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亚太森林组织资助实施的“大中亚区域植被恢复与森林资源管理利用示范项目(二期)(中国赤峰项目区)”于近期接受了独立结题评估。评估方审阅了相关文件材料,听取了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实地踏查了造林营林情况,走访收集了参与农户等项目相关方的意见反馈,形成如下评估意见:
一、执行方,即内蒙古敖汉旗三义井林场,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较高质量完成了针阔混交示范、低效林改造示范、林苗复合经营、沙地经济林示范、沙生树木园建设、防火巡护道路建设、穿沙公路防护示范林建设和荒漠化防治成果展览室建设等活动,总体完成度较高;
二、项目选种的乔、灌品种较适宜项目立地条件,品种多样,兼顾生态与经济等多重功能,灵活采用针阔混交、补植等恢复模式,抚育管护及时到位,栽植苗木总体长势良好,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有效增加了林地面积,提升了低效林的结构稳定性,防风固沙作用显著,增强了林地生物多样性及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三、项目执行方首次引入监测机制,逐年对项目区土壤表层理化性质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苗木生长情况,为项目计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监测工作逐步覆盖林场其他营造林工作、不断提升其科学规划及营造林水平开了个好头。项目组织林场职工和参与农户开展了林业政策法规、标准规程、营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专题培训,受训人员相关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四、项目结合当地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林苗复合经营,邀请农户承担苗木接穗和抚育经营工作,参与林苗收益分配,切实增加了收入。项目示范栽植了寒红梨、新苹红苹果、西部沙樱等优良经济树种,优化了林业产业结构,为人口密度大的同类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和资源管理利用建立了示范模式。
评估意见还指出,项目结束后,仍需加强管护,及时抚育,确保项目持续效应。应持续开展监测,跟踪项目区植被耗水情况和长期生态影响。
图1 三义井林场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图2 项目区樟子松、卫矛、榆叶梅、油松、元宝枫混交示范林建设前后对比
图3 项目种植的新苹红苹果长势喜人,预计今年可获丰收
图4 4公里穿沙公路两侧营造的樟子松、金叶榆混交护路示范林,兼具景观美化作用

图5 项目选用抗旱、抗寒、抗逆性强的油松和文冠果,对原有低效林林分进行带状改造,长势良好。参与农户还运用项目培训所学,自发在林间空地种植沙地谷子,进一步稳定了林分结构,提升了林地生态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