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林业信息

新西兰森林管理与林业发展
新西兰_国家森林公园和森林游乐区法规(1979) 新西兰_环境报告法案(2015)
新西兰_森林法(1949) 新西兰_野生动物管控法(1977)
新西兰_资源管理法(1991)  

一、概述
       新西兰(New Zealand)在太平洋西南部,位于南纬34°-47°、东经174°-62°。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相距1,600公里,北邻新喀里多尼亚、斐济、汤加。新西兰国土总面积约为26.33万平方公里,由南、北岛及6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线总长约1.5万公里。
       新西兰总人口约为510万(2020年),约75%的人口居住在北岛;欧洲移民后裔占总人口数的70%,毛利人占17%,亚裔占15%,太平洋岛国后裔占8%;约有一半居民信奉基督教。
首都是惠灵顿,其他主要城市有奥克兰、基督城、哈密尔顿等,除此之外,还有库克群岛、纽埃、托克劳等殖民地。全国设有11个大区,5个直辖区,67个地区行政机构(其中包括13个市政厅、53个区议会和查塔姆群岛议会)。

1、社会经济

       新西兰属农业大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较为发达,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50%。其中,农业属高度机械化作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而肉类和乳制品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25%。工业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为主(如乳制品、毛毯、食品、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多用于出口创汇。林业年出口额均在60亿美元,占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的1.6%,林产品是仅次于乳制品和肉类的第三出口创汇来源。近年来,炼钢、炼油、炼铝和制造农用飞机等一些新兴重工业的兴起。
       新西兰属高收入经济体,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100亿新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6.3万新元;经济增长率为2.3%。

2、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新西兰属于大洋洲,地貌多样复杂,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5%以上,平原面积狭而小。南、北两岛被库克海峡相隔,呈现出不同地形地貌,火山和温泉多在北岛,而南岛多冰河和湖泊,拥有全国最高峰(库克峰),海拔3,754米。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河流多呈短且湍急。
       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北半球相反。新西兰的12月至次年2月为夏,6月至8月为冬。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冬季平均气温10℃左右,全年温差一般不超过15℃。全国各地年平均降雨量为600至1,500毫米。

3、自然资源

       新西兰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煤炭资源储量估计超过150亿吨,主要分布在塔拉纳基、怀卡托、西海岸南部和奥塔哥地区。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为1,700亿立方米。其他主要金属矿产还有银、金、铁、铬、铜、镓、铅、锂、菱镁矿、锰、汞、钼、镍、铂族金属、稀土、锡、锑、铝土矿、锌、铍、钛、钨和铀,但储量不大。
二、森林资源

1、基本情况

       新西兰森林繁茂,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大部分的原始林生长在高原地区的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新西兰全国森林面积约990万公顷,其他林地面积约136万公顷,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7.6%和5.2%。在森林面积中,天然林780万公顷,人工林210万公顷;纳入国有森林资产面积约有356.6万公顷。
       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新西兰两岛森林多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林下有棕榈和黑桫椤,还有藤本植物。此外,在新西兰的北岛北部海岸周边分布着少许的红树林,面积约2.8万公顷。此外,新西兰拥有世界上最大植物之一的贝壳杉,生长在北岛凹地和柯南德尔半岛。
表1森林面积统计(单位:万公顷)
年份/类型 1990 2000 2010 2015 2020
天然林 784.12 782.53 782.38 782.15 780.80
人工林 153.11 202.51 202.43 202.51 208.40
其他林地 149.42 139.92 138.65 137.04 135.67
总计 1,086.65 1,124.97 1,123.46 1,121.70 1,124.87
 
来源:新西兰土地变化数据库 (LCDB)、新西兰土地利用地图(LUM)、新西兰环境部、新西兰温室气体调查1990-2016、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国家报告
2、森林类型
(1)按照功能和林分生长方式划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天然林面积约有78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南、北两岛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天然林中,三分之二的森林属原始林(面积约520万公顷,其中173万公顷可用作商业可持续经营,由保护部管护)。绝大部分的天然林不以生产木材等林产品为目的,旨在生态环境保护。政府通过建立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区,使得天然林能够最大化地同时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余下的私有天然林,若需采伐、利用加工,必须符合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原则,才可进行小规模的生产。近年来,政府通过逐步购买私有天然林,扩大保护面积,从而有效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
       人工林是以生产商品材获得经济效益,总面积约有210万公顷,林内树种几乎都是外来种。其中,辐射松(Pinus radiata)占总面积的90%其他树种有黄杉属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约占6%,桉树(Eucalyptus),柏树(Cypress)等外来树种和少数的乡土树种(MPI, 2020)。
(2)森林类型按照地理气候条件和树种又划分为以山毛榉为主的阔叶林和以罗汉松为主的硬木类针叶林。其中,山毛榉分布在约三分之二的森林中,主要有五种树组成(见表2);以罗汉松为主的硬木类针叶林,主要有13种树种,如新西兰陆均松Dacrydium cupressinum (rimu)鸡毛松属的Dacrycarpus dacrydioides (Kahikatea), 核果杉属的Prumnopitys ferruginea (miro)浆果罗汉松属的Prumnopitys taxifolia (matai), 桃柘罗汉松属的Posocarpus totara (Totara)等(MPI,2020)。
表2新西兰山毛榉
中文/英文 学名(拉丁名) 分布区域
银冠青冈/银山毛榉
Silver Beech
Lophozonia menziesii 峡湾地区分布最广。
云青冈/红山毛榉
Red Beech
Fuscospora fusca  生产在山麓和内陆河谷附近,特别是土壤肥沃和排水良好之地。
山云青冈/山地山毛榉
Mountain Beech
Fuscopora cliffortioides 喜于生产在海拔较高,土壤较为贫瘠的山地。
坚云青冈/硬山毛榉
Hard Beech
Fuscospora truncate 生长在北岛和南岛北部的低地。
黑云青冈/黑山毛榉
Black Beech
Fuscospora solandri
 
来源:新西兰第一产业部MPI,2020
(3)按照木材用途划分为商品林、生物多样性保育林、多功能用途林和待定林(表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加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工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1990年至2020年新西兰商品林种植面积较为稳定,均在200万公顷上下;而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面积增长速度较快,期内增加了68万公顷;多功能用途林面积涨幅较小,同期增加4.9万公顷;而待定林面积从1990年302万公顷减少到2020年248万公顷。此外,政府也扩大森林面积,旨在水土保持和公众服务。
表3 森林面积(万公顷)
年份/森林类型 1990 2000 2010 2020
商品林 175.8 199.5 205.7 208.1
生物多样性保育林 453.6 491.6 525.8 521.6
多功能用途林 6.2 9.2 10.2 11.1
待定林 301.6 284.7 243.1 248.4
合计 937.2 985 984.8 989.2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新西兰国家报告

3、林地权属

       新西兰约有60%林地权属属公有,40%林地权属(含土著毛利人)属私有。在公有森林权属中,注册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占一定比例;在私有权属中,以私营企业为主,其他还包括原著毛利居民及私人等。
       天然林中,国有权属占75%以上,约120万公顷的原始林属私有。人工林中,私有权属占95%以上,上世纪90年代和二十世纪初人工林经营主体是政府部门,其中注册上市公司(47%)、国有企业(3%)、中央政府(3%)、地方政府(3%)、私营企业(44%),2000年后,人工林内公有所有权份额占比逐渐减少,降为2010年的8.3%,2015年的3.6%(表4)。
表4 新西兰森林面积(万公顷)
森林权属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5年
私有 352.3 397.5 366.2 382.3
公有 584.9 587.5 618.6 602.3
合计 937.2 985 984.8 984.6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新西兰国家报告

4、森林资源变化

(1)森林消长
       曾经新西兰森林覆盖面积高达85%以上,随着波利尼西亚人(毛利人)的首次发现和迁移定居,因生产生活所需(如狩猎、采集果实药草、制作木舟和工具等)和火灾等因素,森林资源遭到一定破坏,尤其是在干旱的东部地区。1840年后,随着欧洲移民开始在库克岛等海岸地区定居,原始林(如贝壳杉)遭到大量砍伐,木材用于建筑和商品出口,使得木材行业得到一定发展;人口增加,农业用地增加,天然林锐减,十九世纪初森林面积降为53%。
       由于木材市场需求大,天然林砍伐严重,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和人工造林力度,为逐步实现木材生产由天然林向人工林的转变。在木材原料来源转变的几十年里,森林面积依旧减少。随着人工造林成效逐步显现,二十世纪初期,森林面积减少的现象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为36%。1990年至2000年,森林增长趋势显著,十年期间森林面积增加了48万公顷。自2000年起,新西兰森林面积大小较为稳定,均在1,010万公顷左右,覆盖率维持在38%。通过进一步调整改革管理机构,完善国家保护管理系统,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新西兰继续致力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工作,使得森林面积扩大。例如,新西兰通过保护部和土著部落合作建立了新型管理体制(即联合委员会),使得林地管护状况得到明显改进。2014年,通过签订协议,将Te Urewera国家公园的21.3万公顷森林划分给联合委员会,扩大森林保护面积。2018年,政府制定了2018年至2028年十年种植十亿棵树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通过系列管制和非管制的措施,鼓励民众多植树造林。
表5 新西兰森林覆盖率变化统计表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森林面积(万公顷) 965.8 989.85 1013.9 1018.3 1015.1 1015.2 1010
森林覆盖率(%) 36.7 37.6 38.5 38.7 38.6 38.6 38.0
 
 
来源:世界银行 2020
(2)人工造林
       近年来,新西兰林业取得成就,主要归功于造林树种选种(如辐射松),人工林的规模化和专业化高效集约经营和出口导向性林产业工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新西兰人工林经营属种植型林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经营产业特点,技术含量较高。此外,针对各类型的林业企业(如私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政府制定了植树造林的激励政策,如提供50%的造林资金代替原有的鼓励林业贷款计划,实行从当年投资中减去造林费用的有利于造林公司的税收政策。
       新西兰人工造林始于1870年,起初规模很小。自欧洲后裔移居以来,由于木材需求大,森林砍伐现象严重,新西兰政府1918年开始了对本土木材产品出口的限制,并于1925年鼓励引入外来树种开展人工造林,以扩大人工林面积,来减缓原始林采伐的压力和保护自然资源。
       1925年至1935年期间,新西兰开始了第一次造林热潮,提出完成造林面积2.55万公顷到14万公顷的目标,主要集中种植在北岛中部的不适宜农业耕作的荒地,种植树种高达70多种,主要有落叶松(Larch)、奥地利松(Austrain pine)、科西嘉松(Corsican pine)、桉树(Eucalyptus)、梓属(Catalpa speciosa)、栎树等;1930年完成12万公顷,1936年人工造林面积达31.7万公顷,其中国有林占60%,私有造林的数量也逐步增加,这时期使得人工造林的地位逐渐牢固。此后造林速度减慢。        
       直至1960年至1990年迎来第二次造林高潮,以辐射松种植为主,造林面积由35.2万公顷增至124万公顷,国有林和私有林比例各占一半。这次造林范围扩大,国内木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政府将过剩的木材产品进行出口,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外汇收入。
       1992年至2003年,人工造林进入第三个高速发展期,1992年至1998年年造林面积均为5万公顷,1994年为造林峰值(9.85万公顷)。据推测,这时期造林成果将在2020年至2025年得到体现,预计年产量可达3,500万立方米。自2004年后,人工造林速度明显减弱,年造林面积在0.2万公顷至1.2万公顷之间。
       在造林植树方面,政府造林和私营造林有着明显的区别,私有造林主要以种植新西兰辐射松(Pinus Radiata)为主,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木材需求;政府造林要求任何树种的造林面积都不能超过总造林面积的30%,确保林分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三、生物多样性

       自新西兰与冈瓦纳古陆分离,新西兰物种和生态系统在几千万年孤立的地理环境中不断演化和繁衍,使得物种极为丰富和具有高度地方性。新西兰将物种和生态系统分为三个领域,即陆地、淡水及海洋,已记录陆地物种近11,000种,其中811种(占7%)被列为“受威胁”国家保护等级,2,416种(占22%)被列为“濒危”国家保护等级(MOE 2019)。
       新西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据2020年新西兰生物多样性报告统计,约有84%高等植物、72%鸟类、81%昆虫、7%海洋生物、88%淡水鱼类和100%两栖、蛙类及蝙蝠类的动物仅生存在新西兰境内(保护部,2020)。在国际上知名的物种还有大蜥蜴、几维鸟、鸮鹦鹉、本地青蛙和短尾蝙蝠等。

1、植物

       最新的生物多样性清查报告显示,已记录的本土高等植物2,786种,2012年至2017年,有61种高等植物种群下降;本土地衣类2026种(如裂衣属Chapsa indica、拟蕊衣属Hypocenomyce scalaris等);苔类及角苔类770种(如黄角苔属Phaeoceros delicatus錫兰唇鱗藓Cheilolejeunea ceylanica);藓类109种(南亚圆网藓Cyclodictyon blumeanum细叶藓属Seligeria diminuta);大型藻类938种(如赫勃对丝藻Antithamnion hubbsii美叶藻属Callophyllis atrosanguinea)等。2012年至2017年,有61种高等植物种群下降(MOE 2019)(表6)。
表6 新西兰已记录高等植物种类
物种威胁等级 数量 代表物种
灭绝 7 独行菜属Lepidium amissum de勿忘我Myosotis laingii 等
数据缺乏 107 剪股颖属Agrostis imbecilla、碎米荠属Cardamine unicaulis
受威胁物种 极危 403 213 扇羽阴地蕨Botrychium lunaria柳叶菜属Epilobium pictum柱帽兰属Thelymitra colensoi
濒危 77 铁角蕨属Asplenium pauperequitum、碎米荠属Cardamine bisetosa
易危 113 针叶芹属Aciphylla dieffenbachii、亨特短喉木Brachyglottis huntii铁心木属Metrosideros diffusa
面临危险 数量下降 851 158 绿猬莓Acaena buchananii常春菊属Brachyglottis sciadophila
数量恢复 8 刺刀草属Aciphylla traversii海桐属Pittosporum rangitahua
数量残存 23 美丽铁线蕨Adiantum formosum茅膏菜Drosera pygmaea
自然共存 662 针叶芹属Aciphylla simplex海刀豆Canavalia rosea
演化成本土种的外来种 自然漂流种 34 14 乌毛蕨属Blechnum neohollandicum、刺果苏木Caesalpinia bonduc
殖化种 20 猪脸花/苍白剑叶花Carpobrotus glaucescens、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不受威胁 1,383 琼楠属Beilschmiedia tarairi纽西兰鸡毛松Dacrycarpus dacrydioides
引入驯化种 1 蜈蚣凤尾蕨 Pteris vittata L.
来源:新西兰保护部,2017

2、动物

       新西兰不仅是植物王国,也是动物的天堂,已记录的鸟类487种,最著名的是不会飞的奇异鸟,是新西兰的非正式国家标志;还有蝙蝠7种、爬行类117种、两栖类11种、蛙类21种、淡水鱼类78种、蝴蝶和蛾类202种等(表7)。
 
 
 
表7 新西兰动物种类 
类别 数量 国家级保护数量 代表物种
鸟类 487 71 南岛垂耳鸦Callaeas cinerea 太平洋黑鸭Anas superciliosa (Grey duck)澳洲小嘴鸻Charadrius obscurus obscurus (Southern New Zealand dotterel)、查岛鸲鹟Petroica traverse (Black robin)
蝙蝠类 7 2 强壮短尾蝠 Mystacina robusta (Greater short-tailed bat)、隆蝶蝠Chalinolobus tuberculatus (Long-tailed bat)、新西兰短尾蝠Mystacina tuberculata rhyacobia (Central lesser short-tailed bat)
爬行类 117 37 巨蜥Oligosoma grande(Grand skink武趾虎属Mokopirirakau cryptozoicus(Takitimu gecko
两栖类 11 3 哈氏滑蹠蟾Leiopelma hamiltoni、绿纹树蛙Ranoidea aurea(Green and golden bell frog)等
蛙类 21 4 哈氏滑蹠蟾Leiopelma hamiltoni(hamilton’s frog)、弓蛙Leiopelma archeyi(archey’s frog)等
淡水鱼类 78 21 红新南乳鱼Neochanna burrowsius (Canterbury mudfish大鳗鲡Anguilla dieffenbachii(Longfin eel
蝴蝶、蛾类 202 66 猫头鹰娥Aletia cyanopetra(Owlet moth)、草螟鼻娥Eudonia linealis(Crambid snout moth)等
直翅目类 175 8 Hemiandrus lanceolatus (Ground wētā)、Sigaus homerensis (Alpine grasshopper)等
膜翅目类 154 2 Adelencyrtoides palustris(Encyrtidae)、Ceratacis latimarginata (Platygastridae)等
竹节虫类 25 1 Micrarchus nov. sp
淡水无脊椎动物 644 73 Antiporus femoralis (beetle) 石蛾Olinga christinae (Caddisfly)等
 
来源:新西兰保护部物种调查报告
3、珍稀濒危物种
       新西兰物种具有高度地方性,约2,136个物种列入2020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其中植物288种,动物1,803种,菌类45种,其中灭绝等级(EX)物种有6种;属于极危等级(CR)的有5种;属于濒危等级(EN)的有5种;属于易危等级(VU)的有12种;属于近危等级(NT)的有7种;属于数据缺乏等级(DD)的有2种。其中苔藓植物仅有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等级(NT)(表8)。
 
 
表8 新西兰高等植物濒危情况
濒危等级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总数
灭绝(EX) 0 0 0 6 6
极危级(CR) 0 0 0 5 5
濒危级(EN) 0 0 0 5 5
易危(VU) 0 0 0 12 12
近危(NT) 1 0 3 3 7
低风险(LR) 0 0 0 16 16
无危级(LC) 0 11 15 207 233
数据缺乏(DD) 0 0 0 2 2
总计 1 11 18 255 285
来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20
新西兰脊椎动物列入红色名录的有1,390种,其中灭绝等级(EX)物种有21种,鸟类最多19种;属于极危等级(CR)的有28种;属于濒危等级(EN)的有67种;属于易危等级(VU)的有89种;属于近危等级(NT)的有59种;属于数据缺乏等级(DD)的有95种(表9)。
表9 新西兰脊椎动物濒危情况
濒危等级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总数
灭绝(EX) 1 0 1 19 0 21
极危级(CR) 12 1 5 9 1 28
濒危级(EN) 12 1 22 27 5 67
易危(VU) 20 3 15 45 6 89
近危(NT) 15 0 6 34 4 59
无危级(LC) 750 2 9 228 42 1,031
数据缺乏(DD) 82 0 1 0 12 95
总计 892 7 59 362 70 1,390
来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20
       由于欧洲移民数量不断增加,引入外来物种,土地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污染和气候变化等,新西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本土物种生物多样性流失。为了更好保护本土物种以及他们的栖息地,于2002年新西兰建立了国家物种威胁等级分类体系,而新西兰保护部是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主管部门,第一产业部和环境部协同监管。近年,新西兰政府宣布计划在2050年清除境内哺乳类有害物种(如鼠、鼬和澳洲负鼠)的目标,来加强本土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自然保护地

1、保护地类型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保护区的经济体之一,第一个国家公园是汤加里罗国家公园,由毛利人于1887年赠送给英国女王的汤加里罗土地所建立。为了加大自然保护的力度,新西兰将约1/3的国土面积纳入保护地范畴,建立了十分完整保护体系,拥有了自然保护区、荒野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纪念区、物种管护区、景观保护区和特定资源管护区等不同类型保护地类型。通过各类保护地建立和清除保护区有害生物等措施,使生物多样性流失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目前已建立了13座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300万公顷)、3座海洋公园、数百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区、1个海洋与湿地保护网络以及河流与湖泊特别保护区。
       按照1977年的《自然保护区法案》、1980年的《国家公园法案》和1987年的《保护法案》,依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相关规定,将境内保护地划分为六个等级(FAO 2020),见表10:
表10 新西兰保护类型
类别 功能 IUCN保护等级
自然保护区 可用于科学研究、公众娱乐、历史、自然风景和本地保护等; Ia*
荒野保护区 用于野生动植物保护 Ib*
国家公园 用于生态系统保护和娱乐活动 II*
自然纪念区 用于保护特定自然特征的区域 III
物种管护区/栖息地 用于人为管理手段介入动植物栖息地或物种保护的区域范围,又分为特定野生动物庇护所、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护区 IV
景观保护区 用于陆地或海洋景观保护和娱乐 V
特定资源管护区 用于可持续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域 VI
备注:1、 Ia、Ib和II属原始林
来源:新西兰环境部,2020

2、保护机制

       新西兰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由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组成。新西兰保护部是主要负责自然保护区的政府机构,管辖面积约为900万公顷,其中天然林占500万公顷,下设1个中央管理部门和14个地方管理部门。中央管理部门下设政策处、维护部、行政服务部、土著毛利人相关部门和法律服务部等,而地方官管理部门下设地方性管理办公室和野外监测站,地方管理部门可依据地理和生态特征来实行因地制宜的管理工作。非政府机构为政府和民众之间交流合作起媒介作用,主要负责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研究,这些非政府机构包括新西兰自然保护组织、新西兰自然保护会、新西兰自然保护区管理组织。新西兰政府对天然林管护十分严格,仅允许有限范围内的林地开发利用,实行保护区旅游许可证制度,规范生态保护区内一切商业性活动,即为民众提供娱乐休闲服务(如旅游),也可避免和减少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部,2020)。
       在新西兰,主要保护政策有《保护总体政策》和《国家公园整体政策》,与保护区相关法案有25部法案,如《保护法案》、《国家公园法案》、《自然保护区法案》、《海洋保护区法案》、《野生动物防控法案》和《野生动物法案》等。

五、林业产业发展

1. 新西兰林产业发展背景

       新西兰林产业是重要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年总收入为67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为木材生产、加工和商业部门创造了3.5万人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林产业发展主要分为:一是以天然林为主的公众娱乐服务创收(如生态旅游),二是以人工林为主的木材加工生产,用于国内市场需求和出口创汇,后者创造价值更大。
       新西兰的木材加工生产由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是个漫长过程。早期,因与天然林出材木材质量相比,企业对人工林出产木材作为工业原料,比较抵触。1930年在坎特伯雷建立了第一个辐射松木材加工厂,逐步加大对人工林选种育种科学研究、逐步规范的管理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化生产加工。直到1960年,人工林锯材产量才超过天然林锯材产量,原木品质也得到提高,人工林出材也逐渐得到认可。自上世纪70年代起,新西兰木材生产从起初的完全依靠天然林采伐,转变为以辐射松为主的人工林采伐。另一方面,新西兰对天然林开采管理比较严格,对采伐林区,企业机构需符合《森林法案》里相关规定,得到第一产业部的允许审核,制定可持续森林管理方案,才能进行小规模作业。上世纪起,新西兰根据本国的人口和经济结构特点,将林业产业确定为出口导向型。全国大力发展人工林的同时,加快林产品产业链建设,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政府制定系列林业优惠政策,遵循自由市场贸易经济政策,积极扩宽海外市场,使得林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此外,土著毛利人和居民都不依靠森林来提供食物和燃料,几乎所有木材用于工业用途,加之新西兰人口不多,使得林产品成为新西兰重要的支柱产业。

2.主要林产品生产与贸易

(1)林产品生产
       随着市场需求增大,技术化、规模化地林产品生产加工,加之新西兰人口数量不大,2019年木材生产量达3,595万立方米,主要林产品有原木、锯木、人造板、纸及纸浆等。其中,原木生产量从1990年至2019年翻了近三番;锯木在过去三十年间,国内生产量由1990年22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442万立方米。
表11 新西兰木材产品生产量(万)
年份/产品类型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19
原木(立方米) 1,317.70 1,664.40 1,927.90 1,908.60 2,449.00 2,895.40 3,594.90
工业原木(立方米) 1,312.70 1,659.40 1,927.90 1,908.60 2,449.00 2,895.40 3,594.90
燃料(立方米) 5.00 5.00 0.00 0.00 0.00 0.00 0.00
锯木(立方米) 219.80 295.00 391.00 427.10 407.90 402.97 442.30
人造板(立方米) 68.30 99.20 125.50 150.38 116.78 125.07 127.32
木炭(吨) N/A N/A N/A N/A 0.00 0.00 0.00
木屑颗粒(吨) N/A N/A N/A N/A N/A 4.80 7.50
纸及纸板(吨) 75.70 90.30 87.70 95.12 88.88 72.29 73.81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 2020
(2)林产品贸易(出口)
       林产品是新西兰仅次于乳制品和肉类的第三大出口创汇产品,2019年林产品出口贸易额为46.9亿新元,占世界林产品总贸易额的1.3%。主要木材出口产品有原木、锯材、木桨、纸及纸板、人造板和木切片等,其中工业原木出口占全球供应量的1.1%。其他林产品有蜂蜜、负鼠皮、负鼠纤维、泥炭藓等。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和美国住房需求增加,中国和美国成为了新西兰最主要林产品贸易伙伴,其他还有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印尼等(第一产业部,2020)。
       在出口林产品中,原木和锯木出口量所占比重最大。原木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1990年至2020年,原木出口量增长了13倍,其出口额增长了近29倍。中国是新西兰原木出口最大的市场,原木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2%,其次包括韩国和印度;在过去三十年里,锯木出口量和出口价值分别增长了132万立方米和5.3亿新元,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和越南;林产品中增幅明显还有人造板和纸及纸板(表12)。
表12新西兰木材产品出口量(万)
年份/产品类型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19
原木(立方米) 168.30 538.80 590.90 514.30 1,074.57 1,639.82 2,266.68
工业原木(立方米) 168.30 538.80 590.90 514.30 1,074.56 1,639.82 2,266.58
燃料(立方米) N/A N/A N/A N/A 0.01 0.00 0.10
锯木(立方米) 61.60 107.30 152.30 180.50 202.47 178.67 194.20
人造板(立方米) 35.46 62.10 80.60 89.70 65.82 72.31 71.10
木炭(吨) N/A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木屑颗粒(吨) N/A N/A N/A N/A N/A N/A N/A
纸及纸板(吨) 33.62 33.15 46.56 67.31 59.05 42.22 42.28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 2020
表13新西兰木材产品出口额(万)
年份/产品类型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19
原木 9,498.40 44,701.60 32,298.60 30,679.60 96,435.30 149,648.00 278,205.40
工业原木 9,498.40 44,701.60 32,298.60 30,679.60 96,434.40 149,648.00 278,195.90
燃料 - - - - 0.90 0.00 9.50
锯木 12,210.20 30,682.10 35,533.10 5,0631.00 60,856.50 57,615.90 65,491.10
人造板 9,826.80 24,756.60 21,534.90 29,910.20 28,148.10 32,280.90 25,235.30
木炭 - 0.00 0.00 0.00 0.20 2.30 4.50
木屑颗粒 - - - - - - -
纸及纸板 19,227.70 23,648.10 24,788.90 37,213.40 42,383.40 33,803.50 29,723.60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 2020

六、林业管理体制

1. 林业管理机构

       上世纪80年代前,新西兰是以国有林为主的林业大国,林务局是唯一管理、监督、经营国有林的政府机构。80年代后,随着政府机构的不断改革,新西兰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发展机构经历了林务局、农林部和第一产业部等几个改革阶段。
(1)历史概述
       1850年新西兰原始林仅剩1,400万公顷,意识到自然资源流失严重性,1874年新西兰第一部林业法规获得批准后,设立林业管理官员,对余下的天然林管理进行规定,仅获有木材许可证的森林才能进行开发利用,但森林管护效果并不理想。1896年全国木材大会上提出在土地局内建立了林业分支,随后南北岛都相继建立了苗圃,并开始对不适用于农业用地、皇室土地上植树造林。1920年成立了林务局,作为新西兰的林业管理部门,负责一切与林业相关的管理事宜,包括林业政策的制定、林业培训、环境保护、病虫害防治、国有林的生产和森林产品的销售等方面。1921年至1923年,森林法加大对天然林的管制;接着完成全国林业资源清查,指出亟待加快人工林的发展,来保护剩余的天然林。这个阶段,国有林发展主要是通过辐射松人工林的引种、选育、培育和利用, 为国民经济起到了支撑性贡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西兰林业管理体制机构进行第一次改革,将原设的林务局一分为三,成立了保护部、林业部和林业公司。以国有林作为重点改革对象,推行用于商业经营的国有人工林资产私有化,将国有人工林资源拍卖出售给公司经营。1993年确立了新西兰林业分类经营模式。1998年,农业部和林业部合并,成立农林部,下设政策司、产业司、执法司和森林经营司,在产业司下设有森林处等六个处室。
(2)现行管理机制
       自2005年起,政府大力倡导以保育为主的土地资源管理。为了统筹全国自然资源和优化管理,2011年政府机构再次改革,来促进各类初级产业部门之间合作协同,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将农林部、渔业部、新西兰食物安全局合并。2012年更名为新西兰第一产业部。2018年在第一产业部下增设新西兰林业业务部门,在林产业政策、运营和管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优化林业部门领导管理水平。目前,涉及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林业发展的部门,主要是第一产业部和保护部。
第一产业部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在自然资源保护、调解和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负责提高出口量及产品价值,增强各初级部门生产力,确保食品安全,增加可持续的资源利用,预防生物风险。现有职工2,900多名。与林业事宜有关的部门有:政策理事会下设的森林与种植组,负责新西兰林业日常工作;资源政策理事会下设的资源管理政策组、气候变化组、北岛组、南岛组负责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贸易与行政管理司负责林产品贸易有关的工作。
图1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机构
来源:新西兰第一产业部,2020
保护部
       新西兰保护部是新西兰保护地最高且主要的管理部门,享有保护地的土地所有权及管理权,负责编制保护地的总体规划,指导开展非商业林的生物多样性、文化、自然、遗产和娱乐等管护工作。管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和管护近80%的原始林。
       在保护部里,由生物多样性、企业服务组、土著毛利组、政策与来访组、民众组、伙伴关系组、行政等七个部门构成。在北岛设有28个保护区办公室和8个来访服务中心,南岛设有33个保护区办公室和14个来访服务中心。
主要职能职责包括鼓励民众参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保护新西兰本土动植物及它们的栖息地;管护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如栈道、茅舍及露营地);管理保护区来访者;协调与企业、社区组织、iwi和他们组织,及培训保护管理工作的志愿者;负责管理保护区的许可证和执照;维护、修复新西兰历史建筑及地区;环境和自然资源宣传工作,提高民众意识。
       保护部将国土面积划分为11个保护区,与整个新西兰行政区的划分有别。每个保护区内设有相对应的区域办公室、保护地办公室和保护管理机构等,主要负责日常保护、宣传和旅游管理工作,如森林防火、管控外来入侵物种、宣教、旅游景区等)。除保护部外,还有保护委员会和保护局共同配合管护工作。
图2 新西兰保护部机构
 
 
来源:新西兰保护部,2020

2、林业政策

       新西兰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将森林资源管理纳入自然资源中,统筹管理。通过林地管理、森林采伐、森林产品加工生产、贸易等林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为自然资源(含林业)的可持续管理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西兰林业政策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1918年前):随着欧洲殖民者的迁移定居,原始林遭到大面积破坏,为了防止天然林资源的枯竭和满足市场木材需求,政府开始支持在农业用地上进行部分的造林活动;
第二发展阶段(1919年至1983年):政府逐步重视林业发展,大力推进人工林的发展,开始设立林业管理部门和配置林业管理政府人员,加强林木育种、木材加工利用的科学研究,同时制定了林业发展的有关支持政策,如造林贷款、造林补贴;
第三发展阶段(1984年至2002年):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尤其是国有人工林的私有化改革作为改革重点对象,出台人工林引种和集约经营政策和税制优惠经济政策,大力推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模式,推进林业市场化进程,侧重于通过税收、环境保护投资等方面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使得新西兰在近代世界林业的较高的成就。
第四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社会关注不断加深,新西兰林业政策倾向于推行森林可持续管理经营、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新领域,更加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

3、林业法规

       在新西兰,与林业有关法规的制定起始于十九世纪,比如1840年签署的《怀唐伊条约》,该条约确定土著毛利人与皇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要求收回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所有权和处置权;1877年的《国土条例》,旨在针对气候带和山地保护措施,突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从二十世纪起,新西兰林业法律法规的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具体化,主要有《森林法案》、《自然保护区法案》、《国家公园法案》、《保护法案》、《自然资源管理法案》、《国有森林资产法案》、《应对气候变化法案》、《海外投资法案》等。这些法案颁布实施,标志着新西兰林业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利用管理,逐步转为以自然资源保护为核心,到如今的资源综合性管理利用,使得新西兰在近代林业上取得不可估量的成就和成为区域林业发展的典范。
目前,主要的涉林法律法规有以下几部:
(1)1949年的《森林法案》
       《森林法案》是新西兰最重要法律之一。该法对森林经营、采伐、加工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林业产业的发展等各方面都做了全面的规定。1993年,《森林法》修订通过后,所有私有天然林的采伐必须通过政府审批许可,纳入天然林可持续管理经营计划,可允许开采的天然林面积有限且十分严格。
(2)1977年的《自然保护区法案》
       《自然保护区法案》的颁布旨在加强新西兰保护区管理体系,强调了新西兰本土生物生态多样性的管理。
(3)1980年的《国家公园法案》 
       基于废除1952年《国家公园法案》,新法案将国家公园管理更加具体化,明确指出将指定为国家公园的区域,都必须纳入国家公园管理管理章程和符合国家公园总体管理规划的要求中,并要求建立国家公园局(National Parks Authority)和公园服务站(Ranger Service)来确保国家公园保护区管护工作。后建立国家公园委员会与土地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国家公园,而公园服务站负责国家公园日常管理工作。该法案还明确了本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提出严格防控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4)1987年的《保护法案》
       《保护法案》的出台,是新西兰最早的保护区法律政策,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海洋公园以及其他用途地等。1989年进行修改,颁布了《保护法改革法案》,增加了湖泊等管理事项进一步完善保护系统,内容包括淡水鱼经营管理、边缘地带保护、自然保护区和湖泊等地保护管理,强调并鼓励公众的参与保护管理工作,也突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地位。
(5)1989年的《国有森林资产法案)》
       《国有森林资产法案》标志着国有林进行私有化的改革,将国有林按森林资产划分后,将所有森林资产分为90份, 面积从51公顷到13.2万公顷不等, 均以拍卖的形式进行拍卖出售。
(6)1991年的《自然资源管理法案》
       《自然资源管理法案》的颁布实施,加强了保护部的保护职能,进一步完善新西兰保护管理体系,旨在可持续地综合性、系统性管理各类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壤和生态系统)。该法案重点强调了可持续管理的定义即为均衡自然和物质的资源管理、利用、保护三者之间的发展速度,使其能够为民众提供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服务,健康和安全。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
- 能够满足未来几代人对自然资源(除矿物外)的需求且维持其潜力;
- 保障和维持维持空气、水、土壤和生态系统自生修复能力
- 避免、弥补和减少对环境一切不利影响
       在该法案中,也明确地指出在未来规划发展中,必须考虑自然资源保护。比如林业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森林管理、采伐利用和出口贸易),都必须严格遵守此法,尤其是对天然林的管制。换而言之,政府不鼓励天然林工业利用,多鼓励森林资源的保护。
(7)1993年的《生物安全法案》
       新西兰是世界上首个制定生物安全法律的经济体,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法案》的出台旨在对风险管理和生物安全标准的设定,完善加强边境检疫检验管理,预防、控制和清除虫害管理。
(8)2002年的《应对气候变化法案》
       自2000年起,新西兰政府签订《京都议定书》,为了更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府承诺在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控制在1990年水平。为了完成该目标,政府建立了三种机制方案(如造林补助计划、永久森林碳汇倡议和排放交易计划),最终于2008年建立“碳市场-排放交易体系”,来加强林业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002年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法案》,一是明确了需要减排的部门和企业及其减排责任;二是明确了相应部门的排放配额,超额排放需要购买额外指标;三是创建了“新西兰单位”作为国内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单位等。该法案进一步完善新西兰自然资源(含林业)和生态系统的管理体系,也标志着新西兰二十一世纪林业政策的转型和发展动向。
(9)2005年的《海外投资法》
       《海外投资法》的出台规范了海外收购新西兰土地和使得重大商业利益最大化。该法案在2018年进行了修订,为林业用地或转用地的投资提供了简化的筛选途径,也对林权和海外投资提出了新的审查要求。

七、林业科研机构

       新西兰林业研究所是新西兰唯一且最主要的林业科研机构,隶属于新西兰皇家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该研究所专注于木材加工、木材衍生材料和其它生物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研究所总部位于北岛的罗托鲁瓦,约有320名员工;在基督城的坎特伯雷大学设有一个研究部,约有30名员工,其中包括实习生和学生,此外在惠灵顿也有研究团队。
       研究所的前生是作为国有森林实验站,始建于1947年,后在1949年被新西兰林务局正式指定为林业研究所。1992 年,正式成立该研究所。1993年根据《新西兰公司法》,变更为新西兰林业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属政府所有。该研究所的股权归新西兰商业、创新与就业部和财政部共同所有,按照公司运行模式运营和管理。
       该研究机构在可持续森林管理与林木改良、森林生物安全与风险管理、木材加工、木材相关生物能源、废物流及其他生物材料的研发、从林业为基础的生态功能服务角度出发的土地地资源利用决策等方面研究在全球具有较高的声誉。同时,与其他有意向研究合作伙伴和终端用户共同合作,在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生物安全、土壤及淡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本土林业、生物工业技术与高价值制造业等方面也有一定研究。
       该研究机构提供在林业、木材加工、高价值制造以及生物材料的系列服务,面向全球,服务内容多元化,包括咨询、研发、实验、试点设备开发和商业化研究等方面。

八、林业教育

       新西兰没有独立的林业高等院校,境内部门大学设有林学院(如坎特伯雷大学)和开设与林业相关的课程及培训,并设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等学位。这些高等院校有新西兰林肯大学、怀阿里奇理工学院和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等。

1、坎特伯雷大学

       坎特伯雷大学建于1873年,位于新西兰南岛东岸的坎特伯雷省, 是新西兰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也是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坎特伯雷大学拥有七个学院:艺术、商业、工程、法律、音乐与美术、林业、科学,下设39个系。其中在工学院下设森林工程系和环境工程系,开设森林工程和自然资源工程的专业课程,在理学院下设林业科学系,开设林业科学的专业课程。林业专业课程从森林培育、森林保护与修复、林木采伐、木材科学、可持续地利用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经营等方面,全面系统性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在校全日制学生共有12,000人,其中本科生9,500人,硕士生2,500人,有教职工1,200人,国际学生占比3%左右。坎特伯雷大学与新西兰研究所保持密切合作,与所里研究人员一起参与学生培养计划,为新西兰培养了大批的林业专业人才。

2、新西兰林肯大学

       新西兰林肯大学始建于1878年,位于新西兰基督城,是新西兰历史最悠久的学府之一,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声誉,是所综合性研究型公立大学。下设三个学院,即为农业和生命科学学院、商业学院和环境、社会和设计学院,专注于土地及土地有关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和研究,设有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优势研究领域包括农业企业商业、农业管理、农业发展、土地经济学、评估和不动产管理、供应链管理、旅游酒店管理等方面,下设林学有关的课程。在校学生4,000人,拥有新西兰高校中最优的师生配比(1:12),使得学生能得到专业且个性化的指导;也是新西兰大学中研究生比例最高的大学,研究生人数约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且拥有国内最高国际学生比例(占总校学生的30%)。

3、怀阿里奇理工学院

       怀阿里奇理工学院建于1972年,位于新西兰北岛中部罗托鲁阿市,是新西兰主要的林业职业教育机构。设有旅游商务系、计算机技术与交流系、林业与林木加工与生物技术系、语言文学系、护理与健康系和经贸培训系等,提供林学有关的学业证书、文凭和技能培训课程,如木工、森林经营、林学、园艺、木材加工利用、环境管护和植物生物技术等。现有校学生共9,000余人。

4、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

       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属新西兰公立的高等院校,是北方地区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主校区在旺格雷市。在校学生约有一万多人,国际学生260人。该院校开设有森林经营、木材加工、林业基本技能等学业证书培训,约有90多个专业资格的学位、文凭、证书和培训课程。

5、怀卡托大学

       怀卡托大学于1964年成立,属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位于北岛的汉密尔顿,主校园在新西兰最大的内陆城市哈密尔顿和陶朗阿地区。下设有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学科学学院、教育学院、毛利族与太平洋发展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开设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课程,设有林学有关的课程。在校学生12,000多名,国际留学生2,200多名,毛利学生所占比例是新西兰高等院校里排名第一。1990年至2016年,林学学士学位毕业人数有18人。

6、新西兰国立中部理工学院

       新西兰国立中部理工学院是新西兰第三大理工学院,2016年由丰盛湾理工学院和怀阿里基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共有五个主校区,分别是罗托鲁瓦校区、Taupo校区、陶朗加校区、Tokoroa校区和Whakatane校区,除五大校区外,还有多个授课点。在校学生约有13000名。国立中部理工学院开设与林业有关不同文凭等级的课程,这些课程有农业、蜂业、园艺、林业、保护性作业、动物福利等方面,文凭等级包括证书、文凭、学士后文凭、学士、研究生文凭和硕士。校内有木材产业培训中心,也是新西兰唯一经营锯木厂和木材加工的专业培训机构。
 

参考文献:

[1]  DOC, 2020. Biodiversity in Aotearoa: an overview of state, trends and pressures.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New Zealand Government.
[2]  DOC, 2020.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New Zealand Government.
https://www.doc.govt.nz/about-us/our-structure/organisation-chart/
[3]  FAO, 2020. Global Forest Resource Assessment: New Zealand country report. FAO, Rome.
[4]  FAO STAT 2020. FAO database (online).
[5]  IUCN, 2020. Database, IUCN Red List (online).
[6]   Lincoln University, 2020. New Zealand. Available at:
https://www.lincoln.ac.nz/?nosplash
[7]  Joseph, K. 2019. What are the major natural resources of New Zealand. WorldAtlas.
https://www.worldatlas.com/articles/what-are-the-major-natural-resources-of-new-zealand.html
[8]  MOE, 2019. Environment Aotearoa,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New Zealand.
[9]  MPI, 2020. Ministry of Primary Industries. New Zealand.
[10] North Tec, 2020. New Zealand. http://www.northtec.ac.nz
[11] NZTCS, 2020. New Zealand Threat Classification System,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New Zealand Government.
https://www.doc.govt.nz/about-us/science-publications/conservation-publications/nz-threat-classification-system/
[12] SCION, 2020. About us, New Zealand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https://www.scionresearch.com/
[13] The World Bank, 2020. Databank, The World Bank (online).
[14] Thomas, G.P., 2012. New Zealand: Mining, minerals and fuel resource. AZO mining. https://www.azomining.com/Article.aspx?ArticleID=98
[15] 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 2020. New Zealand.
https://www.waikato.ac.nz/about/history
[16] Toi-ohom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0. New Zealand.
[17]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2020. New Zealand. https://www.canterbury.ac.nz/
[18] 何友均等, 2009.新西兰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借鉴.世界林业研究. 2009:5(22).