宣布社区森林经营是菲律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在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控制林地内非法经营活动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将森林分配给地方社区,让原来边缘化的社区拥有了对森林资源的使用权,大力改善了当地民生,缓解贫困的同时促进林业发展,至今已有33%的林地归社区管理,社区又对林地实行两种管理,一是由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颁发土地认证书,对本土居民的林权予以认可,二是通过签订社区管理协议授权给家庭管理,规定了其林地使用权及保护责任,期限是25年。截至2012年12月,菲律宾共有4,307处已通过法律程序登记注册并具有土地使用权的机构或组织,涉及的森林面积为290万公顷。在权属文书中,社区森林经营协议这种类型所占的比重最大达1,888处,192,090名成员参与,涉及的森林总面积达160万公顷,占具所有权性质类型的土地总面积的55.22%。在2012年,仅在萨马(第8区),以及第波罗市和帕加迪安市(第9区)总面积为177085公顷的区域有三家组织还拥有着木材采伐许可协证。然而,自从2012年以来,这些许可证就再未被使用。此外,菲律宾共有140个森林综合管理协议,所对应的管辖森林面积约为100万公顷,以及63个林场租赁协议,所对应的管辖森林面积约为6,177公顷。
4、森林资源变化
菲律宾的森林覆盖率在前殖民地时期曾达到90%,在20世纪初变成美国的殖民地的时候,尚有2,100万公顷的成熟林,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0%。到了20世纪40年代森林面积只有900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0%,在此期间菲律宾的森林滥伐现象愈加严重,到了1965-1986年期间,森林面积减少了700万公顷,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对森林的滥砍滥伐现象达到了极致。总的来说,菲律宾的森林面积从20世纪初的2,1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触目惊心地减少到1990年的6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随着人口增加,滥砍滥伐、薪柴收集、木炭制造、非木质林产品无序开采、轮作制度、退林还耕、油棕等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高地蔬菜种植、道路建设、采矿活动、水电大坝建设、旅游度假区过度开发,加上洪水和山体滑坡等给人类生命和生计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森林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
人们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开始植树造林,自1990年至2010年间,菲律宾的天然林面积平均每年增加52,250公顷(0.84%)见表2,在此期间,天然林面积共增加了16.7%,约为104.5万公顷;原始林和成熟林面积维持不变(861,000公顷);人工林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500公顷(0.83%),在此期间人工林面积共增加了16.6%,约为5万公顷,总的森林总面积平均每年增加54,750公顷(0.84%)。
表2 1990年至2010年间菲律宾的森林面积变化情况(单位:1,000公顷)
面积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森林总面积 | 6,570 | 7,117 | 7,391 | 7,665 |
天然林面积 | 6,268 | 6,790 | 7,051 | 7,313 |
原始林或成熟林面积 | 861 | 861 | 861 | 861 |
人工林 | 302 | 327 | 340 | 352 |
来源: https://rainforests.mongabay.com/deforestation/2010/Philippines.htm
随后,阿基诺总统于2011年发布了第23号行政命令,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停砍伐树木(在菲律宾,森林在内的所有自然资源均为政府所有),并专门建立了一个反非法采伐特遣队,以便更有效地实施在全国范围的砍伐禁令。另外,不会再发放新的伐木许可证,并且天然林和残留林中将永久禁止砍伐一切树木。同年,政府还发布了第26号行政命令(俗称“菲律宾绿化规划NGP”),在2011-2017年在全国150万公顷的土地上种植15亿棵树(表3),同期“菲律宾绿化规划”的实施共创造了2,262,556个就业岗位,共雇用了320,220人。仅在2016年,“菲律宾绿化规划”的报告显示就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了619,970个就业机会,并在282,091公顷的土地上种植了410,906,754株幼苗。这不仅是一个造林计划,其实施更解决了贫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环境稳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到了2018年,原始森林面积达到4,447,217公顷,郁闭度30%以上的林木面积达17,739,198公顷(见表4),但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原始森林面积以每年平均9602公顷的速度在减少,林木面积每年平均以82148公顷减少(见表5),还需重视森林保护,提高未来的森林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表3 2011年至2015年间“菲律宾绿化规划”的实施效果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汇总 | ||||||
目标值 | 实际值 | 目标值 | 实际值 | 目标值 | 实际值 | 目标值 | 实际值 | 目标值 | 实际值 | 目标值 | 实际值 |
100,000 |
128,558 (129%) |
200,000 |
221,763 (110%) |
300,000 |
333,161 (111%) |
300,000 |
334,302 (111%) |
300,000 |
334,364 (111%) |
1,200,000 |
1,352,147 (113%) |
表4 森林和林木覆盖面积(单位:公顷)
年份 | 原始森林面积 | 林木面积(30%) |
2001 | 4,582,569 | 18,686,243 |
2010 | 4,524,033 | 18,478,534 |
2018 | 4,447,217 | 17,739,198 |
表5 每年森林覆盖和林木覆盖的减少面积(单位:公顷)
年份 | 原始森林损失面积 | 林木损失面积 (30%) |
2010 | 8,861 | 103,061 |
2011 | 4,919 | 33,370 |
2012 | 6,889 | 59,818 |
2013 | 10,835 | 59,088 |
2014 | 11,476 | 102,859 |
2015 | 6,477 | 66,092 |
2016 | 13,387 | 129,572 |
2017 | 13,610 | 114,712 |
2018 | 9,221 | 70,764 |
总计损失面积 | 85,675 | 739,336 |
每年平均损失面积 | 9602 | 82148 |
菲律宾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程度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左右,并且特有物种所占的比重很大,换言之,全球70%到80%的动植物物种都可以在菲律宾找到。菲律宾还是全球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最高的经济体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新物种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还拥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1、动物
菲律宾生活着200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菲律宾眼镜猴、水牛、鼠鹿、猫鼬等,有50多种蝙蝠,有许多是菲律宾特有的;有612种鸟类,其中500种是当地特有的,3种是由人类引入的,52种是罕见;有111种以上的两栖动物和270种爬行动物,80%的两栖动物是特有的,70%的爬行动物也是特有的,有114种蛇,其中有毒的蛇不超过14种,还有50-60种特有的鸭嘴兽蛙,是目前这个群岛上最多样化的两栖类,特有的淡水鳄鱼是极度濒危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鳄鱼;大约有330种淡水鱼,其中包括9个特有属和65种特有物种,其中许多局限于单一湖泊,比如塔威利沙丁鱼就是一种只在塔尔湖发现的淡水沙丁鱼。有记录的昆虫近21,000种,其中有915种蝴蝶,约三分之一是特有的,130多种甲虫,有110多种是特有的,比如麦哲伦蝴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之一,也是菲律宾最大的蝴蝶;有超过50种淡水蟹类,都是菲律宾的特有种。
2、植物
菲律宾的植物群包括9,250多种维管植物,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特有种,尤其是秋海棠、苦苣苔、兰花、棕榈树和龙脑科的很多树种是菲律宾的特有种,例如,该国现存的150种棕榈树中,有三分之二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在菲律宾发现的1,000种兰花中,有700种是特有的。
3、珍稀濒危物种
尽管菲律宾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在全球尺度上来说多样性程度都极高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程度最为严重的十个经济体之一。2004年菲律宾制定了全国受威胁动物物种名录,其中包括42种陆栖哺乳动物、127种鸟类、24种爬行动物和14种两栖动物。就鱼类而言,菲律宾至少有3,214种鱼类,其中约121种为本土种且76种的生存状态正受到严重威胁。2007年,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颁布了一项行政命令,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生存状态受威胁的野生植物物种名单,其中包括99种极危种、187种濒危种、176种易危种,以及64种生存状态受到威胁的物种。总体而言,估计在菲律宾至少有700种物种的生存状态正受到威胁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全国原始森林的大面积丧失导致至少418种物种出现在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编制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四、自然保护地
在菲律宾,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极具挑战性,这是因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类活动已经给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各种压力和威胁,而全球气候变化也给相关工作造成了更大的难度。为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菲律宾政府根据第7586号共和国法令,亦被称为1992综合保护地系统法的有关规定,将国内具有独特的物理和生物意义的部分土地和水域划分并归入保护地范畴,旨在保护在这些地域内生活的野生生物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与破坏,并全面提高生物多样性整体水平。
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共有170个陆地保护区,面积约406万公顷,并且尚有一些地区正处于纳入保护区体系的进程中。同时,全国共有70个海洋保护区,面积约138万公顷。菲律宾的主要战略之一是在国会通过立法之前,通过总统的行政命令将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纳入保护区体系。然而,在依据1992综合保护地系统法首建的240个保护区中,只有113个保护区是以总统公告的形式成为保护区的。
菲律宾还建立了228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KAB),其中包括在2006年建立的128个陆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以及在2009年建立的123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这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涵盖了从陆地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等多种菲律宾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并且是菲律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关键地区。这些保护优先区域为855种就全球尺度而言都非常重要的植物、珊瑚、软体动物、海胆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菲律宾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覆盖了全国陆地面积的20%,其中包括陆生生物的大部分自然栖息地。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仅覆盖了全国海洋面积的1.93%。
截至2012年,菲律宾全国共有40多个国家公园,其中伊格里特.巴科国家公园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186,453英亩),25个自然公园、6个自然遗迹、37个保护景观和海景地,以及135个流域森林保护区。菲律宾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包括禁猎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区、海洋保护区和荒野区等。
五、林业产业发展概况
菲律宾对森林产品的使用形式包括木材采伐、薪柴采集、木炭制造和非木材林产品开发(包括竹、藤和树脂等),并且菲律宾的原木生产总量在东南亚经济体中排名居前(表6)。
表6 2011-2014年菲律宾主要林产品产量(单位:万立方米)
产品种类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原木 | 1,615.7 | 1,604.2 | 1,624.1 | 1,608.0 |
工业原木 | 390.7 | 389.8 | 419.9 | 413.6 |
木质燃料 | 1,225 | 1,214.4 | 1,204.2 | 1,194.4 |
锯材 | 70.0 | 70.0 | 70.0 | 70.0 |
人造板 | 45.0 | 46.2 | 29.5 | 24.5 |
表7 2011-2014年菲律宾主要林产品出口额(单位:万美元)
产品种类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工业原木 | 230.6 | 213.3 | 205.6 | 593.2 |
锯材 | 9,473.2 | 9,417.3 | 12,727.3 | 11,827.4 |
人造板 | 3,720.1 | 2,927 | 1,155.3 | 1,207.5 |
木片 | 300.0 | 400.0 | 1,300.0 | 1,100.0 |
1、林业管理机构
(1)环境和自然资源部
菲律宾政府在森林管理方面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环境和自然资源部(1987年根据总统签署的法令将自然资源部改名为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主要负责保护、管理、开发和适当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主要政府机构,管理和保护林地、放牧地、矿产资源、保护区和流域地区以及公共土地等,同时负责法律规定下的自然资源许可和分配,以确保利益的共享。下设林业管理局、生态研究与发展局、土地管理局、生物多样性管理局、环保局(下面还有16个区域办公室)和矿产资源管理局(下面还有15个区域办公室)。
(2)森林管理局
森林管理局向中央和地区林业办事处提供技术指导,以便有效地保护、发展林地和流域,为实现可持续森林管理提出政策和方案建议。下设四个处:森林政策和规划管理处、森林资源管理处、森林资源保护处和森林投资发展处。
森林政策和规划管理处:负责开展政策制定、规划、信息和知识管理工作,支持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制定和利益相关者导向的活动,为林业保护、养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广泛支持。下设五个部门:森林政策办公室、森林计划和标准办公室、林业经济办公室、森林资源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办公室和信息管理办公室。
森林资源管理处负责制定符合养护和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原则的林业管理,包括社区林业管理,森林资源利用与评估相关工作。下设四个办公室:林地利用与分配办公室、社区林业办公室、林业企业和工业生产办公室和森林资源利用和评估办公室。
森林资源保护处:负责制定有关保育计划的策略和有关森林退化、气候变化和非法伐木活动影响等新兴问题的方案。下设四个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植树造林办公室、森林保护办公室和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办公室。
森林投资发展处:负责指导与林业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关的原则和政策的林业具体投资战略和机会的发展,促进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下设四个办公室:投资策划办公室、投资管理办公室、财政发展办公室和林业合作发展办公室。
(3)林业管理办事处
在区域层面,各地区均设置林业办事处(共17个地区办事处),再往下还又划分出省级层面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办事处,目前全国共有77个省级办事处。而最基层的是社区层面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办事处,目前全国共有140个社区级别的办事处。无论是省级还是社区级别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办事处,其主要职责那是监督有关森林资源的保护、恢复、开发和管理方面的计划、方案和项目实施(表8)。
表8 菲律宾林业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级别 | 管理职能及责任 | 管理人员数量 |
中央政府层面: 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 中央办公室 |
动员鼓励公民参与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当代与后代发展的需要。 | >200 员工 |
林业管理办事处 | 向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及其各驻地办事处提供技术指导,以便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森林环境和自然资源。 | >100 员工 |
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地区办事处 共17个地区办事处 |
在区域层面监督和指导森林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 平均每个地区办事处有150 名员工 |
环境和自然资源省级办事处 共77个省级办事处 |
在省级层面监督和指导森林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 平均每个省级办事处有60 名员工 |
环境和自然资源社区办事处 共140个社区办事处 |
在社区层面监督和指导森林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 平均每个社区办事处有55名员工 |
在菲律宾,涉及森林和林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有705号总统令,即1975年菲律宾林业法,其他的一些法律法规还包括1992年的综合保护区体系法(共和国第7586法令)、1995年颁布的社区森林经营策略(第263号行政命令)、2011年颁布的采伐禁令法(第23号行政命令)和2011年的绿化规划(第26号行政命令)(表9)。
菲律宾森林管理局在1997年宣布大约190万公顷的森林将被开发用于经济林种植,其中包括与私营公司签订的对天然林(主要为天然残留林)的开发,但是所有开发活动必须遵循合法性木材产品保障体系、人工林管理协定和人工林租赁协议规定。
1995年,菲律宾政府签署了第263号行政命令,宣布社区森林经营应成为菲律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菲律宾政府已在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控制林地内非法经营活动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此同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政策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如以家庭林场为基础的造林计划、高地发展计划和全社会动员的造林计划。同时政府还开发了多种森林经营方案,如社会化森林综合管理项目、林地放牧管理项目、森林土地使用协议和旅游林地使用协议等。这些方案和项目旨在对开阔林地进行恢复和发展,并增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供应。然而,菲律宾政府仍然强调社区森林经营的重要性,并把其理念贯穿到所有涉及林业的项目和工程中。
自从2011年菲律宾政府发布了第23号行政命令,特别是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以来,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不准许向任何组织或机构签发针对天然林和残留天然林展开伐木的合同或协议(如森林综合管理协议、社会化工业森林管理协议、社区森林经营协议等)。同样的,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也不准许向任何组织或机构签发在天然林和残留天然林中开展砍伐活动的许可证。这里仅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公共工程和公路部门仍具有清理道路通行权,以及为树木规模化种植而进行的场地准备、森林培育措施等类似活动的特许权。然而,在这些活动开展中所获取的木材必须上交给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进行处理而不能随便带走。
在菲律宾,进行木材采伐需要获取木材采伐许可协议、森林综合管理协议、工业树木种植协议、社会化工业森林管理协议,或社区参与的森林经营计划所要求的森林经营与管理协定等。此外,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批准了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的年度允许开采量,以确保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性。
表9菲律宾在森林管理和林业发展方面的主要法律和政策
政策、法律或法规 | 颁布年份 | 重要意义或内容 |
705号总统令 | 1975 | 有关菲律宾的森林与林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以及林业产业的发展与管理。 |
共和国第7586法令 | 1992 | 颁布综合保护区体系法,打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以确保菲律宾的所有本土动植物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跨越当代与后裔)存活下来。 |
第263号行政命令 | 1995 | 以社区为基础的森林经营策略,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的方式来恢复森林面积,以及控制在森林区域发生的非法活动。 |
第318号行政命令 | 2004 | 明确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理念。 |
第23号行政命令 | 2011 | 自2011年起,全面禁止对天然林和残余天然林中的一切树木进行砍伐。 |
第26号行政命令 | 2011 | 绿化规划项目启动,目标是在六年期间(2011-2016年)在全国150万公顷的土地上种植15亿棵树。 |
在1987年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重组期间,菲律宾生态系统研究与发展局专设办事机构,以协助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或机构获取有关菲律宾的森林、草原、高地农场、沿海地区、淡水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和退化生态系统的信息,并提供相关技术和支持服务。作为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的研究与开发部门,菲律宾生态系统研究与发展局旨在为与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表7)。
表7 菲律宾的主要林业科研体系
机构名称 | 机构简介 | 研究重点 |
菲律宾生态系统研究与发展局 |
它是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下属的主要研究机构,负责自然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 主要关注森林、高地农场、草原、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以及退化、沿海及城市地区。 |
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林产品研究与开发研究所 | 促进林学研究发展,并提供与木材资源利用和非木材林产品相关的信息和技术 | 木质与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 |
菲律宾水产和自然资源研究发展理事会--科学和技术部 | 最初是为农林业研究提供一个指导方向,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协助政府对自然政府展开深入研发的顶尖组织。 | 重点关注农作物、畜牧业、林业、渔业、水土和矿产资源。 |
八、林业教育体系
林业专业教育是菲律宾最古老的专业之一,可以追溯到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当时,西班牙政府从本国林业管理机构遣调人员在菲律宾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正式的林业教育始于1910年,菲律宾大学的洛斯巴诺斯分校是第一所专门设立林业专业的大学,其主要目标是为菲律宾的林业部门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后随着社会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林学院并下设林业生物科学系、森林资源管理系、造林与森林服务科学系、社会林业系和木材科学技术系,并开设了四年制林业科学学士学位。
迄今为止,菲律宾全国共有75所提供林业相关课程并授予学位的大学和专科院校,其中的一些学校还开设了林学衍生专业课程并授予相关学位,并且这些学校绝大部分为政府所拥有和管理。此外,诸如菲律宾发展研究院等一些科研机构还专门组织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以便协助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在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更好地实施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等活动。
参考文献
[1] FAO. Main report of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s 2015 (the Philippines) [EB/OL]. http://www.fao.org/3/a-az306e.pdf
[2] IndexMundi. Geography of the Philippines.
http://www.indexmundi.com/Philippines/area.html
[3] LEWIS S L, EDWARDS D P, GALBRAITH D. Increasing human dominance of tropical forests. Science, 2015, 349(6250):827-832.
[4] 包茂宏. 森林史研究:以菲律宾森林滥伐史研究为重点.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 20 (1) :115-124.
[5] Philippin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A Second Iteration of the 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Government of the Philippines, 2002:1-10.
[6] Threatened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n the Philippines. https://www.cbd.int/countries/profile/default.shtml?country=ph#facts
[7] The national list of threatened Philippine plants and their categories, and the list of other wildlife species. 2007:1-18.
[8] Asia-Pacific Forests and Forestry to 2020.http://www.fao.org/docrep/012/i1594e/i1594e00.htm
[9] FAO. Philippines Forestry Policy.
http://www.fao.org/forestry/14881-0ff5d31747ed6593ebe3f6fe090151a8f.pdf
[10] 2016 Philippine Forestry Statistic. 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2016: 12-14.
[11] FAO Yearbook of Forest Products. http://www.fao.org/3/a-i7304m.pdf
[12] Salvosa, F.M. 1963. Lexicon of Philippine Trees. Bulletin No. 1, Forest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llege, Laguna, Philippines.
[13] Meniado, J.A., Valbuena, R.R. & Tamolang, F.N. 1974. Timbers of the Philippines. Manila.
[14] Newman, M.F., Burgess, P.F. & Whitmore, T.C. 1996. Manuals of Dipterocarps for Foresters, Philippines. Royal Botanic Gardens, Edinburgh an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 Bogor.
[15] Fernando, E.S. 2001. Genetic Resourc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Timber Trees in the Philippin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 situ and in situ Conservation of Commercial Tropical Trees, held on 11-13 June 2001, Yogyakarta, Indonesia.
[16] Tesoro, F. 2005. An urgent need for a road map to forest management and renewa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hilippine Forestry Development Forum on 2 to 3 June 2005, Manila, ADB.
[17] https://rainforests.mongabay.com/deforestation/2010/Philippin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