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
一、概述
缅甸(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位于中南半岛的西北部,东经92°-101°和北纬10°-29°,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国土面积676,577平方千米,东西延伸936千米,南北走向2,051千米。缅甸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在东南亚陆地面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第二位。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云南省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西部与印度、孟加拉接壤,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位于缅甸南部和西部海岸,海岸线长3,200千米。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经济体,下辖七个省、七个邦和一个中央直辖市,首都为内比都(2005年由仰光迁都至此);总口有53,855,735人(2018年),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偏远的农村山区;全国共135个民族,其中68%为缅族,其余主要为掸族、克伦族、孟族、克钦族、克伦尼族、钦族、若开族等少数民族以及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89.4%的人口信奉佛教,除佛教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原始宗教。
1、社会经济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被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确定为全球最不发达经济体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四成左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类、甘蔗、油棕、烟草和黄麻等;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等。2017/2018财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约690亿美元,人均约1,300美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58亿美元,要贸易伙伴是中国、泰国、新加坡、日本、韩国。近年来,缅甸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1995年至2020年,预计缅甸人口年增长率为1.7%。2001年缅甸人口为4,725万,2004年,人口总数达5,141.9万人;2005年人口增至5,430万;2010年人口为5,860万。
2、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缅甸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被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缅甸境内河流密布,流势由北向南,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亲敦江和锡当河,支流遍布全国。由于受季风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寒季(11月至次年2月)、热季(2月至5月中旬);境内降雨量分布不均,在沿海地区降雨量可达5,000毫米以上,而中部地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高温度出现在中部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在每年3月至4月,约43.3°C,北部山地地区年均最高气温为36°C,东部掸邦高原气温介于29.4°C至35°C之间。
3、自然资源
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石油和天然气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金、银、铜、铅、锌、锡、钨、锰等有色金属储量高、分布广。此外,缅甸盛产翡翠、红宝石、蓝宝石,是世界上著名宝石和玉石产地。缅甸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广的经济体之一,盛产檀木、鸡翅木、铁力木、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类资源。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利用水力发电潜力很大。缅甸海岸线漫长,内陆湖泊众多,渔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二、森林资源概况
1、基本情况
由于充沛的降雨、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条件,造就了缅甸十分丰富森林资源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缅甸林地面积5,188.6万公顷,占有国土面积的76.7 %;森林覆盖面积为2,90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92% (2015年)。林地总面积中有郁闭林地1,244.5万公顷,疏林地1,832.9万公顷,宜林地2,011.3万公顷(表1)。表1 缅甸林地面积
土地类型 | 面积(万公顷) | 占国土面积比例/% | |||
林地面积 | 郁闭林地 | 1,344.5 | 5,188.6 | 19.87 | 76.69 |
疏林地 | 1,832.9 | 27.09 | |||
宜林地 | 2,011.3 | 29.73 | |||
其他用地 | 其他土地 | 1,386.9 | 20.50 | ||
内陆水域 | 190.3 | 2.81 | |||
国土总面积 | 6,765.77 | 100.00 |
来源:FD,2017
缅甸为世界上森林类型最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经济体之一,目前已记录植物物种达11,824种,其中1,071种为缅甸特有种;用材树种共2,088种,其中有柚木、花梨、紫檀、楠木等优质、珍贵用材树种85种。缅甸柚木不仅质量上乘,而且蓄积量丰富,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经济体,目前国际市场上85%的柚木都是产自缅甸。缅甸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的克钦邦特区、掸邦省、实皆省、勃固省、钦邦等地(图1、表2)。
图1 缅甸各省(邦)森林覆盖面积*(2010-2015年)

表2 缅甸2010-2015年各省(邦)森林覆盖面积(单位:平方英里)
名称 | 克钦邦 | 克耶邦 | 克伦邦 | 钦邦 | 实皆省 | 德林达依省 | 勃固省 | 马圭省 | 曼德勒省 | 孟邦 | 若开邦 | 仰光省 | 掸邦 | 伊洛瓦底省 | 内比都 |
面积 | 23870 | 1652 | 5185 | 8618 | 17020 | 10877 | 4461 | 2952 | 1314 | 1756 | 7966 | 189 | 23252 | 1684 | 1328 |
百分比(%) | 69.43 | 36.47 | 44.20 | 61.96 | 47.04 | 64.99 | 29.30 | 17.06 | 18.02 | 36.99 | 56.10 | 4.76 | 38.65 | 12.45 | 41.64 |
来源:FD,2017
2、森林类型
充沛的降水、热量和土壤地形的多样化使得缅甸森林类型极为丰富。缅甸森林类型由海岸沼泽林(红树林)、热带常绿林、落叶混交林、干旱地林、落叶龙脑香林、山地温带常绿林和灌丛七种类型组成,其中落叶混交林和山地温带常绿林面积最多,分别占森林总面积31,773万公顷的38.26%和26.88%;热带常绿林在缅甸南部地区比较常见;山地常绿林主要分布在缅甸海拔高于900米的东部、北部和西部地区;落叶混交林、干旱地林分布在缅甸中部地区。(表3)。表3 森林类型及面积
森林类型 | 面积(千公顷) | 占总森林面积的比例 |
海岸沼泽林(红树林) | 467.33 | 1.47 |
热带常绿林 | 5,470.60 | 17.22 |
落叶混交林 | 12,157.30 | 38.26 |
干旱地林 | 3,114.71 | 9.8 |
落叶龙脑香林 | 1,321.87 | 4.16 |
山地温带常绿林 | 8,541.19 | 26.88 |
灌丛 | 700.00 | 2.21 |
总数 | 31,773.00 | 100 |
来源:Forest in Myanmar,2014
3、林地权属
缅甸的土地所有权均属于政府所有,由农业部与林业部门负责管理。政府环境与自然资源部下属的森林局具体负责林地管理和行使林地使用权分配的权利,其余土地均为农业部下属的居住与土地登记局管理。林地按用途划分为天然林、人工林和社区森林三个类型,社区森林指由农村社区及土著居民拥有的少量林地,但需获得政府长期租赁许可。缅甸政府1992颁布的《森林法》强调尊重林地使用权,包括林地内森林的使用权和受益权,也包括个人、社区参与森林保护管理所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根据《森林法》,被定义为用于储备林(Reserved forests)和受保护公益林(Protected public forests)的林地,社区(村集体)、个人和私营企业主可获林地的使用权,林地使用权暂定为30年,并具有继承权。
4、森林资源变化
(1)森林覆盖
尽管缅甸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但森林覆盖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缅甸森林局统计,1925年缅甸森林覆盖率是65.8%,1975年为61%,到2010年底,缅甸森林面积3,1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9%,2015年森林面积持续下降至2,9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92%。(图2;表4)近半个世纪以来,缅甸森林覆盖率下降了20%左右,北部山区和海岸红树林区的破坏最为严重。据缅甸森林局2013年调查显示,1990年至2000年,天然林每年约以43.5万公顷面积消失,森林砍伐率为1.2%;2000年至2010年,森林砍伐为30.9万公顷(即年均森林砍伐率为0.9%);2010年至2015年,森林年均砍伐面积扩大为54.6万公顷(即年均砍伐率为1.8%)。缅北地区的掸邦、克钦邦、若开邦等森林砍伐现象尤为严重(图3-4)。
图2 缅甸森林覆盖面积及覆盖变化

来源:FD,2017
表4 缅甸森林覆盖率
时间 | 1990 | 2000 | 2005 | 2010 | 2015 |
森林面积 (100万公顷) |
39.22 | 34.87 | 33.32 | 31.77 | 29.04 |
森林覆盖率(%) | 57.97 | 51.54 | 49.25 | 46.96 | 42.92 |
来源:FD,2017
图3 1989年至2010年缅甸森林砍伐

来源Forest Planning & Statistics Division,2013
图4 缅甸各省(邦)森林砍伐情况

来源:FD,2017
同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家一样,缅甸森林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威胁,如森林资源过度开发、非法采伐、传统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农业用地扩张、城市化发展、矿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林地变更等等。在过去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木材出口是缅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由此导致天然森林遭到了大规模采伐,特别是非法砍伐使得森林覆盖面积急剧下降。此外,许多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生计高度依赖森林资源,历史延续的刀耕火种的传统农耕方式、薪材采伐等也是加剧这些地区森林减少的主要诱因。(2)人工造林
虽然早在1856年,缅甸就采用了混农林种植模式“汤雅制”(Taungya)种植柚木,柚木种植园初步形成,人工造林方式也得到了提倡,但直至1980年大规模的造林活动才开始。通过传统种植方式、人工促进、混农林种植模式和社区林业活动等造林模式,对退化林地、采伐迹地和荒山荒坡开始了有组织的人工造林活动。a) 林业部门人工造林
过去林业部门的人工造林都是采用小规模混农林种植模式来建立小面积的柚木种植园,直到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林业部门人工造林重点开始转变至退化林地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和补充木材市场供给等,并完成3万多公顷的人工造林。随后,人工植树造林面积逐年递增,2000年至2005年的五年期间造林面积已超过了4万公顷,其中森林局种植面积为3万公顷,干旱地区绿化司在缅甸中部干旱地区造林面积为1万公顷。政府林业部门将人工林分为商品林、工业林、社区森林和水源保护林四个类型,其中商品林和水源保护林是林业部门人工造林的重点(表5)。
表5 2007年至2013年林业部门人工造林面积(单位:公顷)
人工林类型 年份 |
商品林 | 工业用林 | 社区森林 | 水源保护林 | 合计 |
2007 | 12,890 | 1,926 | 2,125 | 6,961 | 23,902 |
2008 | 15,743 | 4 | 2,003 | 6,536 | 24,286 |
2009 | 15,439 | 0 | 1,841 | 5,059 | 22,339 |
2010 | 13,861 | 0 | 917 | 223 | 15,001 |
2011 | 10,724 | 0 | 688 | 324 | 11,736 |
2012 | 5,484 | 0 | 405 | 344 | 6,233 |
2013 | 5,393 | 0 | 445 | 233 | 6,071 |
总计 | 79,534 | 1,930 | 8,424 | 19,680 | 109,568 |
来源:FAO,2015
b) 私营企业人工造林
2006年之前,缅甸人工造林主要由政府林业部门负责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造林护林意识,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鼓励公众及私营企业积极参与人工造林活动。根据《森林法》第14条,缅甸林业部门于2006年启动了个人和私营企业的造林项目,旨在鼓励个人和私营企业种植柚木、硬木等珍贵木材来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2007年至2013年,共完成柚木和硬木树种的人工造林65,580.5公顷(表6)。表6 2007年至2013年私营企业人工林种植(单位:公顷)
人工林类型 年份 |
柚木 | 硬木 | 合计 |
2007 | 113.31 | - | 113.31 |
2008 | 3,905.3 | 5,768.61 | 9,673.91 |
2009 | 6,852.69 | 3,409.36 | 10,262.05 |
2010 | 8,925.86 | 3,435.64 | 12,361.5 |
2011 | 10,227.14 | 3,502.58 | 13,729.72 |
2012 | 7,989.63 | 2,081.04 | 10,070.67 |
2013 | 5,432.38 | 3,936.96 | 9,369.34 |
总计 | 43,446.31 | 22,134.19 | 65,580.5 |
来源:FAO,2014
三、生物多样性概况
由于降雨、温度、地形及河流系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缅甸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亚太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富有的区域之一,从北部高山森林到南部的红树林、热带雨林等都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多样性。1、植物种类
缅甸已记录的植物种类多达1,824种,其中缅甸特有种1,071种。木本植物种类丰富,有大型乔木树种1,347中,小型乔木树种741种,灌木1,686种,其中至少有85种为多种用途的珍贵木材树种,如柚木、花梨木、紫檀等。此外,还记录有竹96种、藤36种,兰科植物841种。(表7)表7 植物种类
植物种类 | 大型乔木 | 小型乔木 | 灌木 | 竹 | 藤类 | 兰科植物 |
数量 | 1,347 | 741 | 1,696 | 96 | 36 | 841 |
来源:FD,2014
2、动物
缅甸已记录有哺乳动物258种、鸟类1,056种、爬行动物297种、两栖动物82种、775种淡水鱼类、5种海龟和52种珊瑚物种(MOECAF,2014年),含最新记录的特有哺乳动物1种、爬行动物21种、两栖动物3种、鸟类6种。具有代表性的缅甸特有物种包括缅甸坡鹿、白喉鸫鹛、黑头树鹊、白眉鳾、缅甸歌百灵、缅甸星龟、亚洲山龟、缅甸高背龟、眼斑沼龟、缅甸小头鳖、缅甸孔雀鳖、缅甸箱鳖等,这些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分布在从缅北高山森林至南部热带雨林的38个森林保护公园中,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7%,被指定为东盟自然遗产公园。3、珍稀濒危物种
缅甸有144种珍稀濒危物种列入保护名录,其中珍稀濒危植物38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106种。如按保护等级区分,有极危物种25中,濒危物种39种,渐危种80种。(表8)表8 缅甸珍稀濒危物种
种类 | 极危物种 | 濒危物种 | 渐危种 | 总数 |
哺乳动物 | 4 | 9 | 26 | 39 |
鸟类 | 4 | 8 | 33 | 45 |
爬行类 | 4 | 10 | 7 | 21 |
无脊椎动物 | 0 | 0 | 1 | 1 |
植物 | 13 | 12 | 12 | 38 |
合计 | 25 | 39 | 80 | 144 |
来源:Forth National Report to IUNCN, 2009
四、自然保护地
1、自然保护区
塔尼吉鸟类庇护区是缅甸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20年。为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与管理,缅甸政府自1920年开始,加大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通过几十年不断努力,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取得显著的成效。截至2010年为止,已建成35个自然保护区(图5)。目前缅甸已拥有38个自然保护区,包含了北部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到南部红树林森林态系统和热带雨林森林系统,总面积35,106.85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7%。其中的7个保护区2005年列为被东盟遗产公园(AHPs),有1个保护区指定为国际重要保护湿地。图5 1920年至2010年缅甸自然保护区数量

来源:FD,2014
缅甸环境保护与林业部(后改为环境与资源部)下属的林业司(森林局)是负责所有林地管理、木材砍伐和保护区管理的政府部门。缅甸森林局自然资源与野生生物保护处负责管理自然保护区及动植物数据。按照1995年的缅甸环境保护与林业部制定的林业总体规划内容,缅甸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将扩大到10%。根据1994年颁布的《野生生物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法》规定,每个保护区需制定出应因地适宜的管理方案,但迄今为止,大多数保护区都还未制定出详细管理方案(表9)。表9 缅甸35个自然保护区名录(截至2010年为止)
序号 | 类型 | 土地权属 | 保护重点 | 面积(公顷) |
1 | Alaungdaw Kathapa 国家公园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文化遗产、娱乐、生态旅游 | 159,762 |
2 | Bumhpabum 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7,252 |
3 | Chatthin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娱乐、生态旅游 | 26,936 |
4 | Hlawga自然公园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 | 624 |
5 | Hponkanrazi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娱乐、生态旅游 | 270,395 |
6 | Htamanthi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 | 215,073 |
7 | Hukaung 峡谷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 | 637,137 |
8 | Hukaung 峡谷 (Extension)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娱乐、生态旅游 | 1,543,116 |
9 | 印多吉湖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及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教育、娱乐、生态旅游 | 81,499 |
10 | 因莱湖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及文化遗产保护、娱乐、生态旅游 | 64,190 |
11 | Kahilu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16,056 |
12 | Kelatha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2,393 |
13 | Khakaborazi国家公园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 | 381,246 |
14 | Kyaikhtiyo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15,623 |
15 | Lampi海洋国家公园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20,484 |
16 | 罗迦南达塔岛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47 |
17 | Loimwe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4,284 |
18 | Mainmahla Kyun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及文化遗产保护、娱乐、生态旅游 | 13,669 |
19 | Minsontaung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娱乐、生态旅游 | 2,260 |
20 | Minwuntaung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20,588 |
21 | Moscos岛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4,919 |
22 | Moyingyi 湿地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10,360 |
23 | Mulayit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13,854 |
24 | Panlaung-Pyadalin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娱乐、生态旅游 | 33,380 |
25 | Parasar保护地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7,702 |
26 | Pindaung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 | 12,208 |
27 | Popa国家公园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娱乐、生态旅游 | 12,854 |
28 | Pyin-O-Lwin鸟类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 | 12,725 |
29 | Rakhine Yoma 野象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175,570 |
30 | Shwesettaw野生动物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55,270 |
31 | Shwe U Daung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 | 32,595 |
32 | Tanintharyi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169,999 |
33 | Taunggyi鸟类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1,606 |
34 | Thamihla Kyun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科研、教育 | 88 |
35 | Wenthigan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森林局 | 自然资源保护 | 440 |
总计 | 3,522,281 |
来源: FD,2017
2、自然保护的国际合作
(1)国际公约
1994年,缅甸制定了将环境保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即《21世纪议程》;为有效地实施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在同年6月颁布了“野生生物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法”,加入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CBD)”、《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等。此外,在2009年缅甸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NSDS)”内容中,将环境保护纳入未来缅甸发展计划的框架中,根据缅甸30年森林总体规划,政府将致力保护17%的陆地自然保护区和10%的沿海及海洋自然保护区,同时加强与印度、孟加拉、中国、老挝和泰国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截止2010年底,缅甸政府共签署了32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区域公约,其中7个公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表10)。表10 缅甸签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协议/公约
序号 | 协议/公约/草案 | 日期 |
1 | 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植物保护协议 | 1959(R) |
2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 1994 (R) |
3 |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 1994 (R) |
4 |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 1994 (R) |
5 | 世界湿地公约 | 1995 (S) |
6 | 国际热带木材协议(ITTA) | 1996 (R) |
7 |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 | 1997 (R) |
8 |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 (UNCCD) | 1997 (R) |
9 | 东盟自然资源保护协议 | 1997 (S) |
10 |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草案 | 2001 (S) |
11 | 东盟跨境尘雾与污染防治协议 | 2003 (R) |
12 | 东盟遗产公园宣言Declaration on ASEAN Heritage Parks (AHP) | 2003 (S) |
13 |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主要是水禽栖息地),1971 | 2004 (A) |
14 | 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 | 2004 (R) |
15 | 全球老虎论坛 | 2004 (R) |
16 | 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ACB) | 2009 (R) |
备注:A:受理:R:批准;S:签署
来源:FD,2013
来源:FD,2013
(2)跨境保护
近年来,缅甸政府与周边经济体共同签署了诸多跨境资源保护合作项目,主要包括: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设计和提议的“雅鲁藏布江景观保护与发展倡议(BSLCDI)”,涉及亚太地区三个经济体,分别是中国、印度、缅甸;缅甸政府与中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合作,共同建立、管理中国-缅甸跨界联合保护区;与泰国合作建立了Taninthayi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是缅甸西部森林带和KaengKrachan森林带的重要核心生态连接区域,为野生大象和老虎提供了自然栖息地及迁徙路线;缅甸环境保护与林业部与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皇家林业厅、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局在Taninthayi国家公园周边地区建立了生物保护走廊,以加强缅甸-泰国跨境区域自然保护的合作。(3)生物多样保护的国际合作项目
为提高缅甸林业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管理的能力,在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外机构的支持下,缅甸积极开展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项目,重点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基于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表11)。同时,积极吸纳缅甸非政府组织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实施,如森林资源环境发展与保护协会、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协会、生态系统保护与社区发展倡议、红树林服务网络、生态系统发展组织、野生生物之友、缅甸植物区协会、缅甸鸟类与自然协会等。表11 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项目
序号 | 合作组织 | 项目名称 | 项目时间 | 项目点 | 参考文件 |
1 | 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美国 | 老虎调查 | 1994-2003 | 全国范围 | 合作备忘录 |
2 | 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美国 | 未记录 | 1998-2003 | 胡康谷野生生物保护区 | 合作备忘录 |
3 | 美国加州科学院 | 脊椎动物调查 | 1999-2005 | 全国范围 | |
4 | 日本高知县立牧野植物园 | 缅甸-日本有用植物清查与研究合作项目 | 2001 | Popa山地公园 | 合作备忘录 |
5 | 史密森学会 | 野象调查 | 2001-2004 |
蒙育瓦国家公园 |
合作备忘录 |
6 | 日本高知县立牧野植物园 | 缅甸-日本有用植物清查与研究合作项目 | 2002-2007 | Popa山地公园、Namatung国家公园、胡康谷野生生物保护区 | 协议备忘录 |
7 | 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美国 | 胡康谷地老虎保护区 | 2003-2006 | 胡康谷地 |
合作备忘录 |
8 | 日本高知县立牧野植物园 | 有用植物清查与研究合作项目 | 2006-2008 |
Namatung国家公园 |
协议备忘录 |
9 | 美国加州科学院、史密森学会 | 缅甸生物多样性调查 | 2007-2010 | 全国范围 | 协议备忘录 |
10 | 美国加州科学院 | 爬行动物调查 | 2008-2010 | 全国范围 | |
11 | 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美国 | 生物多样性与老虎保护 | 2007-2011 | 胡康谷、Htamanthi、Lawkananda、Minsontaung、Kyaikhtiyoe 等野生生物保护区 | 合作备忘录 |
12 |
Istituto Oikos, Italy and BANCA, Myanmar |
Lampi 海洋国家公园保护与可持续管理项目 | 2010 | Lampi 海洋国家公园 | 讨论记录 |
13 | 日本高知县立牧野植物园、日本国际协力机构 | 促进农村生计发展的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林业部门人员科教项目 | 2010-2012 | Namataung国家公园 | 会议记录 |
14 | 韩国生物资源研究所 | 生物资源信息合作项目 | 2011-2014 | 合作备忘录 | |
15 | 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美国 | 缅甸野生生物保护合作项目 | 2012-2016 | 合作备忘录 | |
16 | 菲律宾大学-德国马堡大学 | 缅甸高海拔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 | 2012-2017 | 合作备忘录 | |
17 |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 | 缅甸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 | 2012- 2017 | 合作备忘录 | |
18 | 意大利野生生物管理机构 | Lampi海洋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合作项目 | 2012- 2016 | 协议备忘录 | |
19 | 中缅保护组织 | 缅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保护区管理合作项目 | 2013- 2017 | 合作备忘录 |
来源:FD,2013
五、林业产业发展
缅甸主要的林产品有木材、薪材(木炭)、非木质林产品(藤、竹、药材、森林食品、植物染料、蜂蜜等)以及经济林产品,木材生产和出口销售在缅甸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木材采伐
在18世纪英国殖民时期,英国人为缅甸天然林采伐所设计的“缅甸择伐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按照缅甸择伐体系的作业规程与准则,森林采伐需勘察大小适合采伐的林木,计算出最大年采伐量和采伐周期,标记出要采伐的柚木和其它硬木,采伐量需根据森林的生长量与蓄积量来确定,并遵循30年的轮伐周期(图6),如柚木仅可采伐胸径为198-229厘米及以上大小,硬木胸径达180厘米以上才可采伐。图6 缅甸林木采伐评估流程

来源:FD,2015
缅甸所有林木资源在法律上属于永久性森林资产,其中来自于天然林采伐的木材比例高达96%以上(表12),采伐树种主要为柚木和其它硬木类树种。木材砍伐根据年度最大采伐量核定采伐指标,由缅甸木材总公司下属的采伐企业实施林木砍伐作业,将砍伐原木直接运输至总公司下辖的各加工企业。2006年至2014年各年度原木产量见表13。为了可持续地利用木材资源,缅甸木材总公司从2015年度开始减少或暂停对柚木和其它硬木的采伐。
表12 木材采伐来源及比例
木材来源 | 权属面积(百万公顷) | 小计 | 木材来源比例(%) | ||
政府 | 个人 | 村社集体 | |||
天然林 | 30.734 | 30.734 | 96.73 | ||
人工林 | 0.967 | 0.029 | 0.997 | 3.14 | |
其他(社区森林) | 0.042 | 0.042 | 0.13 | ||
合计 | 31.702 | 0.029 | 0.042 | 31.773 | 100.00 |
所有权比例/% | 99.78 | 0.09 | 0.13 | 100.00 |
来源: Planning and Statistics Division,FD,2015
表13缅甸木材总公司期间的原木产量(2006至2014年)
年份 | 原木产量/t | |
柚木 | 硬木 | |
2006-2007 | 334,662 | 1,225,712 |
2007-2008 | 370,047 | 1,302,419 |
2008-2009 | 262,385 | 1,316,389 |
2009-2010 | 219,557 | 1,490,047 |
2010-2011 | 244,875 | 1,311,969 |
2011-2012 | 285,778 | 1,462,367 |
2012-2013 | 300,083 | 1,558,104 |
2013-2014(到11月) | 159,740 | 689,226 |
来源:Planning and Statistics Division,FD,2015
2、木材加工、运输
缅甸木材加工与出口由缅甸木材总公司直接管理,总公司在不同省(邦)下辖有多家锯材深加工工厂,砍伐的原木会直接运送到这些加工厂,每年可加工处理100万立方米左右的柚木和其它硬木(表14),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此外,缅甸私营企业也是木材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但私人企业只能从缅甸木材公司购买原木,然后加工成为半成品和成品后销售和出口。缅甸林木产品运输需持有林业部门签署的通行证,各大交通要道都有林业部门设置检查站,检查人员会检查林木产品的数量是否与通行证的描述一致,以决定是否签字放行或根据《森林法》处罚。
表14 柚木及它硬木木材加工 (2010-2014)
序号 | 类型 | 单位 | 合计 | 序号 | 类型 | 单位 | 合计 |
1 | 柚木加工 | 吨(立方) | 63,880 | 7 | 天花板 | 吨(立方) | 2,007 |
2 | 硬木加工 | 吨(立方) | 969,896 | 8 | 指接板 | 吨(立方) | 863 |
3 | 柚木胶合板 | 片 | 13,468 | 9 | 刨榫槽 | 吨(立方) | 3,294 |
4 | 硬木胶合板 | 千片 | 8,138 | 10 | 珍贵木材 | 吨(立方) | 30,321 |
5 | 单板 | 百万平方英尺 | 738 | 11 | 胶板 | 公吨 | 2,171 |
6 | 镶木地板 | 吨(立方) | 701 | 12 | 家具 | 百万缅币 | 496 |
来源:Planning and Statistics Division,FD,2015
3、销售与出口
森林局和缅甸木材总公司是主要的木材合法性的认证机构,无论是面向国内还是国外市场,柚木和其它硬木的原木或粗加工的锯材、方料只能由缅甸木材总公司负责销售。此外,森林局、木材总公司、缅甸森林认证委员会共同创建了缅甸木材合法性保证体系,以保障流通到国际市场的缅甸木材从采伐、产品加工制造、运输到出口的合法性。在林业部门的监管下,私人企业可参与林木加工制品的国内市场销售,但私人企业的出口销售只能经营高附加值的木材成品,林业部门会负责监管私人企业木制成品的出口生产,由其签发出口许可文件后,企业才能持该文件向贸易部申请出口的销售许可。
原木出口一直是缅甸获得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缅甸政府官方统计数据,在2000年到2013年之间,缅甸总计出口了2,280万立方米的木材,总价值约80亿美元,其中非法采伐木材占出口总量的48%,大多通过陆地边境的非法渠道出口至周边的印度、中国、泰国和孟加拉等国。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7年缅甸木材产品进出口数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5年,印刷及信纸、新闻纸、纸板、硬纸板和胶合板是缅甸进口的主要木材产品;原木(针叶和热带非针叶树种)、木炭、非针叶树种、胶合板、硬纸板是缅甸主要出口木材产品(表15-16)。
表15 2010年至2015年缅甸出口木材产品数量及产值
日期 产品类型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
燃料(立方米) | 19 | 6 | 1,303 | 1172 | 46 | 75 | 46 | 75 | 4,642 | 91 | 4,678 | 92 |
工业原木(针叶类)(立方米) | 78,473 | 3,463 | 50,670 | 5,529 | 40,330 | 5,010 | 33,738 | 5,871 | 30,676 | 3,451 | 12,000 | 971 |
工业原木(热带,非针叶类)(立方米) | 1,786,000 | 810,726 | 2,232,000 | 973,152 | 2,090,000 | 1,055,450 | 2,718,000 | 1,454,130 | 2,327,000 | 1,340,352 | 362,000 | 174,771 |
工业原木(非热带,非针叶类)(立方米) | 0 | 0 | 0 | 0 | 7525 | 625 | 0 | 0 | 0 | 0 | 0 | 0 |
木炭 (吨) | 183,537 | 21,714 | 196,373 | 32,951 | 159,590 | 24,684 | 159,590 | 24,684 | 179,365 | 27,890 | 143,195 | 21,548 |
木屑及颗粒 (立方米)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40 | 1 |
木材废料(立方米) | 18,769 | 413 | 10,120 | 689 | 8,314 | 785 | 8,314 | 785 | 2,304 | 358 | 583 | 5 |
锯材(针叶类) (立方米) |
2,314 | 671 | 1,733 | 584 | 2,095 | 519 | 5,469 | 1,175 | 2,760 | 1,368 | 1,824 | 1,454 |
锯木(非针叶类 (立方米) | 159,876 | 95,703 | 154,413 | 87,034 | 164,676 | 93,639 | 158,000 | 119,132 | 89,192 | 93,221 | 112,676 | 135,748 |
单板(立方米) | 30,311 | 11,846 | 30,622 | 11,588 | 26,553 | 9,322 | 28,661 | 10,901 | 52,091 | 24,025 | 117,493 | 73,858 |
胶合板(立方米) | 23,028 | 11,113 | 18,907 | 11,384 | 17,545 | 11,435 | 15,976 | 10,731 | 16,921 | 10,473 | 8,211 | 10,185 |
硬纸板(立方米) | NA | NA | 70 | 32 | 133 | 73 | 133 | 73 | 133 | 73 | 133 | 73 |
半化学成分木浆 (吨) | NA | NA | 1,058 | 388 | 1,058 | 388 | 1,058 | 388 | 1,058 | 388 | 1,058 | 388 |
化学成分木浆(吨) | 8 | 4 | 8 | 4 | 8 | 4 | 8 | 4 | 8 | 4 | 8 | 4 |
再生纸(吨) | 429 | 24 | 539 | 82 | 728 | 113 | 728 | 113 | 438 | 43 | 3962 | 332 |
新闻纸(吨) | NA | NA | 414 | 296 | 414 | 296 | 414 | 296 | 414 | 296 | 414 | 296 |
打印及信纸 (吨) | 51 | 53 | 194 | 103 | 126 | 110 | 126 | 110 | 126 | 110 | 126 | 110 |
外壳材料 (吨) | 180 | 25 | 24 | 16 | 24 | 16 | 24 | 16 | 24 | 16 | 24 | 16 |
纸板(吨) | 9 | 5 | 9 | 5 | 16 | 28 | 16 | 28 | 16 | 28 | 16 | 28 |
包装纸(吨) | 36 | 12 | 160 | 81 | 160 | 81 | 160 | 81 | 160 | 81 | 160 | 81 |
备注: 1000美元为最小价值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FAO STAT, 2017
表16 2010年至2015年缅甸进口木材产品数量及产值
日期 产品类型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
燃料(立方米)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15 | 9 | 15 | 9 |
工业原木(针叶类) (立方米) |
NA | NA | 0 | 0 | 0 | 0 | 0 | 0 | 196 | 38 | 222 | 14 |
工业原木(热带,非针叶类) (立方米)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42 | 109 | 42 | 109 |
工业原木(非热带,非针叶类)(立方米) | NA | NA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木炭(吨) | 268 | 61 | 432 | 92 | 474 | 81 | 474 | 81 | 2 | 2 | 14 | 34 |
木屑及颗粒(立方米) | NA | NA | NA | NA | 316 | 28 | 316 | 28 | 316 | 28 | 316 | 28 |
木材废料(立方米) | NA | NA | 124 | 24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锯木(针叶类)(立方米) | 0 | 0 | 0 | 0 | 0 | 0 | 4 | 1 | 90 | 25 | 75 | 70 |
锯木(非针叶类)(立方米) | 343 | 136 | 186 | 38 | 0 | 0 | 122 | 93 | 374 | 336 | 87 | 74 |
单板(立方米) | NA | NA | 44 | 95 | 464 | 337 | 487 | 384 | 926 | 545 | 665 | 621 |
胶合板(立方米) | 3,480 | 1,397 | 5,962 | 2,390 | 3,826 | 3,181 | 5,338 | 4,109 | 21,150 | 14,330 | 24,258 | 21,915 |
硬纸板(立方米) | 612 | 388 | 1,627 | 1,030 | 2,915 | 1,974 | 2,915 | 1,974 | 3,427 | 2,245 | 1,949 | 1,289 |
半化学成分木浆(吨)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化学成分木浆 (吨) | 988 | 811 | 607 | 457 | 1,354 | 1,019 | 1,354 | 1,019 | 1,352 | 1,024 | 3,164 | 3,187 |
再生纸(吨) | 1,128 | 374 | 2,835 | 1,167 | 1,061 | 406 | 1,061 | 406 | 368 | 142 | 157 | 21 |
新闻纸(吨) | 8,860 | 5,652 | 20,047 | 13,704 | 34,935 | 21,966 | 34,935 | 21,966 | 37,652 | 21,656 | 42,877 | 22,385 |
打印及信纸 (吨) | 22,101 | 19,436 | 32,180 | 28,422 | 73,528 | 61,396 | 73,528 | 61,396 | 142,273 | 108,803 | 73,203 | 56,284 |
外壳材料 (吨) | 1,608 | 819 | 5,047 | 3,132 | 5,995 | 3,102 | 5,995 | 3,102 | 10,737 | 5,901 | 14,360 | 8,416 |
纸板(吨) | 8,649 | 5,385 | 18,836 | 13,039 | 23,623 | 13,919 | 23,623 | 13,919 | 44,190 | 27,086 | 38,318 | 21,616 |
包装纸(吨) | 1,453 | 765 | 648 | 959 | 105 | 365 | 105 | 365 | 3,701 | 2,669 | 1,466 | 1,209 |
备注: 1,000美元为最小价值计量单位
来源:FAO STAT, 2015
六、林业管理体制
1、永久森林资产划定
缅甸在1992年《森林法》中就设立了永久森林资产保护条例,将永久森林资产具体划分为储备林(RFS)、保护性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三类进行保护。《森林法》所设立的长远目标是将40%的国土面积划为永久森林资产保护的区域,其中将30%的国土面积作为储备林区、保护性公益林区管理;10%作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截止到2014年为止,永久性森林资产保护区面积达19,789,936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其中,储备林区、保护性公益林区的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18%和6.07%,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7%(表17)。表17 缅甸永久森林保护区的状况
类 型 | 数 量 | 面积/公顷 | 占国土面积% | |
永久森林资产保护区 | 储备林区 | 812 | 12,184,291 | 18.00 |
保护性公益林区 | 326 | 4,094,960 | 6.05 | |
自然保护区 | 39 | 3,510,685 | 6.67 | |
总计 | 1177 | 19,789,936 | 30.72 |
来源:Planning and Statistics Division,FD,2015
2、林业管理机构
随着缅甸政府机构的改革,缅甸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机构经历了林业部、环境保护与林业部到目前的联邦政府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几个阶段。目前,涉及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的部门主要有环境与自然资源部下辖的森林局、木材总公司、干旱地区绿化司、环境保护司、规划与统计司)和调查司等六个司局(图7)。此外,在省(邦)、区、乡镇层次还设有地方林业管理机构,均接受以上六个业务司局的管理。由于长期以来民族地方武装势力的存在,中央政府对部分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管理。图7 缅甸环境保护与林业部机构设置

来源:FD,2015
森林局和木材总公司是缅甸林业生产的主管部门,森林局负责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缅甸木材总公司则主要负责木材的砍伐与加工、木材产品的营销等。从1950年以来,森林局和缅甸木材总公司一直密切合作,工作范围涉及了森林的管理及木材从砍伐、加工到销售出口的每个环节,并制定了木材生产、运输的法律法规。为了减少森林采伐在可持续森林管理中的负面影响,政府在2000年制定了森林采伐规程。图8 森林局机构设置

图9: 缅甸木材总公司机构设置

3、林业政策与法规
缅甸是目前亚洲仅存的保留有大面积原始天然林的经济体之一,森林资源不但维持着当地社区的生存与生计发展,对区域的生态系统维护也至关重要。自1990年代以来,缅甸政府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森林保护管理与林业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如“森林法”(1992)、“缅甸环保政策”(1994)、“野生动物保护与保护区法”(1994)、“缅甸森林政策”(1995)、“森林法规”(1995)、“社区林业指南”(1995)、“缅甸森林规划总案(2001-2030)”(2001)、“干旱地区综合绿化计划”(2002年)、“环境保护法”(2012)、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2012)、“原木出口禁令”(2014年)、“木材限伐”(2016)等等。(1)《森林法》
1992年缅甸正式颁布“森林法”,取代了1902年英国殖民时期所颁布的“缅甸森林法案”。1992年所颁布的“森林法”对于林地使用权做了界定,不仅包括林地内林木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还包括私人和社区参与森林保护和管理责任,这标志着林地使用权和受益权制度的变化。同时,“森林法”强调森林保护、林地管理、人工林的发展以及林木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鼓励民众参与森林管理,支持企业参与林业发展,同时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林业违法、犯罪的处罚措施。
为深化1992年《森林法》的影响,在1995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及其他国际林业组织的推动下出台了缅甸森林政策。该政策突出了六个重点区域(表18),即保护、可持续性、基本需求、效益、参与和公众意识,旨在可持续地管理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实现森林政策目标。
表18 缅甸森林政策(1995)的六个重点区域
重点区域 | 主要内容 |
保护 | 水土保持、野生生物及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 |
可持续性 | 森林资源可持续性体现在有形和无形资源供应的永久性保障 |
基本需求 | 当地社区居民对燃料、住所、食物及娱乐活动的基本需求 |
效益 | 以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友好方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潜力; |
参与 | 当地社区对森林保护与利用的权利 |
公众意识 | 提高森林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公众意识 |
缅甸1992年所颁布的“森林法”中,大多数章节并未涉及社区林业及其发展的内容。为鼓励社区农户对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参与,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促进森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来满足农村社区对森林产品的需求,支持经济发展和恢复退化林地,缅甸林业部于1995年制定了“社区林业指南”。该指南强调了对传统社区土地使用权益的安全保障,规定林地使用权可以延期和继承,维护社区对森林资源利用的传统权利,支持社区保护他们赖于生存与生计发展的环境权力。由林业部门直接管理社区林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这标志着缅甸对加强社区参与森林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缅甸自1996年开始对一直居住在储备林和公益林范围内,户数在50户以上的农村社区实施社区林业发展项目。具体的操作方式为:首先由社区成立以农户为主体的社区“森林利用小组”,再由林业部门从国有储备林或公益林分配一定面积的森林和林地由当地社区农户管理、经营和使用,从事人工造林、混农林业、放牧及木材、薪柴等其他的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等经营活动,使用期限暂定为30年。由于政府至今尚未制定针社区森林和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法规,社区农户亦担心长期投资的土地和资源的合法权益难于得到保障。截止2013年,林业部门分配的社区森林面积达337,444英亩,涉及1184个村社,占缅甸森林总面积的比例不到1%。
(3)缅甸环保政策
环境事务委员会于1990年成立,负责协调组织、联络国内外各部门的环境事宜,制定环境政策。缅甸环保政策于1994年正式出台,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部是负责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实施的主要部门。
(4)《森林行动计划》
《森林行动计划》作为《热带森林行动计划》的后续行动于1995年制定并正式颁布。该计划确定了六个核心领域,即可持续性、基本需求、保护、效率、制度和参与。
(5)缅甸《21世纪议程》
在缅甸各政府部门共同努力下,1997年出台了缅甸《21世纪议程》,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这标志着缅甸向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缅甸《21世纪议程》强调了保护区规划管理,以及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6)森林总体规划(2001-2030)
1998年,森林局出台了为期三十年的“森林总体规划”,作为森林行动计划及其他林业项目的后续行动。该规划设计了从2001年至2030年的缅甸森林发展的基本内容及目标,重点突出了农村生计发展与减贫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管理、人工林建设、社区林业建设及非林地森林恢复、林产品加工等。规划计划在2030年将总国土面积的1.36%移交给社区森林用户小组,并将永久森林地产面积扩大到国土面积的40%。
(7)干旱地区绿化行动计划
为了保护和促进缅甸中部干旱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为期为30年的“干旱区绿化行动计划”也随着“森林总体规划”一起出台,并制定出每五年的退化林业恢复目标。在绿化行动计划中,人工造林采用本土和外来树种结合的种植模式,而退化天然林则采用自然再生和人工促进方式的种植模式。
(8)生物多样性战略及行动计划
缅甸政府于2012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及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具体目标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存在问题的多项解决方案等,对缅甸物种可持续保护、管理及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撑。
除上述政策法规之外,为更好地促进缅甸森林的可持续森林管理,缅甸政府先后加入和签署多项国际公约(协议)。
七、林业科研机构
1、缅甸森林研究所
最初的缅甸研究部门作为森林局的下属单位成立于1922年,旨在开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研究工作;为经济发展、环境生态稳定和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提供林业政策建议;完善及更新林业与环境相关信息数据等。1978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财政支持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支持下,缅甸森林研究所正式在耶津成立,所作为缅甸唯一的林业研究机构,隶属于森林局,具体开展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林业科研与示范工作。缅甸森林研究所有在职人员204名,其中专职技术研究人员72人,研究辅助人员132人;具有林业专业资质的68人,博士9人,硕士28人,本科34人,学位证书1人。研究人员中,由缅甸政府或国际机构项目资助海外留学人员22人,其中7人获博士学位,15人获硕士学位,留学经济体主要是日本、德国以及中国。
缅甸森林研究所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天然林可持续管理、扩大人工林面积、开发薪材资源及节能措施、非木材产品开发利用、干旱地区恢复重建和木材有效利用等内容,开展一系列林业科学研究工作,为森林局提供科技支持。此外,缅甸森林研究所还与相关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等合作,开展了多项合作研究,研究成果共计发表论文共计311篇,其中柚木研究40篇、木材物理化学分析及利用研究71篇、土壤研究20篇、竹藤研究18篇、木柴、炭、生物柴油、燃料炉及颗粒研究16篇、病虫害研究19篇、天然林研究18篇、森林资源研究9篇、社区林业研究19篇、医药研究9篇和其它方面的研究74篇(表19)。
表19 2015年来国际合作项目
序号 | 合作组织 | 合作领域 | 时间 | 项目目标 | 研究情况 |
1 |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 茵莱湖水质及沙土沉降量检测及评估管理实践 | 2015-2017 | 通过对莱茵湖环境方面测量、监测、报告及核查等多个环节,改善茵莱湖水质及减缓沉积速率。 | 在研 |
2 | 联合国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UN- REDD | 在有关缅甸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方案实施,联合国国际组织给予支持。 | 2015-2020 | 加强机构和社区的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管理的能力。 | 在研 |
3 | 韩国森林服务 | 涉及有关减少森林砍伐与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利益者能力建设 | 2016-2018 |
1) 改善以森林资源为生的社区居民生计; 2) 加强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建设; 3) 从林业角度长期有效地减少温室的气体排放 |
在研 |
4 | 环境保护与可再生能源组织 | 区域内改善、推广缅甸厨灶 | 2014-2018 | 培养男性和女性企业家对改进后的厨灶如何增加其商业价值,技术及技术转让。 | 在研 |
5 | 挪威水资源研究学会(NIVA) | 升级改造水实验室 | 2016-2018 |
1)缅甸森林研究所水实验室修复工作; 2) 系统性地管理实验室设备和标准分析仪器; 3.)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水质科学分析。 |
在研 |
6 | 广岛大学(HU) | 对当地社区居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受益标准、指标的评估 | 2014-2017 | 开发可用于促进当地利益的工具和评估指标 | 在研 |
7 | 泰国国际合作发展机构(TICA) | 促进缅甸竹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 2016-2018 |
1) 建立天然竹林与人工竹林管理体系和推广竹资源可持续利用; 2) 加强可持续竹资源管理和利用人员的能力建设。 |
在研 |
8 |
国际山地研究中心 |
有关喜马拉雅山脉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REDD+)项目实施和经验推广。 | 2016-2018 |
1)加强REDD +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建设; 2)在准备阶段,准备REDD +相关仪器和确定准备阶段所在问题和差距; 3)改善有关利于REDD项目实施的社会、环境的林业政策。 |
在研 |
9 | 日本自然科学博物馆(NMNS) | 缅甸动植物生物数据更新调查 | 2016-2021 |
1)完善缅甸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 2) 提供最新的缅甸动植物物种名录; 3) 实地调研结束后,公开发表缅甸物种清单。 |
在研 |
10 | 林业及森林产品研究所(FFPRI) | 加入REDD+项目碳汇计算机检测系统下嵌套REDD +项目碳核算和监测系统 | 2016-2018 | 以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基础上,提议并论证加入REDD+项目碳汇计算和监测系统 | 在研 |
11 | 美国纽约植物园(NYBG) | 缅甸北部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 | 2016-2021 |
(1)为缅甸北部森林复合体(特别是在港交所、Hponganrazi WS和Htamanthi WS)的植物物种提供一份基于标本的清单,以及可持续管理森林资源的数据 (2)实地调研后,正式出版缅甸植物物种清单。 |
在研 |
12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合作 | 2016-2021 |
(1)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2)通过科学家、现场培训项目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人员交换项目,增强研究人员的能力。 |
在研 |
13 | 韩国植物园(KNA) | 缅甸和韩国种子资源与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 | 2014-2017 |
(1)加强在缅甸生物多样性和提升植物资源利用价值的合作; (2)促进在植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学术及科研交流工作。 |
在研 |
14 |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APFNet) | 老挝-缅甸-中国云南跨界生态安全的可持续森林恢复与管理项目, (SFR-MMSEA) | 2013-2015 | 可持续森林恢复与管理 | 完成 |
15 | 东盟-韩国环境合作项目(AKECOP) | 缅甸Shwesettaw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评估 | 2013-2015 | 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 | 完成 |
八、林业教育机构
缅甸共有三所开展林业高等教育和提供林业培训课程的教育机构,分别是缅甸林业大学、缅甸森林学校和中央林业发展培训中心。1、缅甸林业大学
仰光大学于1920年最早开设了缅甸林业课程,第一批林业专业学生毕业于1925年。1982年林业专业教学课程由农业研究所承担,1992年改为森林局成立的森林研究所承担,2002年在耶津成立独立的缅甸林业大学。缅甸林业大学是缅甸唯一的一所专门从事林业高等教育的机构,为缅甸政府培养一批批林业专业人才。林业大学提供学制为5年学士学位、2年硕士学位和3年博士学位,下设林学院和林产品学院,分别有教职员工15人和18人,在读本科生425人,研究生20人。此外,缅甸林业大学一直与森林研究所等研发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尤其是本科生的野外实习与培训。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森林局、干旱地绿化司、缅甸木材总公司及其下属省(邦)、区林业部门。
2、缅甸林业学校
缅甸林业学校位于掸邦高原北部的彬乌伦,作为一个林业培训中心,已有百年的历史,1997年更名为“缅甸林业学校”。学校内开设了多样的林业课程,主要方向有林业与环境保护,红树林管理等,先后培养了6,000多名林业人才。3、中央林业发展培训中心
在日本国际合作机构的支持下,缅甸森林局于1990年在仰光成立了中央林业发展培训中心,培训中心设立了一系列与林业相关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多达23种;与多个国际机构在能力建设方面的林业培训项目合作,注重社区林业与社区参与的林业发展培训。参考文献
[1] Anonymous. Forestry in Myanmar[A]. 2014.[2] Swe T. Forestry Sector of Myanmar: Situation and Recent Changes[Z]. 2013.
[3]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EIA). Myanmar’s Rosewood Crisis[J/OL]. (2014-06-15).[2016-10-01].http://eia-international.org/wp-content/uploads/Myanmars-rosewood-crisis-FINAL.pdf
[4] Myanmar Forest Department. Forest Law [A].1992.
[5] Myanmar Forest Department. Community Forestry Instruction[A]. 1995.
[6] 潘瑶,徐晔,王庆华,等.中缅边境木材贸易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西部林业科学,2016,45(4):65-69.
[7] Myanmar Forest Department.The Forest Policy [A]. 1995.
[8] Thein Toe. Community Forestry in Myanmar Participating L℃al People in Forestry Sector[Z]. 2014.
[9] MTE. Timber 公顷rvesting and Traceability Verification in Myanmar[A]. 2013.
[10] MTE. Myanmar Timber Enterprise,Statistical data[A]. 2015.
[11] Chaw Chaw Sein. Timber Harvesting and Traceability Verification,Timber Leg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China-Myanmar Cross Border Timber Trade[R].Myanmar: Myanmar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2015.
[12] Cho B. C公顷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Forest Sector in Myanmar[A]. 2013.
[13] Kyaw S. Status of Myanmar’s Efforts at Improving Timber Traceability[A]. 2013.
[14] Lwin O. Updating and Drafting C&I for Forest Management Certification (Natural Forest and Plantation Forest)[Z]. 2014.
[15] Working Group of the Timber Certification Committee of Myanmar. Myanmar timber legality assurance system (TLAS)[Z]. 2013
[16] Myanmar Forest Department.The Forest Rules [A]. 1995.
[17]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Main Report: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R]. Rome:FAO, 2010.
[18] Nay Pyi Daw,Myanmar Forest Department. Official Data File (unpublished)[Z]. 2013.
[19] Nay Pyi Daw,Myanmar Forest Department. Planning & Statistics Division,Official Data File (Unpublished)[Z]. 2013.
[20] 苏凯文,胡融之,巩合德,等. 中缅边境木材贸易情况简述——以云南省腾冲县为例[J]. 林业调查规划,2016,41(1):109-113.
[21] 中国木工机械网.我国进口缅甸木材新政策:进口缅甸木材实行核准和许可管理 [EB/OL].(2008-04-08). [2016-10-02]. http://www.y3366.cn/vnews.php?id=95.
[22] International Tropical Timber Organization. Tropical Timber Market Report 16-31 ℃tober 2014 [Z]. 2014.
[23]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Forests and Forestry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to 2020 (subregion report of the second Asia-Pacific forestry sector outlook study) [R]. Bangkok: FAO, 2011: 21.
[24] Forest Trends. Timber Trade Flows and Actors in Myanmar: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yanmar’s Timber Trade [J/OL]. Forest Trends, 2013. http://www.forest-trends.org/d℃uments/files/d_413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