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林业信息

泰国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
一、概况
       泰国(The Kingdom of Thailand)旧称暹罗,位于东南亚中部,北纬5o35´- 20o15´,东经97o30´- 105o45´,总面积513,115平方千米。其西北部和西部与缅甸相邻,东北部和东部与老挝相邻,东南部和南部分别与柬埔寨和马来西亚接壤。
       泰国首都为曼谷,是唯一的府级直辖市。全国分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东北部五个地区,77个府(省),府(省)下设县、区、村。总人口69,000万人(2017年),由30多个民族组成,泰族为主要民族,约占人口总数的75%;华人约占14%,其余为11%为佬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泰国9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

1、社会经济

       泰国是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结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变化较为明显。据世界银行最新的经济体排名(2016年)显示,泰国人均国民收入总值约为5,894美元,属中收入经济体。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21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9%。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除了农业之外,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同时也是主要出口产业之一。
       农业是泰国传统经济产业,全国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1%。泰国是世界上稻谷和天然橡胶最大出口国,农产品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主要农作物有稻米、玉米、木薯、橡胶、甘蔗、绿豆、麻、烟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泰国海域辽阔,是世界市场上主要鱼类产品供应国之一,在亚洲是仅次于日本和中国的第三大海洋渔业国。

2、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国土靠北的地区发育了广泛的山区,那里是最重要的河流昭披耶河(Chao Phraya River,中文俗称湄南河)的源头。东北高原向东延伸至湄公河,成为老挝和泰国的自然边界。泰国南部向南延伸出狭长的半岛,将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分隔东西。
       泰国由于位于东南亚的区位特点,气候受季风影响,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以半年为一轮换交替控制,年均降水量区间从东北部干燥地区的1250毫米到南部湿润地区的4000毫米不等,年平均气温为28.90℃。西南季风开始于5月,持续到9月底,为该地区带来高降雨量和高湿度,是泰国的雨季;旱季为11月至3月,由于受东北季风影响,气候相对凉爽干燥。3月到5月是干燥炎热的热季。4月和10月则是风速和风向不稳定的过渡时期(表1)。

表1 泰国的季节气候

凉季 热季 雨季   凉季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东北季风 季风过渡 西南季风   东北季风

3、自然资源

       泰国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金属矿、非金属矿和天然气、石油、煤炭等燃料矿分布广泛,金属矿有锡、钨、锑、铅、锰、铁、锌、铜及钼、镍、铬、铀、钍等,其中锡是泰国最重要的矿产,储量达150万吨,居世界之首。非金属矿有萤石、重晶石、石膏、岩盐、杂盐(光卤石)、磷酸盐、高岭土、石墨、石棉、石灰岩和大理石等,是世界萤石的重要产地。此外,泰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资源丰富,主要由干旱针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海岸红树林构成。

二、森林资源

1、基本情况

       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特别是森林资源产生了巨大影响。截至2015年,泰国森林面积为1,616万公顷,占该国土地面积5,130万公顷的31.60%(森林土地管理办公室,2016年)。

2、森林类型

       受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泰国森林类型也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常绿森林和落叶阔叶林两大类。
(1)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常绿树木组成,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约占森林总面积的43%左右,又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娑罗双属(Shorea)、坡垒属(Hopea)、紫薇属(Lagerstroemia)、柿属(Diospyros)、榄仁属(Terminalia)树种组成,可细分为热带雨林、干性或半常绿森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3个亚类。
       针叶林或松林:苏曼达拉松(Pinus merkusii)是其优势树种。
       沼泽林:淡水沼泽林和红树林,主要由红树属(Rhizophora)、海榄雌属(Avicennia)、木榄属(Bruguiera)等树种组成;
       沿海滩涂林:主要由柿属(Diospyros)、紫薇属(Lagerstroemia)和木麻黄属(Casuarina)等树种组成。
(2)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7%左右,其显著特征是落叶树种广泛分布,且与长时间的旱季密切相关。除泰国南部、东南部的尖竹汶和达叻两省(府)外,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整个泰国,大致可分为落叶混交林、落叶龙脑香林或干性龙脑香林和稀疏草原林三种类型,其中落叶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主要是柚木、木荚豆、大果紫檀、交趾黄檀和缅茄等(表2)。 

表2 泰国森林类型

森林类型 面积(公顷) 百分比 (%)
湿性常绿阔叶林 1,685,489.81 9.32
干性常绿阔叶林 2,523,717.67 13.95
山地常绿阔叶林 1,601,237.59 8.85
松林 46,208.16 0.26
沼泽林 30,400.63 0.17
红树林 249,591.11 1.38
水淹林 26,016.05 0.14
滩林 12,496.21 0.07
落叶混交林 9,404,086.92 51.97
干性龙脑香林 1,890,098.58 10.45
竹林 157,578.40 0.87
次生林 305,355.43 1.69
草原 161,683.18 0.89
共计 18,093,959.74 100
 
来源:泰国皇家林业厅,2016

3、林地权属

       泰国所有的林地都属于政府,森林权属包括森林所有权、租赁权和其他债权,原则上没有私人拥有的土地,但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森林的使用者以及使用的时间和使用条件,泰国的林权状况也有所不同。
泰国皇家林业厅关于林权的定义重点在于森林的用途与功能,森林主要被分为三大类,即保护林、经济林和私有林。此外,泰国拥有大面积的橡胶种植园,所有橡胶种植园均属于私人所有(表3)。

表3 泰国皇家森林权属划分

森林类型 森林权属 面积 (百万公顷) 百分比(%)
保护林 国有 15.52公顷 94.83
经济林 国有 0.84公顷 5.13
私人造林 私有 0.005公顷 0.30
来源:泰国皇家林业厅
       按照“权利和资源倡议”,泰国林地主要分为政府管理的公共土地,社区和土著群体保留的公共土地,由社区和土著群体拥有的土地,企业和个人拥有的私人土地共四类(表4)。
(1)政府管理的公共土地
       由政府拥有和管理的森林,属国有财产,包括一些被授予特许权的保护区和林地,这些森林不为社区或土著居民使用。
(2)社区和土著群体保留的公共土地
       由社区和土著群体所利用的半永久公益林,虽然政府和社区之间的权利分配各不相同,但政府通常有权获取和管理该地区的资源(森林、矿产等)。
(3)社区和土著群体拥有的土地
       对这类森林而言,政府还没有适当的管理程序和补偿机制,政府不能单方面终止社区和土著群体的对林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4)私营企业和个人拥有的土地
       对这类森林来说,如果没有适当的程序和补偿机制,政府不能单方面终止私营企业和个人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4 泰国林地权属
权属类型 林地面积 (公顷) 百分比 (%)
政府管理的公共土地 13.27 77.33
社区和土著群体保留的公共土地 1.3 7.57
社区和土著群体及公司和个人利用的土地 2.59 15.09
来源:Rights and Resources Initiatives,2012

4、森林资源变化

(1)森林面积变化
       泰国曾经是东南亚地区森林最丰富的经济体之一,过去森林覆盖率曾经超过50%,泰国也曾是世界上主要的木材出口国之一,尤其是柚木的出口。但是,由于近五十年来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给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961年~2006年期间,泰国森林面积从占国土总面积的53.33%减少至30.92%(图1),其中,1976年至1982年间,森林面积较少尤为严重。
       为了减少森林耗损,泰国于1989年1月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使森林砍伐和森林资源消耗率相对减少,这也使得林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过去五年的平均0.20%降至0.15%。自天然林禁伐之后,泰国开始由木材出口国转变为木材进口国,大部分木材从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邻国进口。
图1 1969-2006年泰国森林变化
     来源:皇家林业厅
       自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中,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政府政策的重视,泰国森林面积的变化趋势呈波动趋势,2016年的森林面积较2006年增加了0.65%(表5)。同时,森林的保护和养护得到加强,更多的林地被确定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
5 2006年至2016年泰国森林变化
年份 森林面积(0000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
2006 16.01 30.92
2008 17.31 33.44
2013 16.34 31.57
2014 16.37 31.62
2015 16.36 31.60
2016 16.34 31.57
 
来源:http://forestinfo.forest.go.th/Content.aspx?id=72
       泰国森林商用化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政府向私营部门颁发的柚木伐木特许权。森林砍伐的高峰期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惊人的毁林速度,泰国政府于1989年通过法令撤销了所有伐木许可。然而,伐木禁令本身不足以有效制止森林的损失。
(2)森林面积减少的诱因
       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中日益增长的土地需求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资源遭到毁坏,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森林退化严重。此外,土地权属界定不清也是森林不断被侵占的重要因素;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旱季,频发的森林火灾也导致森林遭到大面积的毁坏(表6)。

表6 森林面积减少的诱因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l 单一农业种植的发展;
l 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
l 过度的旅游业发展;
l 采矿业;
l 木材非法采伐与森林火灾;
l 商品林的需求剧增;
l 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人口贫困面大;
l 土地利用权属迷糊,保护意识薄弱;
l 保护与发展发展战略之间的冲突;
l 林业政策模糊,缺乏可持续性;
l 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机构间缺乏合作,执法力度薄弱。
(3)人工造林
       泰国的人工植树造林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叶,第一个人工林是1906年由泰国皇家林业厅在北部帕府通过人工播种而建立的柚木林,面积不足1公顷。在政府恢复退化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强烈意愿下,1980年人工林面积已扩大到近16万公顷,2000年达到了835,235公顷(泰国皇家林业厅,2001年)。人工造林主要有2个目标:重新恢复已破坏的森林;恢复受干扰流域地区的森林植被,以美化环境,但不用于木材生产。
       为恢复和提高森林覆盖率,泰国政府在人工植树造林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政府于1985年制定出将森林面积恢复至20,480,000公顷,将森林覆盖面积提高到占国土总面积的40%的整体规划,即通过努力要逐渐完成全国大约7,360,000公顷的人工造林。
       除政府主导的人工造林外,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方案支持和鼓励企业和社区开展人工造林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其中社区林业计划人工造林272,000公顷。通过多年的努力,泰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最低值25.28%增加到2006的30.92%。在2005-2015年的10年间,泰国共计完成人工造林88,894公顷(图2),2016年完成约160,000公顷,森林覆盖率明显回升。
图2 2007-2015年泰国植树造林面积
来源:泰国皇家林业厅 2016

生物多样性概况

       泰国位于东南亚中部,是连接喜马拉雅山脉北部到马来半岛北部的陆地桥梁,包括了从缅甸到老挝、柬埔寨的炎热干燥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气候类型,复杂的地理交汇性质孕育了丰富的森林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1、植物

       从植物地理学的角度上说,泰国位于印尼植物区的中心和马来植物区的上部。包含了约15,000种植物,占世界植物物种总数的8%;其中有维管束植物约12,000种,含658种蕨类植物、30种裸子植物;有花植物达11,000余种,仅兰科花卉就达1,500种。非维管束植物有2,154种,包括藻类和苔藓植物,如苔藓、金鱼藻和地衣;蘑菇和真菌有3,000多种(表7)。
7 泰国植物物种数
类型 物种数
维管束植物 12,000
非维管束植物 2,154
藻类 1,334
苔藓植物 925
蕨类植物 658
裸子植物 30
有花植物 11,000
 
来源: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与规划办公室
       根据泰国植物区系项目的研究结果,泰国的乡土植物共有248种,分属43科94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22属24种,被子植物30科72属224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6科8属25种,双子叶植物24科64属199种。此外,由于泰国本身没有形成独特的植物区系,导致特有种的数量相对较低。
       在泰国,有超过1,000种植物被确定为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各地市场上可看到的食用、药用植物500多种,全国有30,000-40,000户的农户把采集食用、药用植物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约60%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依赖非木质林产品的采集。

2、动物

(1)脊椎动物
       泰国已记录有脊椎动物4,624种,包括302种哺乳动物,其中42%源自马来半岛,34%源自印支地区和印度次大陆,另有24%发源于亚洲大陆;有5种是泰国特有种。在泰国发现的众多哺乳动物中,蝙蝠是重要的物种,占哺乳动物总数的38%(108种),其中有18种为食果种,89种为食虫种,1种为食肉种。此外,啮齿目占哺乳动物总数25%;鸟类共有1,017种,其中白眼河燕和德氏穗鹛为泰国特有种。
(2)爬行动物
       泰国记录的爬行动物至少有350种,其中31种为泰国特有种。爬行动物中物种数最多的是蛇,占总数的54.15%;其它常见物种包括壁虎、蜥蜴、石龙子类生物,占总数的36.6%;鳄鱼的物种保有量最低,仅为3种。此外,还发现有27种龟(全球共发现257种),其中包括3种陆地龟,1种平胸龟,13种淡水龟、5种鳖和5种海龟。

3、两栖动物及鱼类

       泰国约有137种两栖动物,鱼类超过2,820种(含720种淡水鱼类和2,100种咸水鱼类),占世界鱼类总数的10%。

4、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约83,000种(主要是昆虫,其中蚂蚁约有1,000种),已鉴定14,000种(表8)。

表8 泰国动物物种数

类型 物种数
脊椎动物 4,624
哺乳动物 302
鸟类 928
爬行动物 350
两栖动物 137
鱼类 2,820
无脊椎动物 83,000
 
来源: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与规划办公室

5、珍稀濒危保护物种

       目前,泰国受威胁的动物物种有哺乳动物121种,鸟类184种,爬行动物33种,两栖动物5种,鱼类218种,受威胁植物物种1,131种。在2017年IUCN发布的濒危物种红皮书中,泰国有3种物种位列其中,即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泰国蹄蝠(Hipposideros halophyllus)和泰国盲蛇(Typhlops siamensis)。
       泰国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单中有指定保留野生动物15种。此外,保护物种还包括哺乳动物201种,鸟类952种,爬行动物91种,昆虫20种,鱼类14种,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各12种(表9)。在指定保留的野生动物15种中,白眼河燕(Pseudochelidon sirintarae)、鬣羚(Carpricornis sumatraensis),儒艮(Dudon dugon),马来貘(Tapirus indicu)纹猫(Pardofelis marmorata),南部赤颈鹤(Grus antigone sharpie),泰国八色鸫(Pitta gurneyi),华南山羚(Naemorhedus griseus),泰国坡鹿(Cervus eldi)为代表性的物种。

9 泰国保护物种

保护类别 物种数
指定保留动物 15
野生保护动物 1,302
哺乳动物 201
鸟类 952
爬行动物 91
昆虫 20
鱼类 14
两栖动物 12
无脊椎动物 12
 
来源: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
       长期以来,泰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农业土地扩张和作物种植的威胁,加之旅游业的兴盛和矿山、水坝开发等活动,对泰国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威胁。熊氏鹿(Cervus schomburgki)和锡伯鲶(Schilbeidae)已经在世界上灭绝;大鹮(Pseudiis gigantea)、大草莺(Graminicola bengalensis)、黑鳍袋唇鱼(Balantiocheilos melanopterus)和暹罗老虎鱼(Coius undecimraciatus)已经在泰国绝迹;林牛(Bos sauveli)、泰国坡鹿(Cervus eldi siamensis),爪哇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苏门答腊犀牛(Rhinoceros sumatrensis)南部赤颈鹤(Grus antigone sharpie)、白肩朱鹭(Pseudibis davisoni)和恒河鳄(Tomistoma schlegelii)已在野外灭绝。
       为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流失严重的趋势,泰国政府近年来制定了各种相关法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公园法案》(1961年),《保护森林》(1964年)、《野生动物保护法》(1992年)、《植物贮藏法》(1964年),《第二植物贮藏法》(2008年),《动物保护法》(1966年),《泰国出口和进口法》(1979年)、《环境保护法》(1992年)和《植物物种保护法案》(1999年)。
       此外,《泰国宪法》也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2007年版《泰国宪法》第66条规定,地方或传统社区必须参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管理、养护和利用。第67条规定赋予了居民参与政府和社区保护、维持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权利。第85条为公众提供了对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的计划。此外,还要求公众参与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保护、维持和利用。

四、自然保护地

       根据泰国1964年出台的“森林保护法”,全国共有9,394,151公顷的森林被确立为了保护森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9%,将其作为永久性林地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使森林不被砍伐、减少退化和非法侵占,同时有利于环境美化、娱乐休闲、自然教育和遗传资源的保护。2002年政府对皇家林业厅的工作职能进行了调整,将自然保护的相关工作划归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局管理。
       截止2005年,泰国已有108个国家公园、102个森林公园,5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56个非狩猎区,16个植物园、55个树木园和1,221森林保护区(表10),制定有严格的控制措施,并受《国家公园法》(1961年发布,1992年修订)和《野生动物保护和保护法》(1960年发布,1992年修订)等有关法律的保护。

10 泰国的自然保护地

保护地类型 数量 面积(百万公顷) 保护目标
国家公园 108 6.24 保护、科研、休闲、旅游
森林公园 102 0.146 保护、科研,休闲、旅游
野生动物保护区 55 3.703 保护、科研、教育
禁猎区 56 0.506 保护、科研、教育
植物园 16 0.005 保护、科研、教育、休闲、旅游
树木园 55 0.004 保护、科研、教育、休闲、旅游
森林保护区 1,221 5.749 保护、科研、休闲、旅游
 
来源:泰国皇家林业厅

五、木材生产与贸易

       泰国的林木采伐最早是从北部的柚木采伐开始的,华人、缅族和掸族早在1840年就从泰国统治者手中获得伐木许可,获准在泰北的清迈,南奔和南邦等地进行伐木。1883年,政府开始允许欧洲人在泰国进行柚木贸易,许多公司都对柚木产业进行了投资,规模较大的有迪丽斯婆罗洲公司、孟买缅甸贸易有限公司、暹罗森林有限公司、宝隆洋行和路易斯李奥诺文斯有限公司等。
       在1989年实施木材禁伐之前,泰国国内天然林的木材产量约为每年200万立方米,足以满足国内木材的消费和出口。自伐木禁令生效后,国内木材来源仅限于因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道路、水坝等)造成的森林砍伐,没收非法伐木所得以及来自人工种植园(私营和国营企业)的橡胶木材,无法满足国内木材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国内木材消费也日益增长,木材的需求不得不严重依赖于进口,由此导致木材和其它工业木材产品的进口量不断增加,如锯材,胶合板,层压板、实木板、刨花板等。仅2007年,泰国就从世界71个经济体进口了190万立方米的原木和锯材,以满足国内用材需求。
       虽然泰国木材生产未能满足国内需求,但仍向66个经济体出口了180万立方米的原木、锯材,其中大部分出口至中国和马来西亚,值得注意的是,泰国的“出口木材”主要是泰国贸易商进口原木加工成高价值木材后的再出口,如进口原木加工成锯材后再出口至国外(表11)。

11 2015年泰国木材进出口贸易信息

木材种类 出口 进口
数量(立方/吨) 价值 (美元) 数量(立方/吨) 价值 (美元)
异翅香木(Mersawa)     7,544.00 1,306,276.45
冰片香(Dryobalanops spp.)     11,074.00 4,720,681.18
凤眼木 (Koompassia spp.)     42,796.00 14,745,016.36
龙脑香 (Dipterocarpus spp.)     42,647.00 12,737,899.91
钟康木 (Dactyloladus spp.)     3,142.00 999,358.30
大糖胶树 (Dyera spp.)     6,442.00 2,934.94
花梨木     32.00 8,191.79
樱桃木 (Prunus spp.)     301.00 161,479.09
沙比利木     259.00 76,159.12
暗红柳桉或浅红柳桉     8,221.00 1,336,819.27
芳香坡垒木      373,816.00 2,493,729.79
娑罗双木 (Shorea spp.)     5,103.00 14,203,145.70
暹罗木 (Fagus spp.)     44,879.00 1,510,511.09
山毛榉木(Fagus spp.)     266,020.00 67,122.55
紫檀木 5.00 8,700.79 189.00 1,372,628.76
缅茄木   - 4,239.00 76,031.61
桃花心木 (Swietenia spp.) 676.00 11,787.03 132.00 698,758.15
枫木(Acer spp.)     1,120.00 234,425.24
湿生娑罗双木   - 984.00 48,198.42
银叶木 (Heritiera spp.)   - 256.00 8,745,412.24
柚木 2,088.00 2,294,373.85 85,168.00 1,141,735.42
三叶橡胶木 67,123,660.00 863,297,919.85 6,300.00 112,222.88
桉木 8,247.00 146,411.73 597.00 16,971.55
白木( Gonystylus spp.)   - 31.00 25,728.33
肉豆蔻木、巴西胡桃木、轻木   - 19.00 5,859,323.48
白柳桉、 马来红柳桉、黄柳桉   - 19,556.00 66,138,292.52
针叶木 19.00 9,511.55 1,996,824.00 3,974,453.15
白蜡木(Fraxinus spp.)   - 64,808.00 10,024,478.30
橡木(Quercus spp.) 59,050.00 30,761.48 103,335.00 19,746.21
绿柄桑木   - 22.00 278,740.15
铁轨枕木 60.00 787.88 1,139.00 114,054,634.30
其它 48,695.00 4,041,922.42 1,526,520.00 269,130,586.79
缅甸娑罗双树 930,236.00 8,083,793.97    
共计 68,172,736.00 877,925,970.55 4,623,256.00 536,321,693.04
来源:泰国海关
       虽然早在1989年政府就实行了伐木禁令,严格控制森林的非法采伐,但对木材的利用从未停止。政府对木材利用制定了法律规定,木材的合法加工与利用涉及人力锯材加工、机械木材加工、纸浆和造纸加工、木制品加工等方面。
       木材加工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既有锯材粗加工,如木材燃料,木材粉化、木炭烧制、锯材加工等,也有木材的深加工,如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地板,木制家具、纸浆等,泰国的法律规定各种木材生产需在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根据泰国海关部门2015年的数据,当年的林产品的产值达到2,516,395,782.21美元(表12)。

表12 2015年林产品出口贸易额

林产品 出口额 ($)
薪柴 46.00
木屑 285,021,607.36
木炭 14,354,145.33
原木 217,664.48
锯材 133,077.10
贴面板 2,382,871.58
刨花板 291,795,464.67
纤维板 514,314,161.82
胶合板 18,875,611.09
地板 8,178,105.76
木制家具 297,552,361.64
其它木制品 31,238,040.70
木浆 129,606,120.94
其它纤维纸浆 45,097,223.55
共计 2,516,395,782.21
 
来源:泰国海关 2015

六、林业管理

1、林业管理机构

       1896年由泰国内政部成立的皇家林业厅是泰国林业的主管部门,职责为保护森林和监管泰北柚木采伐带来的税收,目前隶属于自然资源和环境部。泰国政府于2002年对皇家林业厅进行了改革,将其划分为3个职能部门:(1)皇家林业厅,负责管理保育林;(2)国家公园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局,负责管理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3)海洋和沿海资源局,负责保护红树林,海洋和沿海资源(图3)。
 
图3 泰国森林资源管理的行政架构
      泰国皇家林业厅目前的工作目标为森林监测,协调社区林业管理,恢复和保护林地、监管木材工业,具体职责为:保护和维护林区;公平、系统地管理林地;增加和恢复森林面积;通过促进所有相关部门的参与来管理森林资源;研究与发展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加强相关组织在管理中的主动性、机制和信息,包括有效执法。
       除皇家林业厅外,泰国76个省(府)都设有不同级别的地方林业管理部门,管理架构自上而下分别为:省级行政机构、县区级机构、村镇级机构(泰国称Tambol,1个Tambol大概包含10-12村),地方林业机构的主要职责为:在皇家林业厅和省级自然资源厅的管理下,协调和支持全省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相关部门和组织协调配合,防止森林破坏、防控森林火险、预防林地入侵和林地使用冲突;促进和支持社区森林管理、退化森林恢复和植树造林的经济合作;按照《林业法》、《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提供森林服务,其中包括提高当人民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对出口的木材、木材和木炭进行检查和认证,同时支持单一窗口模式和东盟单一窗口模式贸易;促进和协调与其他有关机构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合作;依据政府战略计划,支持和配合森林资源管理;协助或支持其他相关机构的工作。

2、林业政策

       自1896年泰国皇家林业厅成立以来,泰国出台了多项林业政策,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森林政策和法规等。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961年发布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旨在保护占泰国国土面积50%的森林;1967年发布的第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林地面积减少到国土面积的40%。而后,1985年发布了第一个正式的森林政策,着重于经济林和保护林建设,将占国土面积40%的森林划分为经济林(25%)和保护林(15%)。在第七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1992-1996年),随着伐木禁令的实施,森林保护的意义被提上了新的高度,林地划分转换为保护林占25%,经济林占15%。目前,泰国正在执行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计划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在生产和消费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合作管理自然资源和丰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使命。
(2)森林政策
       如前述,1985年森林政策出台,目标是保持全国国土面积的40%为森林,其中25%为保护林,15%为经济林。该政策还明确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的必要性,鼓励当地社区参与到森林管理中。然而,该政策没有涉及到农村贫困人口的利益。此外,1997年出台的《泰国宪法》是泰国政治发展最重要的法律保障,《宪法》确立了人民参与制定有关资源和环境发展与保护政策的权利和作用,明确了社会力量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权利,是泰国近代最重要的法律制度。

3、主要的林业法规

       泰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与森林保护管理相关的林业法规,主要有: 
(1)《森林法》(1941年出台,1948年、1982年和1989年修订)
       该法案是泰国第一个关于森林管理的立法。1941年的历史资料反映泰国当时仍然有数量丰富且充满活力的森林资源,所以立法初期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森林产品的采伐,并没有规定任何具体的养护目标。之后,由于森林面积大幅下降,森林的保护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森林法也经历了几次修订。
(2)《野生动物保护和保育法》(1960年发布,1992年修订)
       该法案主要由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保育局执行,涉及所有野生动物保护事务的规定,如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以及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获得和交易。
(3)《国家公园法》(1961年发布)
       该法案涵盖国家公园土地核定、国家公园委员会机构管理、保护和维护国家公园等内容,目前由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保育局为主体责任机构。
(4)《森林保护区法》(1964年发布)
       该法案旨在确定森林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内容,皇家林业厅负责森林保护的控制和维护。
(5)《植树造林法》(1992年发布)
       植树造林是皇家林业厅的重要目标,新颁布的《植树造林法》旨在支持和鼓励私营部门投资种植园。
(6)《Tambol理事会和Tambol行政组织法案》(1994年发布)
       该法案旨在加强乡村发挥行政力量在自然资源利用、规划和决策中的作用。

七、林业科研

       泰国涉及环境、生态和森林的研究机构很多,其中,将林业研究作为核心的科研机构以泰国农业大学林业研究中心为代表。该研究中心集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教育传播为一体,研究范围涵盖了林业所涉及的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包括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土壤、森林火灾控制、林产品开发、森林生物学、野生动物、森林培育技术、林业工程、植物多样性、木材利用的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研究、竹藤、木柴、木炭、生物燃料、病虫害、天然林资源、药用植物等。目前,该研究中心已正式发表林业相关论文超过5,200篇。

八、林业教育

       泰国农业大学是泰国的第一所农业高等国立教育大学,该校创办于1943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泰国规模较大的高等学府,下设有农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渔业学院、人文学院、林学院、理学院、工程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兽医学院、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农业企业学院、建筑学院、兽医技术学院、研究生院、环境学院、文理学院、管理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自然资源与农业企业学院、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学与科学管理学院等单位。泰国农大学除了为本国学生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之外,还开设有针对外国留学学生的高等教育课程。
       在泰国农业大学众多的学院中,林学院是泰国林业高等教育与林业科研的重要机构,为学校第四个成立的学院,下设林业管理系、林业生物系、林产品系、造林系、林业工程系和环境保护系。林业教学涉及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流域管理等林业专业课程。学院共有83名专职教师,开展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教育,有在校学生1,095名(2016年)(表13)。

表13 泰国农业大学林学院情况

科系名 主要教学课程 教师人数 招生项目数
林业管理系 林业项目的管理与规划 12 2
林业生物系 野生动物研究 20 2
林产品系 木材和造纸工业 13 2
造林系 木材生长与品质的研究 13 1
林业工程系 林业工程教育与技术 9 1
环境保护系 保护区管理和娱乐 16 2
 
来源:www.forest.ku.ac.th
       位于泰国北部的清迈大学也设有与林业管理相关的研究团队和培训课程。比如森林恢复研究中心就是一个由清迈大学理学院的生态学家和外聘专家组成的小型团队。该中心以研究和开发有效方法来恢复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宗旨,其中,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
       此外,还有一些与农业院校相关的院校也开设有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关的课程。比如位于清迈府的Maejo大学,该大学成立于1934年,其前身为泰北农业教师培训学校。该大学以农业教育为主,其中有一些专业方向也与林业资源的经营管理相关。
 
 

参考文献

[1]  Brenner, V., Buergin, R., Kessler, C., Pye, O., Schwarzmeir, R., and Sprung, R.D. 1999. Thailand’s Community Forest Bill: U-turn or Roundabout in forest policy? SEFUT Working paper No.3. Freiburg, Germany. 60 p.
[2]  Brockelman, W.Y. 1989.Differing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ailand, pp 475-492. Siam Society. 558 p.
[3]  FAO 1978.Forestry for local community management. Forestry Paper No 7. Rome. 16 p.
[4]  FAO 2001.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00. FAO Forestry Paper 140. FAO, Rome, Italy.
[5]  FAO 2005. State of the World’s Forests 2005. FAO, Rome, Italy.
[6]  FAO. 2009. Thailand Forestry Outlook Study: ASIA-Pacific Forestry Sector Outlook Study II[Internet], FAO,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Bangkok, Thailand. <http://www.fao.org/d℃rep/014/am617e/am617e00.pdf >
[7]  FAO. 2014. State of the World’s Forests 2014. FAO, Roma, Italy.
[8]  FAO. 2014. FAO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4(Asia and the Pacific). FAO, Roma, Italy.
[9]  FAO. 2015.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5.FAO, Roma, Italy.
[10]  FAO. 2016. State of the World’s Forests 2016. FAO, Roma, Italy.
[11]  Jens Nytoft Rasmussen, Apichart Kaosa-ard, Tove Enggrob Boon, Mariteuw Chimere Diaw, Karen Edwards, Stacey Kadyschuk, Mingsarn Kaosa-ard, Torben Lang, Pornchai Preechapanya, Kanok Rerkasem, Flmming Rune.  2002.  For Whom and What? Principles,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Danissh Centre For Forest, Landscape and Planning. 119 p.
[12]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Thailand’s Second National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ternet], UNDP. http://www.undpalm.org/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s/Thailand_snc.pdf>
[13]  NESDB. 1972. The Third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1972-1976).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ry. Bangkok. 352 p.
[14]  NESDB. 1977. The Fourth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1977-1981).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ry. Bangkok. 407 p.
[15]  NESDB. 1982. The Fifth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1982-1986).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ry Bangkok. 433 p.
[16]  NESDB. 1987. The Sixth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1987-1991).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ry Bangkok. 475 p.
[17]  NESDB. 1992. The Seventh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1992-1996).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ry Bangkok. 206 p.
[18]  NESDB. 1997. The Seventh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1997-2001).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ry Bangkok.
[19]  NESDB. 2002. The Seventh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2002-2006).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ry Bangkok.
[20]  Offic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lanning (ONEP). 2009. Thailand: National Repor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angkok, Thailand. 76 p.
[21]  Royal Forest Department. 2006. Forestry Statistical of Thailand.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angkok, Thailand. 168. p.
[22]  Royal Forest Department. 2007. Annual Report.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angkok, Thailand. 135. p.
[23]  Smitinand T and K. Larsen. 1970–1993. A Flora of Thailand, Vol. 2 (1–4), 3 (1–4), 4 (1–2), 5.(1), 6 (1) Bangkok.
[24]  Takhtajan, A. 1988. Floristic region of the World. Dehra Dun, India.
[25]  Korn Manassrisuksi, Weerawat Sangkrajang. 2010. Forest Land Management.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26]  Preecha Ongprasert. 2010. Forest Management in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27]  Komsan Rueansritsarakn. 2011.Country Report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28]  Somdet Champee. 2012.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by Decentralization and People’s Participation at Sub-river Basin Level in Northeast of Thailand: Case study at Nam Mong Sub-river Basin.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29]  Areeyapat Petcharat. 2013. Case Study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under a Changing Climate.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30]  Wilawan Wichiennopparat. 2013.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n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31]  Narongchai  Chonlapap. 2013. Community Forest Management in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32]  Wichan Eiadthong. 2014. Overview of Forestry based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s in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33]  Prayut. 2015. The use of wood in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34]  Korn Manassrisuksi.2015.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35]  Utharat Pupaiboon. 2015. Conservation of Siamese Rosewood in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
[36]  Preecha Ongprasert. 2016. Urban Biodiversity Rehabilitation in Bang Kachao Phra Pradaeng District, Samut Prakarn Province of Thailand. Participants paper of APFNet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