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林业信息

美国科学家研究可持续林业政策对热带地区毁林的影响

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www.eurekalert.org)2015年12月17日报道 - 美国科学家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旨在保护刚果盆地热带林的政策可能反而导致了毁林和木材生产量的增加。

该研究报告认为,国际木材需求、外国投资以及其他有关因素促进了刚果盆地及其他热带地区的毁林。研究显示,导致毁林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非法采伐者的皆伐,而在于"间接毁林因素"。所谓"间接毁林因素"包括木材工业合法修建的采伐道路。可持续林业政策要求进行择伐,但择伐需要在更大面积上进行采伐作业,并使采伐活动向森林深处蔓延,从而对森林产生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这些开展择伐作业的地方,人口定居点发展更快,导致更多的人口迁移到偏远的森林深处。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Boise State University)研究人员朱迪·勃兰特(Jodi Brandt)说:"全世界环保界已经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对政策改革也提供了支持,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对全世界热带林生态系统的商业性采伐和可持续林业政策进行严格和系统的审查。人类活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以公正的方式定期评估人类活动和政策的影响。我们希望我们的文章能够激发对刚果盆地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工业性采伐的可持续性的讨论和更多的研究。"

目前全世界约有10亿英亩的热带林被用于木材生产,其面积占全球热带林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按照可持续经营政策进行管理的森林正在增多,其目的是减少森林砍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收入,但是这些政策对森林保护的实际影响却鲜为人知。

勃兰特和她的同事利用卫星影像分析了刚果(布)的毁林模式以及来自欧洲、亚洲和刚果(布)的采伐公司的森林管理行为,及其对刚果(布)可持续林业法的遵守程度。结果表明,尽管来自欧洲的公司对可持续林业政策的遵守程度高得多,但他们所造成的毁林却是最严重的,这说明毁林背后有政策因素在起作用。

通过对执行和不执行可持续政策的租赁林地的木材生产量和毁林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执行可持续政策的情况下,木材生产量更高更稳定,但毁林率也高出2倍。

为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择伐而制定的详尽的森林管理计划可以使森林能够可持续地提供可采伐的林木。德国早在18世纪就为解决严重的木材短缺问题而提出了可持续林业的概念。20世纪初,森林管理计划开始试用于热带林管理。现在全世界46%的热带用材林都采用了森林管理计划。人们认为森林管理计划可以阻止毁林和森林退化,所以被视为一种缓解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刚果盆地的森林管理计划对于全球有重大意义,因为刚果盆地是世界第二大热带原始林区,也是一些濒危野生动物最后的主要栖息地。上世纪90年代,遍布刚果盆地的采伐给野生动物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兼顾森林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努力下,刚果盆地国家统一采取了"保护景观"的作法,在按照可持续森林管理原则开展采伐作业的森林租赁地周围设立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