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林业信息

不丹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
一、概述
       不丹(The Kingdom of Bhutan)位于东经88° 54′ -92° 10′,北纬26° 40′ -28° 15′,属东喜马拉雅地区,其北与中国西藏接壤,南部、西部和东部被印度所环绕,国土总面积为38,394平方千米。不丹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内陆经济体,除了南部有少量的平原分布之外,其它地方基本都是山区。行政区划上,不丹全国共分为20个宗(县),205个格窝,5,000多个自然村落,首都为廷布。根据2016年不丹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全国人口共768,577人,其中约69%为农村人口,依靠农业耕作为生。
       不丹是一个多民族的经济体,主要民族有噶隆族(也称德鲁克帕族)、沙尔乔普族、洛沙姆帕族和其他一些较小的土著民族。噶隆族分布于不丹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使用“宗卡语”,信仰佛教。噶隆族在不丹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该国的皇族和贵族大都是噶隆族。沙尔乔普族是不丹最早的移民,主要来自于印度阿萨姆地区,使用阿萨姆语或印度语。洛沙姆帕族是不丹较新的移民群体,属于尼泊尔族,主要分布于不丹南部和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使用尼泊尔语,信仰印度教或者佛教。其他还有几个相对较小的土著民族,人口不多,分散居住于全国各地。

1、社会经济

       不丹属于全球最不发达的经济体之一,2013年联合国发展署发表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不丹排名第140位。农业是不丹的支柱产业,约79%的国民收入和就业依赖于农业生产。20世纪50年代实行土地改革之后,98%以上的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住房,平均每户拥有土地约1公顷,粮食基本自给。不丹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畜牧养殖比较普遍,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混合农业,即将农业,畜牧业和森林经营进行混合生产,这也是不丹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2015年,农业和林业劳动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8%;2017年,农业约占GDP的17.37%。
       近年来,不丹的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2017年分别占GDP的40.57%和42.06%。随着对印度电力出口力度不断加大,带动了不丹的水电站建设,电力行业逐渐成为经济支柱之一,2017年,不丹全国发电量为77.3亿千瓦时,出口57亿千瓦时,水电产值217.28亿努,占GDP的13.2%,水电及相关建筑业已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不丹具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不丹于1974年开始对外开放旅游业,但是政府管控较严,一般只接受团队旅游。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对于境外游客一般每人每天收取150-250美元的最低消费费用。9-12月是不丹旅游的旺季,游客主要来自日本、中国和欧美等经济体,目前,旅游业成为了不丹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丹于1961年起开始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并从印度、瑞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经济体和国际组织获得经济援助。十五计划(2008-2013年)总投资约1,462.522亿努,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贯彻“国民幸福总值”理念,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到2013年使贫困率由2007年的23.3%降至15%,实现经济和环境、社会、文化均衡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计划(2013-2018年)总投资约2,132.91亿努,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给自足,包容和绿色发展。

2、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不丹的整体地形北高南低,海拔高差从150-7,700米不等。其北部为顶峰终年积雪的大喜马拉雅山区域,最高海拔达7,700米;在中部地区,内喜马拉雅山向南直插大喜马拉雅山区域,山脉顶峰海拔范围在1,500-2,700米之间。喜马拉雅山南坡支脉黑山山脉成为不丹中部两条主要水域桑科希河和通萨河之间的分水岭,迅猛的水流在低山地带开拓出多条秀美壮丽的峡谷。不丹南部属喜马拉雅山系的低山地区,被浓密落叶林所覆盖的南部山脉(又称西瓦利克山脉)横亘于此,河流、峡谷和山地间错其间,该区域的平均海拔约1,500米。低山山地向南顺势下降为亚热带平原,该区域的海拔在150米左右。受不同海拔、地形地貌和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丹的气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类型。南部低山平原区域气候炎热潮湿,中部地区气候凉爽,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地区气候寒冷(表1)。

表1 不丹概况

位置
(纬度和经度)
国土面积(平方千米) 总人口 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北纬: 26° 40′ -28°15′;东经:88° 54′ - 92° 10′ 38,394.00 768,577 南部平原区域气候炎热、潮湿;中部地区气候凉爽;北部山区气候寒冷,喜马拉雅山脉常年下雪。 北部地区,大喜马拉雅山脉顶部常年被白雪覆盖,最高海拔超过7,700 m;
不丹中部,内喜马拉雅山脉向南插入大喜马拉雅山脉范围;黑山山脉成为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迅猛的水流在低山地带开拓出很多秀美壮丽的峡谷。内喜马拉雅山脉顶峰海拔范围在1500m-2700m之间。
南部属喜马拉雅山系的低山地区,被浓密落叶林所覆盖的南部山脉(又称西瓦利克山脉)横亘于此,河流、峡谷和山地间错其间。该区域的平均海拔约1500m。低山山地向南顺势下降为亚热带平原,该区域海拔约在150m左右。
来源:不丹统计局(2015 & 2016);不丹森林与公园服务厅(2017);不丹土地委员会(2015)

3、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石、石墨、铅、铜、板岩、煤、滑石、石膏、绿柱石等;不丹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水电蕴藏量约为3万兆瓦,目前仅有1.5%左右得到开发,主要向印度出口;不丹南部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也是各种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区域,主要生产水稻、小麦、土豆、玉米、豆类、柑橘、苹果等农作物。重要产业包括食品工业、水泥、木材产品和加工的水果以及电力等。

二、森林资源

1、基本情况

       不丹全境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总面积约为2,571,257.63公顷,森林的立木蓄积量约为10.01亿立方米(不丹国有森林统计报告第一卷,2016年),森林覆盖率为81.27%,其中,有70%左右为乔木覆盖(阔叶树和针叶树),大约11%为灌木和其它类型植被覆盖(森林与公园服务厅,2017)。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有冷阔叶林,暖阔叶林,冷杉林,亚热带森林,乔松林和西藏长叶松林等。优势树种主要包括冷杉,铁杉,杜鹃花属植物,木兰属植物,槭属植物,乔松,西藏长叶松,栎类,栲类,鳄梨属,香椿属,含笑属植物,以及八宝树等,其面积和所占比例见表2。近年来,不丹的森林面积变化不算太大,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都保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从1995到2016年的十余年间,不丹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表2 不丹森林类型

森林类型 面积(公顷) 比例(%) 备注: 误差幅度 (%)
亚热带森林 241,804 6 3
暖阔叶林 693,683 18 2
西藏长叶松林 98,563 3 7
冷阔叶林 986,765 26 1
常绿栎树林 31,464 1 0
乔松林 137,230 4 4
云杉林 40,183 1 7
铁杉林 88,327 2 6
冷杉林 352,552 9 2
柏-杜鹃灌丛 57,242 1 12
干性高山灌丛 2,654 0 56
来源:国有森林清查报告(2012-2015),森林资源存量-第一卷,森林资源管理局,森林与公园服务厅,不丹农林部

表3 不丹森林资源状况(1995-2016年)

年份 森林面积(公顷) 林木蓄积量
(亿立方米)
优势树种 森林覆盖率 (%) 备注
1995 2,904,500.00 7.012 冷杉,铁杉,杜鹃花属,木兰属,槭属,乔松,西藏长叶松,栎类,栲类,鳄梨属,香椿属,含笑属,八宝树 72.50 FAO 2009
2005 2,572,300.00 6.21 冷杉,铁杉,杜鹃花属,木兰属,槭属,乔松,西藏长叶松,栎类,栲类,鳄梨属,香椿属,含笑属,八宝树 72.50 FRA 2005
2010 2,575,489.00 6.4032 冷杉,铁杉,杜鹃花属,木兰属,槭属,乔松,西藏长叶松,栎类,栲类,鳄梨属,香椿属,含笑属,八宝树 80.89 森林覆盖率来源于2010年不丹土地覆被评估报告
2014 2,574,459.45 6.4032 冷杉,铁杉,杜鹃花属,木兰属,槭属,乔松,西藏长叶松,栎类,栲类,鳄梨属,香椿属,含笑属,八宝树 80.86  
2015 2,572,489.60 6.4032 冷杉,铁杉,杜鹃花属,木兰属,槭属,乔松,西藏长叶松,栎类,栲类,鳄梨属,香椿属,含笑属, 八宝树 80.80  
2016 2,571,257.63 10.01 冷杉,铁杉,杜鹃花属,木兰属,槭属,乔松,西藏长叶松,栎类,栲类,鳄梨属,香椿属,含笑属, 八宝树 71.00 不丹国有森林统计报告,第一卷,2016年
 
来源:不丹森林资源评估(2005);不丹土地覆盖评估(2010);森林现状与数据(2011,2014,2015 & 2016)总结自不丹森林信息管理科,森林资源管理局,森林与公园服务厅;FAO(2009)。

2、林地权属

       不丹所有的林地都被称为国有林地,林地所有权归政府所有。不丹宪法明确规定将全国60%的森林面积划为永久性保护的森林。其余的划分为生物廊道,娱乐公园和森林经营区域等。此外,有一部分国有林地被转换成为社区森林林地进行经营,使用期为10年。在这个期限内,社区森林的林地使用权属于社区,但所有权仍然属于政府,迄今为止,已经有75,390.72公顷的国有林转化为社区林地(表4)。

表4 不丹林地权属状况

林地类型 森林所有权 森林面积(公顷) 比例 (%) 其它
保护地 国家公园
野生动物保护区
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1,639,643.00 42.71 所有权均属于政府所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将部分森林授权给社区进行经营,并给社区经营和使用者颁发授权证书,规定的经营期为10年。10年期满之后可以根据森林经营的效果进行续约。
生物廊道 生物廊道 330,714.00 8.61
娱乐公园 保护性区域 4,700.00 0.12
森林经营区域 森林经营单位和工作单位 138,321.33 3.60
社区森林 社区森林经营单位 75,390.72 1.96
总计   2,188,769.05 57.00  
来源:森林现状与数据(2016),不丹森林信息管理科,森林资源管理局,森林与公园服务厅
       不丹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报告显示,尽管不丹是世界上最小的经济体之一,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却在世界上118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经济体中排名第13位,超过了全球平均增长率的4.4%。因此,不丹需要考虑一种可行的方法来保证其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和森林产品的可持续经营和利用。根据不丹皇家财政部2016年的推断,2015年不丹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719美元,实际的GDP增长率达到6.50%。其中,不丹丰富的森林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因此,不丹的森林资源主管部门--森林和公园服务厅将为保证当代人和下一代人幸福感的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经营当成是一项长期计划。该部门的使命为“保存和经营不丹的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福利;同时无论何种条件下都要保证至少60%的林地为森林所覆盖。”在不丹第五个五年规划(1981 – 1986年)之前,林业所做的经济贡献排在其它所有行业前列。但是现在,林业已经成为对GDP贡献最小的行业之一。据统计,2008-2015年间,林业对GDP的贡献率平均每年只增长大约0.075%。

3、森林资源变化

       不丹的森林覆盖率在1990年时是72%,2010-2015年间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达到80%左右,直到2017年森林覆盖率仍然为71%。总体来看,近20年来不丹森林覆盖率的比例变化不算太大(表5)。森林面积在近10余年间消长数量也不大。在更新造林和绿化造林方面,至2016年,不丹绿化造林的面积为19,328.53公顷(表6)。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更新,这也是不丹多年来为什么没有经历森林快速退化的原因之一。

表5 不丹的森林面积变化趋势

年份 森林覆盖率(%)
1995 72.50
2005 72.50
2010 80.89
2014 80.86
2015 80.80
2016 71.00
 
来源:森林与公园服务厅

表6 森林面积及绿化造林

年份 森林面积(公顷) 更新造林/绿化造林 备注
面积(公顷) 主要树种
2005 2,572,300.00      
2010 2,575,489.00      
2014 2,574,459.45      
2015 2,572,489.60      
2016 2,571,257.63      
1984-2013   18028.19 混合树种如杜松,柏木,乔松,杜鹃属植物,柳树,蓝花楹,肉桂,橡树,桦树,桤木,竹子,云杉,胡桃,铁杉,金钟柏,血桐,山茱萸,无花果,西藏长叶松,柚木,柳杉,金合欢,含笑,八宝树,榛树,娑罗双树等。 绿化造林从1984 – 2013年 
2013-2014   349.43 银橡树,竹子,含笑,柏木,凤凰木,蓝花楹,铁杉,松,冷杉,合欢,楝,金合欢  
2014-2015   411.05    
2015-2016   539.86    
来源: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不丹土地覆被评估报告(2010);林业现状、数据和趋势(2011, 2014, 2015, & 2016),不丹森林信息管理科,森林资源管理局,森林与公园服务厅;绿化造林的评估报告(2015),SFED,DoFPS,不丹农林部。

三、生物多样性

       不丹的高山峡谷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该地区被认定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不丹是大约5,603种维管植物的家园,其中有105种是特有种;有超过700种鸟类和200种哺乳动物生活在这里,哺乳动物中大约有27种在全球其它地方已经处于濒危状态(FAO,2015)。表7-9详细展示了不丹的物种多样性信息,受保护种类和加入的国际公约情况。

表7 物种多样性信息

物种目录 物种数 典型物种
兽类(哺乳动物) 200 金叶猴,羚牛,虎
全球受威胁的哺乳动物种类 27 雪豹
鸟类 721  
全球受威胁的鸟类种类 18 白腹鹭,犀鸟
植物(维管植物) 5,603  
特有植物 144  
蕨类植物和拟蕨植物 <411  
非维管植物 282  
其它    
1. 真菌 350 松口蘑,侧茸,
2. 虫-菌 <100 细脚棒束孢,冬虫夏草
3. 两栖类 61  
4. 爬行类 124  
5. 蝴蝶 <800  
6. 蛾 <675  
7. 鱼类 125  
 
来源:国有森林清查报告(2012-2015) ,森林资源存量-第一卷,森林资源管理局,森林与生物多样性服务厅,不丹农林部;不丹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2014);不丹常见蛾类(2017); 不丹蝴蝶(2015),UWICE自然指南系列,乌颜·旺楚克保护与环境研究所;皇家玛纳斯国家公园淡水鱼类(2014),森林与公园服务厅

表8 受保护物种信息

保护物种名录 物种数 典型种 保护等级
  1 倭猪 极危
IUCN (哺乳动物) 11 独角犀牛,亚洲水牛,金叶猴等 濒危
  15 云豹,亚洲金猫,泽鹿,印度野牛,羚牛等 易危
保护名录/绝对保护(哺乳动物) 17 亚洲象,云豹,麝,小熊猫,羚牛,虎,水牛等 S-I
  4 白背兀鹫,白腹鹭,青头潜鸭,黑兀鹫 极危
IUCN (鸟类) 14 红胸山鹧鸪,灰腹角雉,棕颈犀鸟,暗背雨燕,黑颈鹤 易危
保护名录/绝对保护(鸟类) 11 白腹鹭,白背兀鹫,虹雉,孔雀雉等等 S-I
IUCN (兰花) 69 石斛,蕙兰,兜兰等
 
近危,
极危,
濒危
IUCN (植物) 27 沉香木,甘松,胡黄连等  
保护名录/绝对保护(植物) 7 绿绒蒿,沉香木/印度沉香,高丽参,紫杉 S-I
保护名录/绝对保护(鱼类) 1 金马哈瑟鱼 S-I
来源:不丹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2014);UNEP-WCMC. (2009). UNEP-WCMC物种数据库:CITES物种名录;林业现状、数据和趋势(2011)不丹森林信息管理部,森林资源管理局,森林与公园服务厅,农林部

表9 加入的国际公约或组织

序号 国际公约名称 加入国际公约的日期 备注
1 《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遗传资源公平公正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 2013年9月  
2 《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2012年1月  
3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1月 不丹皇家政府宣布加入IUCN
4 南亚野生动物执法网络(SAWEN) 2011年1月 南亚野生动物执法网于2011年1月29-30日在不丹帕罗举行的南亚专家组关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第二次会议上正式发起成立。
5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004年4月  
6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2004年4月  
7 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 2003年9月  
8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UNCCD) 2003年8月  
9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2003年9月  
1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2002年8月  
11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02年8月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 2001年10月  
13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5年8月  
1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1995年8月  
15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1994年6月  
16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2年12月  
来源:不丹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2014)

四、自然保护地

       不丹几乎全国的地理区域都在保护地系统管理之下。全国保护区域共计12处,分属不同的保护地类型,包括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廊道,皇家植物园和社区森林等。这些保护地内生活的珍稀濒危物种大概有21种哺乳动物,18种鸟类和144种植物(表10)。
       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666个森林社区,128个非木质林产品农户组织。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经营着政府分配给的森林和土地。目前,共计75,390.72公顷的国有土地在社区林业管理系统之下,占到了全国地理区域的1.92%左右。

表10 保护地

数量 类型 权属 主要保护目标 面积(ha)
5 保护区 国家公园(管理计划每5年修订一次) 旗舰物种如老虎,其它的如环境保护目的,药用物种,经济物种等等。也包括帮助附近的社区实现生计发展。 1,292,205.00
4 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计划每5年修订一次) 286,487.00
1 保护区 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每5年修订一次) 全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区内禁止一切人活动。 60,951.00
1 保护区 生物廊道(管理计划每5年修订一次)   330,714.00
1 休闲公园 皇家植物园   4,700.00
677 社区森林 社区森林管理(管理计划每10年修订一次) 农村的建材,竹类和藤类植物物种,也保护一些可持续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 75,390.72 
 
来源:森林现状、数据和趋势(2016),不丹森林信息管理部,森林资源管理局,森林与公园服务厅

五、林业产业发展

       木材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是不丹森林资源最常利用的两种类型。森林产品的管理主要通过林业管理部门,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和社区森林小组来实现。所需的木材和其他自然资源都通过机械化方式获取。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在木材仓库举行的拍卖会上获得需要的木材。目前,不丹共有16个林业管理部门,1个伐木公司和677个社区森林小组来参与林业的产业化发展。具体的利用及经营管理方式如表11所示。
 
 

表11 木材利用方式

木材利用方法/模式 利用描述 备注
森林管理部门编制工作计划 为农村或城镇居民提供原木或板材,薪柴,砂石、表层土, 腐殖土,以及非木质林产品等。 森林资源的利用以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森林管理部门人员的合作为基础,根据政府林业官员编制的管理和运作计划完成。
社区森林管理 为满足农村社区对原木和锯木,以及非木质林产品的需求。在森林资源过剩的情况下,社区森林管理部门在就近市场销售。 社区森林管理小组根据既定的管理计划和附则来执行与社区森林管理相关的所有活动。
非木质林产品农户组织 为农户提供机会创造非农业收入的同时,也能提供农户的家庭消费。 通过制定农户指导手册,物种管理特别计划,并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情况,个人也可以从特定的非木质林产品物种管理中受益。
许可 如果情况属实,个人可以向能够授权的林业部门申请商业或官方免税的许可证,以获得森林资源利用的可能。  
基于产业化发展的森林(逐年) 2004 2013 2014 2016
产业发展的数量 324 737 819 1069
来源:已经执行的行动、计划和规程,森林和公园服务厅,不丹农林部(2017)
       锯木有着不同的用途,如制作家具,建盖房屋等;有些木材可用来生产层板、胶合板、单板,或用作制作刨花板家具的板材,以及工业加工产品的材料等;木材的废料可以作为烧柴。总体来看,不丹平均每年可以生产260万立方米木材。
       社区森林的产出是林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民可以从经营社区森林得到诸多益处,如建盖农村房屋的木材,烹饪食物的薪柴,村民饲养牲畜的所需的饲料,多种类型的野生绿色蔬菜,可食用的野生水果和坚果,可食用的野生菌,竹子和竹笋,藤本或藤条,以及林间溪水中的鱼类等。对于那些利用非木质林产品的农户来说,他们可以从森林中获得珍贵的药用植物和真菌,提炼可食用油的野生籽实,可食用的野生薯类,各种各样可食用的水果和坚果,具有很高食用价值的蘑菇,用来建盖房屋和编织器具的竹子,以及食用的竹笋,用于建筑和工艺品编织的藤条等。非木质林产品既是不丹美食佳肴的来源,也是颇具商业价值的产品之一。社区农户在就近的市场上出售这些具有商业价值森林产品,从而获取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已经有27,892个农户从社区森林经营中获得收益,有5,080个农户从木材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经营中受益。这意味着全国大约有20%的农户从社区森林,木材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中受益。森林产出的价值统计如表12所示。

表12 森林产出价值统计(单位:美元)

年份 总产出(美元) 林产品(产业结构)
2003-2004 81,2347.89 锯木,薪柴,圆木,非木质林产品(如药用植物和真菌类,蘑菇,提炼香精油的柠檬草,竹,藤等)
2004-2005 4,322,667.72
2005-2006 1,046,664.96
2006-2007 700,712.75
2011 47,692.31
2012 359,384.62
 
数据来源:不丹统计局,2004-2015

六、林业管理体制

1、森林和林业管理机制

       不丹农林部是为国民提供最多就业机会的部门,下设森林与公园服务厅、农业厅、畜牧厅三个部门。森林和公园服务厅是中央层面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该部门的负责人共统领五个职能部门,1个基于森林保护的研究和培训机构,10个保护区办公室和14个区域性森林管理机构。职能部门主要为那些由区域机构和公园构成的当地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当地部门则在不同的层面执行职能部门的计划、项目、活动等(表13)。

表13 林业管理机构

林业主管部门的级别 功能/责任 职员的数量
中央级级
森林主管,设主管官员1名
职能部门主管,设首席林业官员5 名
研究机构,设专家层面的领导1名
全面管理
全国范围内的职能活动管理(后盾支持)
林业与环境方面的研发
根据2011年的“森林现状和数据,DoFPS拥有1323名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专家CFO、FO、 RO和其他人员)
地区层面
地区林业办公室,设林业主管官员14名
片区林业办公室,设片区林业主管官员17名
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地方层面
森林派出机构办公室(林业派出机构官员20名)
为基层和特定地区利益相关群体提供森林扩展服务。
数据来源:DoFPS, 2017

2、政策、立法和和实施策略

       不丹的政策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内容。20世纪60年代以前,不丹人民一直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森林资源。1961年,不丹第一个发展计划开始制定,这也是不丹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从那时起,自然资源管理利用的政策法规开始在全国上下实施,规划中将不丹的自然资源界定为政府所有。1969年颁布的“森林法”和1974年颁布的“林业政策”成为了不丹首个关于森林的立法和政策声明,这些立法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了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保障。但是,这两个森林法规主要强调对森林资源的单纯保护,并不鼓励在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进行可持续利用。之后,1969的“森林法”被1995年的“森林与自然保护法”所取代,其中增加了关于放开合法和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的权限的社会林业和社区林业的内容。2000年,又颁布了“森林和自然保护条例”,并分别在2003年和2006年进行修订。“森林和自然保护条例”的颁布,不论对于社区林业还是私有林地的建设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974年颁布的“林业政策”于2011年被修订并命名为“不丹林业政策2011”。该政策规定,人们可在管理指南和计划的规定范围内进行非木质林产品的可持续采集利用。事实上,在不丹林业政策出台之前,2009年即已制定了“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和管理临时办法”,目的在于加强对于非木质林产品种类的可持续采集和管理。2017年1月,“森林和自然保护条例”再次被修订增补,并命名为“森林与自然资源保护条例与规定·2017”。“森林与自然资源保护条例与规定”为人们提供了机会参与到森林与森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管理当中,并因此而获得经济上的收益。自1969年以来不丹具体颁布的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如表14所示。

表14 森林政策/法律法规

序号 政策、法律法规名称 颁布年份 主要内容
1 森林法 1969年 严格保护
2 森林和自然保护法 1995年 分权和保护
3 林业政策 1974年  
4 不丹林业政策 2011年  
5 森林管理法规 2004, 2009年 实施不同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权限)
6 森林和自然保护条例 2000, 2003, 2006年 以人为本的保护规则
7 森林和自然保护条例与法规 2017年 非木质林产品和其他相关资源的获取具有更多可及性
来源:DoFPS,2017

七、林业科研机构

       不丹拥有一个整合了不同研究分支的林业研究机构—保护与环境研究院。下属的研究中心主要开展包括针叶林,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非木质林产品,混农林以及社会经济等内容在内的研究(表15)。

表15 林业科学研究机构

机构名称 机构简介(包括机构供职人员)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成就 人员总数
保护和环境研究院 基于田野的研究 针叶林技术
亚热带林业技术
非木质林产品和混农林
自然保护
猫科动物保护
生物保护
社会经济
   
 
67
来源:UWICER,2017

八、林业教育

       林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不丹皇家大学。不丹皇家大学下设自然资源学院,学院设有两个系,一个是林学系,一个是可持续发展学系。该学院具有相当于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水平的学位授予权。此外,一些保护与环境研究所也开设了林业和环境方面的课程,比如乌颜·旺楚克保护与环境研究所每年可以为30名学生提供可颁发证书的林业培训(表16)。

表16 林业教育机构

序号 机构名称(林业大学或学院) 机构简介 部门数量和工作人员数量 专业和学位课程 录取学生
1 自然资源学院(不丹皇家大学) 与森林相关的研究 林业学系13人
可持续发展学系8人
可持续发展学系可授予林学学士学位和环境学学士学位;以及NRM和发展学实践的硕士学位。 每个系每年招收至少30名学生
2 乌颜·旺楚克保护与环境研究所 林业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研究   森林和环境的学习证明 每年至少30名学生
 

参考文献

[1]  Bhutan Constitution. (2008). A Guid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Kingdom of Bhutan. His Majesty the King of Bhutan. ISBN 99936-754-0-7.
[2]  BPA. (2012). Bhutan Poverty Analysis. 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 ISBN: 979-99936-28-21-7.
[3]  BSER. (2016). Bhutan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Report 2016. National Environment Commission. ISBN # 978-99936-865-5-2. © National Environment Commission,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 2016.
[4]  CFG. (1996). Community Forestry Guidelines for Bhutan. Social Forestry & Extension Section. Forestry Services Divis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 Thimphu, with support from FAO/UNDP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December 1996.
[5]  DoFPS. (2017). Department of Forests and Park Servic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s,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 Thimphu Bhutan. www.dofps.gov.bt.
[6]  FA. (1969). Bhutan Forest Act of 1969,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
[7]  SFED. (2016). Community Forestry and Non Wood Forest Products Sections. Social Forestry and Extension Division. Department of Forests and Park Servic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s. Thimphu Bhutan.
[8]  The World Bank. (2016). Bhutan Economic Update. IBRD IDA │ World Bank Group. http://www.worldbank.org/en/country/bhutan.
[9]  Wangdi, T., Lhendup, P., and Wangdi, N. (2013). An Analysis of Forestry Policy, Acts and Rules of Bhutan to Mainstream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Knowledge Platform for Asia. Partner Report Series No 13. 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Bangkok. Available online at www.asiapacificadapt.net or www.weADAP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