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林业信息

老挝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
一、概述
       老挝(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旧称寮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北部,东经100º-108º和北纬14º-23º,国土面积236,800平方千米。南接柬埔寨、东接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是一个内陆经济体。老挝的首都万象,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共划分为17个省和1个直辖市,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区,总人口680万(2017年),居民多信奉佛教。老挝是一个多民族经济体,由49个民族组成,主要民族有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华侨华人约3万多人。

1、社会经济

       老挝工业基础薄弱,以传统农业为主,全国可耕地面积约80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薯类、咖啡、烟叶、花生、棉花等,大约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3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贫困率更高,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经济体之一。老挝自1986年起推行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优先发展农林业。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扩大农业生产等措施,基本保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2006年至2010年,老挝经济年均增长7.9%,2013年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7财年经济增长6.83%,GDP约168.1亿美元,人均2,472美元。

2、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老挝境内80%为山地和高原,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坡度在30°以上,且多被森林覆盖,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普比亚山海拔2,820米;北部与中国云南高原接壤,东部老、越边境为长山山脉构成的高原,西部是湄公河谷地和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盆地和小块冲积平原。
       老挝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约26℃。全境雨量充沛,年降水量最少年份为1,25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达3,750毫米,一般年份降水量约为2,000毫米。

3、自然资源

       老挝在东南亚是一个潜藏着极大自然资源的发展中经济体,蕴藏有丰富的锡、铅、钾、铜、铁、金、石膏、煤、盐等矿产资源;境内森林茂密,水资源极其丰富,发源于中国的湄公河是老挝最大河流,流经首都万象, 境内长1,900公里(境内干流长度为777.4公里),老挝与缅甸界河段长234公里,老挝与泰国界河段长976.3公里,湄公河沿岸居民约40%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于湄公河水域的鱼类资源。

二、森林资源

1、基本情况

       2017年根据老挝农林部的统计,林地面积为1,78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75.2%,其中有林地(郁闭度>20%)为9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0.25%,拥有潜在林业用地面积为827万公顷。森林资源是老挝最重要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广大农村贫困人口赖于生存的重要食物和经济收入来源。
       木材生产在2001年时曾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占出口总收入的25%左右。根据老挝农业与林业部2005年的统计,80%的国内能源消耗以木材为主,林产品(原木和木制品)出口占老挝出口创汇总收入的41%,非木材林产品只占农村中收入的40.18%。到了2016年,老挝的森林经济总量为23.89亿美元,其中以木材销售为核心的产值高达17.12亿美元。
       在过去的40年里,老挝的森林经历了大规模的商业采伐,使得森林覆盖率从70%下降到2014年的40%左右。面对森林锐减的严峻形势,老挝政府设定了一个恢复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即2020年达到70%,以此帮助村民减轻贫困,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

2、森林类型

       老挝森林资源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有性和生物的独特性,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占比分别为:混交落叶林占75%;干旱常绿林和干旱龙脑香林,分别占10%和11%;针叶林和针叶混交林占3%。阔叶树种主要为龙脑香、榄仁树、紫檀、娑罗双、南洋榉木、坡垒等,针叶树种以苏门答腊松、思茅松、杉木、柏树等为主。超过80%以上的商业木材采伐主要是干旱常绿林和干旱龙脑香林,尽管其面积只占现有林地面积的10%,但木材产量占总产量的87.7%;而混交落叶林占林地总面积的75%,木材产量仅占11.7%。
       根据森林利用的社会属性,老挝2007年颁布出台的《森林法》根据林地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利用目等方面又将森林分为生产用林、保护林、保存林和其他4大类,但不同类型的林地面积之间会出现交叉与重叠。此外,遭受严重破坏的退化林地、无林裸露地等,将依据经济发展计划用于植树造林,或是分配给村社农户作为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等用途的用地。
       生产用林是指能够定期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森林及林地,且不会带来负面的环境影响,面积约310万公顷。
       保护林指保护水源、江河流域,防止水土流失和抵抗自然灾害起重要作用的森林及林地,是具有安全意义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域,总面积754万公顷。
       保存林指为保护动、植物物种、自然栖息地及具有历史、文化、旅游、环境、教育和科研价值而划分的森林区域,通常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来严格实施保护,总面积为384万公顷。
       其他森林类型总面积接近256万公顷,主要为156万公顷左右的村社森林,50万公顷的工业原料林和不到50万公顷的零星小农种植园,面积统计上会出现交叉与重叠。 

3、林地权属

       老挝所有土地和林地所有权均属于政府所有,由村民个人和集体使用的林地需按照《土地法》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后和登记,获得管理机构的许可之后才可以使用、占有林木和林地。按老挝《土地法》规定,土地登记是拥有产权的形式,包括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所有权是证明土地能永久使用的唯一法律文件,并以立法的形式赋予了土地所有者的相关权利,保障其土地的使用权、转让权和继承权。
       根据《森林法》条款,个人和村集体可以获得天然林的长期使用权,天然林也可租借或赠予特许森林经营者用于保护或采伐;分配给社区和个人进行保护、防护及管理的森林和林地,经营者有权从中获得各种补偿和使用林木、采集非木材林产品等。然而,到目前为止政府仍只通过土地和森林分配程序将天然林分配给村民。

4、森林资源变化

(1)森林覆盖变化

       老挝的森林较均匀地分布于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木材产量分布则相对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部与南部地区,分别占32.2%与41.9%。老挝在1940、1982、1995、2002、2010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六次森林覆盖率评估,评估显示:1940年森林面积有1,70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8%,1982年的森林面积减少到1,1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2002年的森林面积再次减少至980万公顷,占总土地总面积的41.4%;2010年的森林面积再度减少至955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0.33%。
       根据老挝农林部《2010年老挝全国森林覆盖率调查报告》显示,老挝北部地区2010年森林面积达3,278,300公顷,森林覆盖率33.8%。林木主要集中在丰沙里省(占18.69%)、沙耶武里省(占18.59%)、琅勃拉邦省(占16.86%);中部地区2010年森林面积达3,149,300公顷,森林覆盖率42.6%。林木主要集中在万象省(占28.90%)、波里坎赛省(占25.89%)与甘蒙省(占24.26%);南部地区2010年森林面积达3,124,800公顷;森林覆盖率47.4%。林木主要集中在沙湾拿吉省(占35.91%)、阿速坡省(占21.12%)与占巴塞省(占20.04%)。 
       2002-2010年期间,北部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9个百分点(主要是丰沙里省、琅勃拉邦省与琅南塔省森林的恢复),但由于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森林砍伐的加剧,其森林覆盖率分别下降3.5个百分点与9.3个百分点,使得老挝全国总体森林覆盖率降低1.2个百分点,采伐较严重的省市包括万象市、甘蒙省、沙拉湾省、色贡省与占巴塞省。
       2010至2015年间,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至46.7%,森林覆盖率共增加了6.5%,相当于以每年1.29%的增长率扩大森林面积。在全国所有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都增长很快:老挝南部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北部和中部都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图1,表1)。

图1  2002-2015年老挝森林区域覆盖图

表1  2010-2015年期间老挝森林覆盖变化表

    现有森林 潜在森林 其他林木 农业 其他非林地
北部  2010年 33.87%  57.14% 0.04%   4.11%   3.76%  
2015 39.95% 52.97% 0.02% 4.01% 1.72%
南部  2010 47.20% 34.34% 1.48% 9.26% 7.83%
2015 55.53% 22.36% 1.23% 15.73%   2.13%
中部 2010 42.71% 41.21% 1.49% 5.45% 9.14%
2015 48.77% 32.31% 1.15% 8.56% 5.36%
老挝 2010 40.25% 45.98% 0.88% 5.95% 6.51%
2015 46.72% 38.16% 0.73% 8.90% 3.00%
来源:2016, MAF and Japan’s Programme Grant Aid for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2)森林减少的诱因

       邻国市场对木材和林副产品巨大需求,以及一些邻国实行禁伐政策对老挝的森林资源形成巨大压力,尤其是对一些珍贵的稀有木材的市场需求,加大了老挝对木材的开采力度,导致木材被大量采伐,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人口快速增长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剧增也是导致森林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老挝的人口从1980年的486.9万人增长到2017年度680万人,累积增长率为39.66%。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采取传统的毁林开荒、刀耕火种方式导致了大量森林资源被采伐破坏,同时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财富积累。
       不合理的采伐和低效利用导致森林资源浪费严重。目前老挝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工业经济和服务行业还十分落后,因此对森林资源的采伐和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不合理森林采伐方式和落后的木材加工技术造成了严重的采伐过量和低效种植的现象,严重浪费了林木资源。
       大规模的农业开发用地、矿业和其它商业用地对林地的侵占,导致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此外,政府部门对森林资源管理的计划不足,林业发展的监控与执行能力有限,管理职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为缺乏监督和管理,使得林业开发企业只注重采伐不注重种植和养护,由此也导致了森林资源不断减少。

三、生物多样性

       老挝是东南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经济体之一,具有高度的地方特有性和生物特异性。老挝境内有西弗劳昂(Sai Phou Luang)山丘常绿林、印度支那中部喀斯特地貌区、湄公河平原干性龙脑香林、博里温高原(Boliven Plateau)、北部高地、湄公河以及其它河流流域等七个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生物重点栖息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关键生态区中,老挝占了4个,有分布于全国共23,860平方千米的27个重要鸟类区域,其中有8个重要鸟类区域分布在保护区体系之外。

1、植物

       老挝的大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天然的热带和亚热带干阔叶林,根据最新统计,已记录的植物物种有8,100余种,其中有26种针叶树,4,850种开花植物。列入老挝植物保护物种名录的物种有缅茄、沉香树、翠柏、杉木、苏铁、木居子、龙脑香、坡垒木、大叶龙角、密花红光树、海南粗榧、悬铃木、红酸枝、 巴里黄檀、猪笼草等22种。此外,老挝地处亚洲水稻驯化的中心,与泰国北部同为糯米起源的中心,因此也是世界上水稻品种分布最多的区域。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基因库储存了于1995和2000年期间在老挝采集的13,000多个水稻品种的样品。

2、动物

       有记录的哺乳动物有273种,其中超过60种为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种类,主要分布在老挝和越南交界的安南山脉。约810种鸟类,其中至少10%的鸟类种为濒危物种,在井南屯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发现了超过430种鸟类,占世界鸟类总和的25%,超过了湄公河下游鸟类的一半以上。
       已发现的鱼类有250种,大多分布于湄公河流域的水体,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印度支那地区有87个科的鱼类,而在整个美洲只有74个科的鱼类,在南美也只有60个科。此外,有记录的两栖类动物有144种;爬行类动物131种;蝙蝠类超过90种;蝴蝶类有38种;蚜虫蛾类有200种。
       老挝茂密的森林与内陆河流是许多野生珍稀濒危动物和水生动物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如亚洲象、孟加拉虎、云豹、金钱豹,印度野牛,中南大羚、长臂猿、暹罗鳄,短吻海豚、白翅栖鸭等,其中一些物种在世界其它地方已经灭绝。

四、自然保护地

       老挝自1989年开始着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构建工作,1993年第164号总理令颁布后,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8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2010年在原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基础上又建立两个保护区走廊带。除此之外,并未设立其他类型的保护地或其他主题的自然保护区,如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和鸟类保护区,水生生物保护区等。根据2016年最新的保护地统计,全国一共建立了33个保护地,总面积约为386万公顷,占了国土面积的16.68%(表2)。

表2 老挝自然保护地建设情况

自然保护地 数量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东盟遗产公园 1个
保护地 2个
狩猎区 1个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20个
未报道 7个
湿地 2个
来源:UNEP-WCMC(2016). Global statistics from the World Database on Protected Areas(WDPA). Cambridge, UK: UNEP-WCMC

1、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老挝唯一致力于自然保护的保护地,在管理策略上强调对保护区“综合保护与发展”,更好地保护区域内动植物物种、森林生态系统,开展自然价值、历史、文化、旅游、环境、教育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此外,“参与式管理”也是保护区管理的一项重要策略,强调当地村民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参与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管理、项目决策与行动的过程(图2)。

图2 老挝保护区变化情况

 
来源:2016, MAF and Japan’s Programme Grant Aid for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体系的建立,对促进环境和流域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应对和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提升战略性区域的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2、跨境联合保护区域

       为了有效控制边境非法野生生物贸易,促进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能力,老挝积极与毗邻的中国、泰国、越南等国合作,划定了“跨境联合自然保护区域”,扩大了保护区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范围,对增加物种种群数量和抵抗外界干扰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为更好地保护以亚洲象为代表的跨境迁徙野生动物,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老挝南塔省农林厅于2009年签署了共同建设“中国西双版纳尚勇——老挝南塔南木哈联合保护区域”协议,将中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尚勇保护所范围内的31,300公顷和老挝南木哈自然保护区与中国边境接壤的23,400公顷区域作为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共同开展社会经济调查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联合巡护和资源监测、开展资源保护的培训与意识宣教活动、建设“联合保护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和中老双方机制化的交流沟通等活动,开创了中国老挝两国边境一线自然保护区联合保护的新模式。

五、林业产业发展

       森林资源在老挝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森林资源提供了木材、食物、燃料、纤维、药物、居所等,特别是农村地区80%以上的家庭总收入来自于森林所提供的经济活动和非木材林产品,林业已成为推动老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表3)。

表3 老挝2003-2016年林业产业出口规模

时间 木材出口产值/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
2003年 0.069 /
2004年 0.077 11.6
2005年 0.086 11.26
2006年 0.095 10.48
2007年 0.105 11.17
2008年 0.115 8.87
2009年 0.121 5.17
2010年 0.133 10.55
2011年 0.146 9.76
2012年 0.16 9.67
2013年 0.181 12.63
2014年 0.212 17.59
2015年 0.243 14.13
2016年 0.276 14.01
 
来源:老挝统计局,老挝森林管理局

1、木材生产

       老挝是世界各国中森林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珍贵木材最多的经济体之一,其中储量较大的林木有柚木、乌木、檀香木、沉香木、红豆杉、紫植木、紫檀、黄檀木、双叶黄松、龙脑香木、巴劳木、缅茄木、铁力木、娑罗双木、油楠木、红木、楸木、花梨木等。木材加工生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2%,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20%。2001年,老挝仅原木生产就贡献了GDP的3.2%,木材产品占了总出口收入的25%,如果加上用于生活木材消费、加工和非木材林产品量,其贡献率会更高。
       根据老挝工业与贸易部内部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老挝全国合格的木材加工企业数量达1175家,全国木材加工企业分布较为均匀,北部地区有395家,占全国总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33.62%;中部地区有406家,占全国总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34.55%;南部地区有374家,占全国总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31.83%。
       木材加工企业主要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企业为锯木厂和半成品木材加工厂;Ⅱ级企业为成品木材加工厂和家具厂;I+II级企业是可同时设计Ⅰ级和Ⅱ级木材加工业务的企业;II级(小型)企业即小型木材加工作坊,通常为家庭手工作坊。全国木材加工企业大多属于民营性质,少数为国有企业,大型工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大多从事制材、干燥及二次加工作业,在业内尚未出现具有较大垄断能力的领头企业。根据老挝政府出台的“2020年老挝林业战略”数据显示,木材生产量为年均23万立方,而实际木材生产量为年均46万立方。
       目前,老挝木材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成品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行业,并且多数为小型的家庭手工作坊,占了全国木材加工企业数量的42.38%;其他二级木材加工厂占32.09%,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同时从事锯木与半成品木材制造与成品木材加工与家具制造的一级木材加工厂占21.96%,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从事锯木与半成品木材制造的仅占3.57%,且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表4)。

表4 2011年老挝木材加工企业分布与类型结构

地区 总计 Ⅰ级企业 Ⅱ级企业 I+II级企业 II级(小型)企业
北部 33.62% 45.24% 25.73% 32.95% 38.96%
中部 34.55% 7.14% 58.36% 37.21% 17.47%
南部 31.83 47.62% 15.92% 29.84% 43.57%
总计 100% 3.57% 32.09% 21.96% 42.38%
来源:老挝工贸部工业与手工业公司提供(2011)
       老挝国内木材加工业基础薄弱,且以本地投资为主,但本地投资者的资金有限,缺乏现代化技术,生产效率低,原材料的浪费也比较严重。因此,政府鼓励木材加工业引入更多的投资,采用高新技术来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价值,以使该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表5 老挝十年木材产量变化(单位:百万立方米、百万吨)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原木 6.472 6.525 6.435 6.980 7.567 7.454 8.943 9.831 9.821 9.821
锯木 0.15 0.15 0.25 0.35 0.5 0.5 1.0 1.2 1.2 1.2
 
来源: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数据库
       老挝商品木材中约90%用于出口,木材产品市场优势主要在泰国、越南和中国,以出口原木和锯材为主。为了有效控制天然林砍伐,老挝政府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先后发布总理令禁止原木出口和削减锯材出口。2002年发布的第18号总理令以限制基本加工的锯材出口为目的,禁止了锯材出口。2004年发布第25号总理令,只允许部分半成品出口。2008年时规定如果获得老挝政府的特别许可,加工成板、厚板及柱等的木材出口是合法的,但随后也被禁止。截至2014年年初,老挝政府再次颁布政令,禁止任何企业向百姓收购珍贵木材,不允许原木、方木、锯材、树根、树瘤、木材半成品及观赏植物等出口,须加工成成品后方可出口,木材半加工品则必须有政府的批准文件方可出口;部分产品实行出口许可管理。到了2016年,老挝政府开始严格控制天然林的采伐并颁布了原木“出口禁令”,但由于老挝木材出口管理制度不健全,木材出口限制仅在形式上日益加强,但其非法贸易仍然十分猖獗。

2、非木材林产品

       老挝具商业价值的非木材林产品主要有豆蔻、沉香、竹藤、松脂、椰糖、锦葵果等,这些非木材林产品的出口额曾经占到林产品总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老挝非木材林产品年平均出口额维持在4,000万至5,000万美元的水平,但近十年来,老挝非木材林产品的出口贸易量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
       由于非木材林产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专门规定了可以采集的种类、采集季节、采集方式等,建立了与非木材林产品相关的政策法规,比如164/1993法令禁止未授权进入老挝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采集非木材林产品,农林部1848/1999号法规规定从天然林中采集非木材林产品需造林或缴纳补偿费,人工林中采集不需要缴纳。

六、林业管理体制

1、林业管理体制

       老挝林业管理体系主要由中央政府农林部以及地方各省、区农林厅(局)的林业主管部门的组成,负责贯彻执行林业方针、政策、法令,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动员和指导广大群众开展森林恢复的植树造林活动。

(1)中央政府

       老挝农林部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是中央政府负责林业与森林资源管理事务的政府职能机构,农林部是林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机构,自然资源和环境部为2011年成立的新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自然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林区的管理。

(2)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的省、区农林局是同级政府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林业方针、政策、法令,具体负责对辖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管理。

2、林业管理机构

       农林部作为老挝中央政府林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机构,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内的所有森林资源的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农林部下设林业司和林业稽查司,是具体负责老挝林业政策执行与林业行业管理工作的专门职能机构。

(1)林业稽查司

      林业稽查司是老挝2008年进行机构改革时,为减少利益冲突和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新设立的部门,主要负责执行《森林法》中的条例和规定,对林地占用、林木采伐与木材生产、林产品和野生动物贸易进行调查和监管,具有执法权,以打击森林的非法采伐、木材和野生动物走私、非法林地侵占以及与林业相关的腐败问题。林业稽查司在各省设有林业稽查的派出机构。

(2)林业司

       林业司主要负责森林资源的清查、监测评估与投资管理,制定森林管理计划;收集各省商品林采伐与木材生产加工的数据;对省、区级林业部门进行监管指导和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林业司设立了“ REDD +(减少砍伐森林和减缓森林退化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办公室,组建了“REDD+”技术支持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REDD+”政策,以加强老挝开展“REDD+”项目活动的执行力。

(3)省级农林办公室

       省级农林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木材采伐的数据,通过林业局上报农林部,颁发采伐许可证并签署采伐合同,做好所有采伐作业、场地和文件的监管。

(4)省级林业局

       林业局是省级农林办公室的下属工作机构,主要职责是整理从区一级收集的采伐数据,汇编后提交省级农林办公室,根据原木等级和比例监督管理好森林采伐,做好所有采伐作业、场地和文件的监管。

(5)区级农林办公室

       区一级的农林办公室也隶属于省级农林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实施好森林管理计划、采伐监督、发展年度经营计划,上报省级农林办公室。做好所有采伐作业、场地和文件的监管和颁布正式的伐木清单,承担重要的基础设施、种植园、社区林业项目的实施等。

(6)其他机构

       工商部:规范管理老挝各行业贸易活动,对老挝原木、锯材和木制品的加工运输、销售和出口各环节进行监督。老挝各省设有省级工商厅,具体负责管控辖区内木材从原木到加工、出口的管控。
       自然资源和环境部:自然资源和环境部成立于2011年,职责是管理指定的保护和水土保持林地区,原农林部林业司下设的森林保持、退化林地更新等职能划归到自然资源和环境部。

3、林业政策与法规

(1)林业政策

       自1975年建国开始,老挝中央政府就将木材的可持续生产作为一项重要政策目标,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林地管理、森林采伐、木材采伐、林产品加工和出口销售的林业政策,旨在对森林资源实行可持续管理。
       老挝林业政策强调依法保护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特别是热带雨林;森林的采伐必须纳入统一规划,严格监管森林砍伐及原木出口,提升企业的林产品加工水平,增加林产品销售、出口的附加值;禁止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做到林木采伐与培育并举;动员全民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替代“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取代“游耕”;禁止非法捕杀野生动物,打击野生动物的走私贸易,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和扩大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维护生态平衡等。

(2)林业法规、法令

       老挝1996年出台了首部《森林法》,这成为了老挝林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时老挝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与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相关的林业法规、法令,如《森林和林地管理及利用的总理法令》、《禁伐令》、《关于村社森林资源管理义务和权益的规定》 、《植树和森林保护的土地及林地分配的总理法令》、《禁止偷砍、采伐、采集、收集和非法买卖木材法令》、《水生动物、野生生物、捕猎和渔业的控制和管理》、《野生生物和捕猎控制办法》等。
       《森林法》的出台取代了老挝自1993年来的林业指南的第169号法令和186号法令,并分别在之后的2005、2007和2008年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森林法》由森林和林业活动的管理(包括森林分类)、森林和土地的使用规则(含非木材林产品的采集、森林工业、野生动物、森林保护)、森林和林地使用者的权益和义务、森林管理和林业机构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奖励、对森林违法者的处罚、其他条款等七部分组成,并界定了保护林、保持林和生产用林三种不同森林类型,确定了政府森林管理机构的角色和职责。

七、林业科研机构

       老挝农业和林业研究所由农业和林业部成立,以整合全国农林研究活动,建立协调的全国农林研究体系。任务是进行农业、林业和渔业综合研究,以便提供技术信息、规范和结果,帮助根据政府制定战略政策。该机构有四个主要功能,包括开展适应性研究,开发方法、工具和信息,提供政策反馈,以及协调和管理研究,还包括土地使用规划和评估森林覆盖和生物量的变化。
       农业和林业研究所下属的森林研究中心是老挝唯一从事林业科研的专业研究机构,该中心1996年正式成立,由农林部林业司和农业和林业研究所领导。森林研究中心目前有从事林业研究专业技术人员332名,其中包括25名博士、84名硕士和152名学士;主要从事柚木培育、木材的物理、化学与解剖学与应用、土壤学、竹藤研究、薪柴与木炭、生物质柴油、病虫害防治、天然林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推广等。主要成果为:建立了占地306公顷含18个树种的原生人工林,选了102个立地建立了树种种源基地,含有28个树种,其中母树有6,890株,分布于全国,面积共计9,338公顷。

八、林业教育

1、老挝国立大学

       老挝国立大学为老挝具有林业高等教育专业的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由九个独立学院合并而成,分别是万象教师培训学院、理工学院、医科学院、电子科技学院、万象交通与通讯学院、万象建筑学院、Tad Thong灌溉学校、东都林学院、Nabong农学院、温卡姆农业中心。下设11个学院、系,开展人才培养,现有专职教职工1,808人,在校生规模23,015人。

2、苏巴努旺大学

       苏巴努旺大学作为老挝五所国立大学之一,位于老挝旧首都琅勃拉邦,下设农业和森林资源学院也开设林业相关课程,主要提供植物科学、动物科学、森林资源、食品科学与及技术四个专业方向。

3、琅勃拉邦农林学院

       琅勃拉邦农林学院位于琅勃拉邦以北25公里处的Pakseuang,该校园占地51公顷,从1975年开始就是老国王的皇家花园。该学院于1989年由琅勃拉邦政府和农林部共同推动建立,时称北方农业学校。1999年,北方农业学校与位于Xuan Nguen区的北部农业和林业培训中心合并,更名为琅勃拉邦农林学院,主要提供高地农业和林业的高等文凭课程,学制3年。

4苏发努冯大学

       苏发努冯大学位于琅勃拉邦,是根据总理的法令成立的大学,以首任老挝主席,人称“红色亲王”的苏发努冯亲王命名,是教育部下属的公立民族教育文化机构。共有六个学院,下设十九个系,20个本科学士学位,其中农业和森林资源学院提供四个专业:植物学、动物学、森林资源管理和食品科学。

5、琅勃拉邦农林学院

       琅勃拉邦农林学院正式成立于1989年11月20日,由琅勃拉邦政府和农林部建立,2010年,学院更名为北方农林学院,包括4门专业:农学、林学、畜牧业和渔业,教职员工79人,其中教师74人(博士1人,硕士10人,本科55人)。
       此外,老挝各地还有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林业技校1所,林业培训中心3个。
 

参考文献:

[1]  Chanhsamone Phongoudome, Khamfeua Sirivong. Forest Resto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Lao PDR.
[2]  Soukphavanh Sawathvong. Fores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elihood in Lao PDR[R]. Kunming: APFNet-KTC,2014:1-8
[3]  Khamphachanh Boungnakeo, Savanh Chanthakoummane. Lao’s Country Paper for Advanced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Goal Millennium Strategy[R]. Kunming: APFNet-KTC, 2013:1-7
[4]  Veosavanh Saysavanh.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Plan of Actions[R]. Kunming: APFNet-KTC, 2015:1-7
[5]  Khamnouy Chanthalasy. Forest Rehabilit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Lao PDR[R]. Kunming: APFNet-KTC, 2016:1-9
[6]  Lao People’s Demmoratic Republic Peace Independence Demomracy Unity Prosperit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
[7]  中国林科院.老挝林业概况[EB/OL].http://forestry.dmcbd.com/show.php?itemid=21
[8]  桑凡飞.老挝木材的出口竞争力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8:14-19
[9]  金龙.老挝森林保护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8:9-23
[10]  BASELINE STUDY 2, LAO PDR: Overview of Forest Governance, Markets and Trade[R]. EFI,2011:1-66
[11]  Khamvene Keomanyvong. The Lao PDR Country Report[R]. Kunming: APFNet-KTC, 2011:1-6
[12]  REDD in Laos [EB/OL]. http://theredddesk.org/countries/laos/. 2013.9
[13]  Duangsavanh Saophimpha, Nilapha Vorachith. Forest Governance and Context of Timber Legality Verification[R]. Kunming: APFNet-KTC, 2015:1-10
[14]  王丽.老挝林业概况[EB/OL]http://www.mucai.org.cn/article.htm?projectID =cn1111170014.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